APP下载

以学为主 学为中心

2024-10-11孙晓光朱继萍黄顺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8期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焦点和核心在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因此,教学过程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来策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在此,笔者以自己指导的《高杆绣球》一课为例,谈谈学为中心下“学、练、赛”一体化体育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一、“生为中心”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

“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忠实的支持者和积极的促进者,做到角色平等、课堂民主、内容期待。如,《高杆绣球》一课,教师针对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相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要致力于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就要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从注重身体锻炼的“育体”向全面培养个人品德和社会素养的“育人”转变。如,《高杆绣球》一课,以云南民族村学本领为主线,激发兴趣,教师创设了多个情境,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二、“学”——以学为主,以学定教

体育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是教师主导下“教”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学”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学生对外部信息的积极获取,也是对新技术、新知识的主动习得,更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学练过程。“以学定教”是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身心特点、运动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时间顺序上的变化,从学生的过去(学前)、现在(生成)到将来(课后),都要有清晰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教学的内在依据和出发点。如,《高杆绣球》一课,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原地自抛自接、两人互抛互接等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环节,逐步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和抛接技巧;同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教学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结构性,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练”——以练促学,形式多样

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主要通过身体练习获得,练习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方法。“练”是联结“学”与“赛”的桥梁,能强化基本动作技术或组合动作技术的掌握,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备课和实施中应注意内容优化设计,优选教学策略,以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能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与“练”,同时,需要关注练的结果,并保持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动练的意识。

1.紧扣学习目标,确定练的标准

“练”要求将教学内容的单元目标进行详细分解,并合理地安排到每一个练习环节中。练习内容应源自课时目标,指向课时目标,同时,应制订恰当的连续或重复次数,以及通过变化练习条件来增加挑战性,实现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与技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高杆绣球》一课中,教师针对学习内容“高杆绣球投掷的练习方法”,及学习目标“准确、稳定地投进高杆绣球圈”,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进行内容设置及学练标准设计(表1)。

2.突出学练结合,丰富运动体验

“练”是对所学动作技术不断深层次地体验和强化的过程,以学生学情为中心,围绕项目结构特点对所学内容进行创编组合,是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途径。如,在《高杆绣球》一课中,教师针对投掷项目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结构特点,将不同距离跑动与高杆绣球投掷技术组合,通过组合练习,指导学生弄懂主要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内在联系,巩固投掷动作技术。在跑动+投掷不同距离、不同高度的高杆绣球的组合练习中,针对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调整距离降低练习难度;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限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次数增加难度,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引导学生连贯地完成组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上述练习内容,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从单一动作技术的练习到多种形式的组合练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单一动作技术,并促进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效组合和联结。

3.课内课外结合,“练”就运动习惯

课堂上,要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和体能水平,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如,在《高杆绣球》一课中,教师采用游戏化、趣味性等练习方式,引入新颖的高杆绣球自制器材,并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型和练习阶段的变化,灵活采用不同的练习组合,如独立自主的单人练习、协作的双人练习、互助的多人练习,以及全班集体练习等,并合理规划场地和器材,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充足的练习机会。

课堂外,教师要注重学生动作技术的持续练习与提升。日常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具有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建议针对《高杆绣球》一课,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内容,如,别尔丢包、背篓绣球、高杆绣球等,让学生有机会系统性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建议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包括早晨自习前、课间休息和放学后等时段,进行技能和体能的自主练习。

校外自练和常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建议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家庭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根据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家中安全地进行相关技能练习,并通过检查上传的练习图片和视频,对参与学生的体能和技能练习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自主练习或与同伴一起参与运动技能和体能的练习,参加亲子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竞赛等。多样化的自主学练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体能、增进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

“赛”是“学”“练”的延伸。基于“学”和“练”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赛环节,不仅能够激活学习氛围,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实效性,而且有助于检验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水平,同时比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应依据现有的场地设施和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合理安排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设计有效的比赛活动。在设计比赛或竞赛时,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比赛内容、场地、方法、形式、难度和规则等多方面因素,创设真实情境的赛,及时调整难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并享受比赛,从而提升技能并带来乐趣,树立持续学练的意识。如,在《高杆绣球》一课中,教师根据比赛的具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比胜负、高低、快慢、准确、远近等,以此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升技能以及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考核,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紧张氛围和对抗强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学、练、赛”一体化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精心规划教学流程,包括明确学习活动的顺序、构建内容框架、设计相关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制订安全预案、明确教与学的具体要求、建立学习评价体系,以及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和媒体资源。在大单元教学的指导思想下,各要素应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流程中得到综合考虑和体现。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从课堂建构、教学实施以及教学目标3个维度出发,明确体育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对实践“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将学、练、赛3个环节有机结合,确保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的渗透,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此基础上,《高杆绣球》一课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不同距离和高度的投掷练习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单一动作技术到组合动作技术的学练,以促进动作技术之间的流畅衔接和稳定性提升;而在自主练习环节,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中的力量释放和速度调控,帮助学生提高技能熟练度。此外,有效地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需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而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其他要素具有统领作用,因此,建议以“教学目标定位→设计活动→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流程→有效教学评价”来实现“学、练、赛”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