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有”体育课堂下 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

2024-10-11朱煦李文宝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8期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提出和实施“打造‘四有’体育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以来,为全省一线体育教师强化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方向引领和学法指导,从“运动兴趣、技能学习、竞赛活动、体能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流程,以体育课堂为抓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1],通过“学、练、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切实有效地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基于郑州市推选的水平四(七年级)课例《足球局部战术——踢墙式二过一》,对“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进行解析,全面阐述基于“四有”体育课堂下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图1)。

一、以“运动兴趣”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的动力

运动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形成锻炼习惯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必然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强调体育教学应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2]。运动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在技术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如何才能学得准确、学得扎实、学得连贯,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学”这一环节设计的核心所在。

1.巧变学练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如游戏、竞赛活动等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练习热情。教师将较为枯燥的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加工,创生为趣味性的练习内容,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和课堂的创新性,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课堂教学与情境相整合,技能体验与竞赛活动相结合,引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本课例的热身环节以球性练习为主,通过球性练习和游戏的导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为技能学习做铺垫。如,抢球游戏环节,在复习多种形式的带球中加入抢球干扰,将单一的学练形式巧妙组合起来,创生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的动力。

2.善用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乐趣

体育不等于运动,体育课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简单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都将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和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及时和积极的正向反馈。课堂应注重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多个维度,用好评价语能有效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练习,使学生愿练、乐练、常练。

本节课例中,教师设置的竞赛活动“抢球游戏”,针对学情制订量化的评价指标:是否能完成抢断5次以上、8次以上,对完成量化目标的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运动体验。同时采用评价语“老师提议把掌声送给顽强拼搏的同学”,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从体育品德这一维度积极评价全体学生,尤其是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通过积极正向的评价语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享受了体育课堂的乐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3.活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

成功教学的一个要点则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从而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新时代的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期待自己的课堂是个性的、多样的。而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能给学生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这一载体将学生在家、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体育赛事“搬进”体育课堂,饱满的体育激情能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把体育知识展现给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达到有效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课例主要采用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观察教师示范动作后,以体验练习为主,完整认知和学习“踢墙式二过一”战术要领。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纠错,了解足球技战术的用途,并能初步运用,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LED电子大屏幕出示足球比赛视频,运用图像音频设计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足球比赛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练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欢快。

二、以“技能学习”为基础,提高学生“练”的实效

1.目标为引领,任务唤醒内驱力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应在授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特点等因素综合制订。本课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了解“足球局部战术——踢墙式二过一”的概念和简单配合方法,及该战术在比赛中运用时机;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速度、奔跑能力和控制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体验在攻守对抗中运用“足球局部战术——踢墙式二过一”突破的成功感与喜悦感。

本课例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创设教学情境,复习原地和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通过3人1组“踢墙式二过一”战术练习,提高学生传接球配合和防守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供引导帮助,通过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驱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真完成小组学练。在完成各种类型的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足球局部战术——踢墙式二过一”动作要领,提高反应力和判断力,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传球和跑位决策。

2.学情定练法,循序渐进促提升

七年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较高,对运动项目充满好奇,初步具备了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但运动技能学习缺乏系统性,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有针对性地根据特定的学情和教材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练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技战术水平。

足球是水平四(七年级)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选项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青少年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包括各种基本技术、个人及局部战术、防守与进攻战术、射门及比赛等。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地运用相关的组合技术,积极参与课外各类足球比赛与游戏,提升运动能力的同时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足球局部战术——踢墙式二过一”采用大单元教学,兼顾学习内容的前后连续性,设置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真实比赛的练习情境,通过有针对性的“一步上抢”“变换防守策略”“2VS1射门”和“足球5VS5比赛”,实现了运动技能的学习、运用、提升的递进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战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3.评价明方向,改进教学重激励

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应知的知识,掌握了应会的技能或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本课例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多角度、全方位地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战术掌握与运用等课堂表现情况,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本课例融合了之前所学习的足球技术,教师采用示范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复习原地脚内侧传接球、行进间脚内侧传接球,巩固踢、传、运等个人动作技术,要求学生对复习动作进行观察、体会和巩固,借助练习、观察、点评让学生重塑踢、运、传的规范动作。引导学生抓住动作要领(踢球脚位置、踢传球动作、击球点位、方向控住等),再对运、传、接球动作技术进行分步骤讲解以及重难点要求,使学生巩固建立准确、直观、准确的动作概念,并在学练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下一个战术配合攻防组合技术练习和情境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旨在让每一名学生都受益,乐于参与体育锻炼。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等,使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所学动作技术的方法与运用,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实现学生“赛”的运用

1.多样竞赛,贯穿课堂始终

“赛”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有效检验方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竞赛中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有竞争的游戏、练习、展示、比赛等活动,将竞赛贯穿课堂始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本课例充分利用“赛”达成“学”的目标,准备活动阶段设置了球性练习检验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足球基本运动技能完成质量;围绕所学战术调整比赛条件,组织简化对抗赛,使学生尝试突破对手的方法,为战术学习打下基础;当学生掌握“踢墙式二过一”战术要领后,结合足球比赛巧妙创设不同情境的比赛,使学生学以致用。

2.依托比赛,培养体育品德

竞赛活动需要融会贯通所学的基本技能和战术,考察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厘清问题、指引方向。竞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激烈的竞争性带来的乐趣,在比赛中展现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能互相尊重、公平竞争,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本课例通过多种形式的“踢墙式二过一”战术递进练习,使学生理解和体验“踢墙式二过一”战术配合及个人踢、运、传动作。如,3人1组,一人带球面对一步上抢防守队员,斜传同伴后前插得球完成突破;进而加强防守,增加传接和突破的难度,最终使学生交替进行“踢墙式二过一”战术后,完成射门。在“课堂小组积分”对抗赛中,5人为1队,男、女生在两个场地分别进行比赛,要求学生运用踢墙式“二过一”战术进行有效射门和得分,评价和展示学生“二过一”战术配合及组合动作的运用能力。在比赛中创设真实情境,安排替补、记分员及啦啦队,裁判员由本班足球裁判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教师则变身为课堂赛事的解说员,为小组场上比赛进行实时点评,烘托出比赛的气氛感。比赛结束后,通过自评、互评及教师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分析技战术运用过程中的难点,共同探讨提升方法,充分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

四、以“学、练、赛”相结合,增强学生“体能”水平

体能的发展渗透于“学、练、赛”中,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提升运动能力、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本课例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开展体能练习,如,在“急速传递”比赛中,学生并排坐下,利用双脚脚内侧夹球,从左至右完成传递;当前后坐下时,转体180°完成传递。等待过程中学生双腿离开地面,保持核心收紧,均衡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核心力量等。

组合技术的实战运用是提高学生项目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学生对项目技术的灵活掌握。经过“学、练、赛”后,学生对动作技术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这时候学生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将多种动作进行重新组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运动能力提升、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四有”体育课堂下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聚焦“教会”“勤练”和“常赛”,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能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体育课堂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俊凯.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河南省推行强化体育课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30-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