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边的“海东青”

2024-10-11谢春卉

啄木鸟 2024年10期

缘起

紫红色的麻花头与嫩黄色的委陵菜同云彩一起在地平线上缓缓升起,蓝天与草原泾渭分明,三只硕大的蒙古包像土里长出的蘑菇一样在这些紫色、黄色、白色的云彩中间拔地而起。刚刚巡逻回来的马儿汗流浃背,蜿蜒远去的莫尔格勒河簇拥着太阳夺目而不可方物。

夏天的草原盛大而热烈,天南地北的车辆在公路上穿梭不停。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绽放在草原上,河的北面用来游牧,河的南面用来驻牧与接待游客。河两岸的事情都逃不过“海东青”骑警队鹰一样的眼睛,石永志端坐在马背上,密切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1973年出生的石永志,200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办事员、科员、副中队长、副大队长,陈巴尔虎旗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大队长,陈巴尔虎旗公安局副局长等职务。石永志知道,马是牧民的朋友,海一样辽阔的草原上,有马就有岸。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部的陈巴尔虎旗面积一万七千四百平方公里,辖区内草原、河流、森林富集,在交通不便的边远牧区,遇有雨雪天气人车难行,只有马儿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可以载着牧人到任何地方。在西乌珠儿交警中队工作时,春季接羔时节暴风雪突至,分娩的母羊遭受寒凉大面积腹泻。外出买药的牧民车辆陷入积雪中,火急火燎地来到交警中队求助,石永志及其同事顶风冒雪将牧民的车辆挖出后发现,汽车在连绵的积雪中根本寸步难行。一边是刻不容缓等待医治的生病的母羊,一边是须臾离不开人照顾的刚刚分娩的小羊,石永志思忖片刻,飞身跨上临时寄放在中队的一位牧民的马匹,一头扎进暴风雪中,往返一百八十余公里将急救的药品送到牧民手中。

广袤的草原生生不息。为了庆祝丰收与节日,一场场的那达慕盛会在草原深处如约上演。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玩乐”与“游戏”之意,为蒙古族传统节日,以“男儿三艺”即“赛马”“搏克”“射箭”活动为主。盛装的牧民闪亮登场,牛马与骆驼趾高气扬。现场载歌载舞,人头攒动,孩子们与狗相互打闹追逐,无论车巡与步巡,辽阔的场地、熙攘的人群都为现场安保工作增加了难度。在一次那达慕安保现场,一名醉酒的牧民驾驶摩托车在场内横冲直撞,吓得人们一边惊呼一边四处躲避,严重扰乱了会场秩序。石永志与同事们在纷杂的人群中左追右堵,最终,一位骑马的牧民将其追上别停,石永志与同事们才及时制止了这起醉酒滋事行为。

2013年,陈旗公安局成立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石永志任大队长。刚刚成立的特警大队人员匮乏,石永志一个人兼任狙击手、突击手与指挥员。为了扩充队伍,听说谁家有退伍赋闲在家的年轻人,石永志便主动登门,游说其加入特警队。经过严格的训练,这些新招录的队员们在巡逻执勤、安保维稳、抢险救灾等方面均发挥出重要作用,后来经过辅警招录等考试,这批队员陆续转为正式队员。

石永志认识到马匹在牧区警务工作中的重要性,2015年再次执行那达慕大会现场安保任务时,他向牧民借了五匹马,挑选了四名具有骑乘经验的队员和自己一起骑上马背开展安保巡逻,马背上的骑警队就这样成立了。几天的那达慕安保下来,队员们反应热烈,马背上的视野更加开阔,马儿在嘈杂的人群中游刃有余,牧民豢养的马儿懂得如何避让人类。有了实战经验,2016年,陈旗公安局特警大队成立了以“海东青”命名的突击队。“海东青”是一种猎鹰,又名矛隼、鹘鹰、海青,有“万鹰之神”的称号,《本草纲目·禽部》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突击队成立后发现,十二名突击队员都是擅长骑乘的骑警队员,于是,又以“海东青”之名成立骑警队。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与日常训练,“海东青”骑警队的队员们马术以及同马匹配合的默契度日臻成熟。2018年,呼伦贝尔市那达慕大会在陈巴尔虎草原上召开。夜晚的音乐节开始后,又是一名醉酒男子骑马闯入会场,现场执勤的民警几番周旋无法靠近后,立即呼叫“海东青”骑警队。四名骑警队员从不同方向将其围住逼停后,醉酒男子左摇右晃,却拒绝从马背上下来。短暂的对峙后,一名骑警队员飞身从自己的马背跃上对方的马背,将醉酒者拉下马来。从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到处置完毕,“海东青”骑警队仅用了五分钟。

2020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石永志升任陈旗公安局副局长兼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大队长。

2024年6月4日,早晨的清凉还未散去,石永志带领乌力吉、王雪瑶、陈冰、灵君等七名队员骑马跨过莫尔格勒河向草原深处疾驰而去。莫尔格勒河流域是陈巴尔虎牧民传统的夏牧场与夏营地。此刻,在二十多公里外,近一千匹马正在翘首以盼。进入夏季,为确保牲畜吃到鲜嫩的牧草,牧民需要迁徙至水草丰美的夏营地。石永志从日常走访工作中得知西乌珠尔苏木(苏木即乡的意思)额尼日勒家牧场庞大的马群需要转场,这些马匹分属五户牧民,不同牧民家的马群掺杂在一起,犹如意见不同的人凑在一起,容易发生冲突,同时还要防止马群沿途侵入其他牧民的草场产生纠纷,还要提防公马带领自己的马群跑回它们的旧营地。

如此大规模的牲畜迁徙需要经验丰富、擅长骑术的人协作完成。石永志带领队员们有条不紊地在马群两侧与后侧慢慢向前推进,另外两名机动队员细心地观察情况,既要让不同的马群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防止骚乱,又要防止速度过快的马群恣意奔跑。马儿的呼叫声与人们的吆喝声唤醒夏天的草原,它们像红色的云朵在草原上铺陈开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马群安全转移至指定草场。“海东青”骑警队圆满完成本年度夏季首场协助牧民大型转场的工作。

救灾

除了校园、大型活动现场安保维稳,街面、边境线巡逻等日常工作,作为特警大队中的突击队,“海东青”骑警队还担负着繁重的抢险救灾工作。

每年的4月15日至6月15日,是呼伦贝尔的森林草原防火戒严期。此时的草原积雪消融,天干物燥,极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即便是随手丢弃的一个烟头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大火。2017年5月17日,陈旗林业局那吉林场发生森林草原大火,过火面积八千余公顷。下午四点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正在带队训练的石永志立即将队伍带回,整理装备后迅速赶赴火场。到达那吉林场后,道路变得异常难走。刚刚解冻的大地泥泞不堪,火场地处林草接合部,植被丰富,地形复杂,夜幕降临后,泥泞的道路愈发难走。队员们一面提防车辆陷入泥淖发生意外,一面想尽办法抓紧时间前行,如此艰难跋涉至凌晨一点才到达火场。队员们旋即加入扑火队伍,一直到接近拂晓才将火扑灭。短暂休息后,队员们随即徒步赶往下一个火点。此时的山场车辆已无法通行,大家只身背负沉重的灭火装备与给养,深一脚浅一脚艰难步行,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在这七天七夜的时间里,十几名队员始终走在其他扑火队伍的前列,常常是他们已将明火扑灭,其他队伍才陆续赶到。队员们背着简单的给养与灭火器械徒步在山场里寻找火点并扑救,饿了就啃冷馒头,困了就在山林里席地而眠。四处迸发的火星带着油脂燃烧的噼啪声迅速将一株株桦树引燃,大火炙烤下的荒野温度超过30℃,突击队员们挥汗如雨地一边扑火一边清理火场防止复燃。

野外相似的地理环境加之四处缭绕的烟瘴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突击队员们在第三天时迷了路。那时,追逐着火点一路绝尘而去的队员们给养已经告罄,大家合力扑灭身边的火情后发现,他们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饥渴难耐的队员们用警帽一层层地过滤山沟里残存的雪水,浑浊的污水经过一个个警帽逐渐变得清澈并最终流向队员们的胃里。在野外,迷路本身与火灾同等致命。没有移动网络信号,高度密集的树木与脚下深厚的腐殖质吸收掉了声音的高频部分,令呼喊声变得绵软无力。石永志迅速将大家聚拢在身边,并严禁队员私自分散寻找出路。

缺乏饮用水与干粮,对于饥肠辘辘水分迅速消耗的队员们来说,休息是保存体力的最佳方式。夜幕很快降临,旷野的山林一片漆黑,时隐时现的下弦月是头顶唯一的光源。一名队员由于连日的劳顿加之能量补充不及时,半夜发起烧来,大家轮流守护在他身边,用警帽过滤的水为其降温。林涛澎湃起伏如怒如诉,如同队员们此时的心声。怎么办?他们能不能走出这片山林?还能否见到明天的太阳?年轻的队员陷入沉默而严肃地思考,猝不及防的人生际遇突然令他们懂得了人生的别样意义。

第二天,发烧的队员竟然奇迹般地退烧了。难挨的一夜过后,大家继续打起精神寻找出路,终于在中午时分与其他扑火队伍会合。指挥部传来消息,陈旗公安局鉴于“海东青”突击队已多日连续作战,准备另组队伍将他们换下。年轻的队员们经过讨论决定继续留在火场,理由是自己已经适应火场环境,比之新替换的队员能够更好完成扑火工作与规避危险。

“海东青”藏蓝色的身影让牧民心安

随着防火监控卫星图上一个个热点消失,七天七夜后,全体队员满身乌黑地从火场中走出,所有人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车辆载着队员们返回的途中,记忆不断闪回,部队、校园、入警、训练……每一次欢声笑语与岁月静好的背后,冲天的火光与令人窒息的温度、漫山的荆棘与寂静的长夜夹杂其中。早春扬起的尘土与返青的大地连同大地之上的羊群竟都如此可爱,队员们如获新生般幸福。当车辆停在单位门口,面对两旁夹道迎接的同事,走出车门的刹那,年轻的队员们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长歌当哭,宣泄而下的泪水包含了七天七夜常人无法想象的凶险与危机,也包含了珍惜眼前与当下无法言说的珍重与情谊。

经历了七天七夜出生入死的火场考验,如同经历了烈火的淬炼,石永志明显感觉到队员们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团队协作与利他精神,也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的细节。这场大火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他们心中越扎越深。

石永志带领队员们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那些被烈焰围困的一个个危急时刻,大火带着摧毁一切的温度冲天而起,到处都是耀眼的红色,“海东青”们毫不退缩,藏蓝色的身影成为牧民们的希望。

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突发草原大火,接到领导指令在工作群发出集合通知后,石永志立即赶往单位。全体集合完毕到达火场后发现,由于风大,火场根本无法靠近。汇报完火场情况后,石永志决定先转移牧民再灭火头。控制住火头后,突然转变的风向令刚刚减弱的火势重新猛扑过来,冲天的火海立刻将突击队员围困其中。队员们紧急发动车辆向火场外突围,在同烈焰与风速赛跑的紧急时刻,一道网围栏拦住了去路,年轻的队员跳下车去七手八脚将围栏劈开。然而千钧一发之际,他们的车突然熄火了。车上载有全体队员,还有灭火器所需的油料,眼看冲天的大火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驾驶员紧张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快速反应,重新发动汽车,就在车子冲出的一刹那,火舌迅速将他们身边的一切吞没。

还有一次在中俄边境线上扑火,当时明火已全部熄灭,“海东青”们正在清理火场。突然刮起的龙卷风一下子将尚未来得及清理的余烬席卷至半空中,余火重燃,一时间,天地间被黑红色的灰烬充满。巨大的狂风令人无法睁眼,等到大家勉强睁开眼时,横亘在眼前的是天地一色的火焰红。冲天的火光像城墙一样排山倒海般堆砌在眼前,除了突围没有别的选择。然而刚走没几步,车轮突然瘪了下去,年轻的队员要停车换胎,经验丰富的石永志果断命令驾驶员继续前行。冲天的火光紧随其后,此时一刻都不能停。石永志带领队员向边境线上的陈旗哈达图农场十二队赶去。到达十二队后,队员们立刻将距离火场最近的牧民与牲畜转移到安全地带,下一秒,大火就吞噬了这里……

每一次救援过后,石永志都认真总结经验,以便下次能够更好地对抗灾难。一次次烈火中的冲锋与救援,换来的是牧民群众的信任。在那些令人六神无主的慌乱时刻,有他们的地方就有光与希望。在扑救2015年完工嘎查(嘎查:村的意思)的一场由牧民的草垛引燃的大火中,冲天的火势令人根本无法靠近,只能先转移人与牲畜。在组织牧民撤离时,石永志发现草垛旁竟有八个油桶,已经被大火炙烤得发烫。马路对过就是完工嘎查的加油站!那一刻,容不得多想,石永志带领队员宝明、王永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此时,迅速升温的油桶已不能用手触摸,三人踹倒油桶,就地将它们一个个滚了出去。整个嘎查因此逃过一劫。当时因为太过危险,现场指挥的领导气得直喊:“你们不要命了!”

烈焰炙烤带来的痛感与浓烟引发的呛咳无法忘怀,那一个个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令石永志每一次回顾,都陷入深深的内疚与自责;每一次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惊险时刻都令他哽咽,令他潸然泪下。如果不能将每一个队员安全带回怎么办?如何面对他们的父母?如何向领导交代?他们对他如此信任,他不能辜负他们。

一天

草原的夜色庄严而盛大,黑暗如同华盖笼罩着整个草原。云雀与百灵鸟彻夜啾鸣,那些婉转的歌声如同暗夜长出的晶石般刺破黑暗,在每一位牧人的梦里熠熠闪光。

当黎明的晨曦从蒙古包的穹顶洒下,声势浩大的羊群咩叫着铺满整个清晨的草原。马群依旧围绕在警务室的院子逡巡着吃草,警务室的院子里有一片不大的草场。陈旗公安局莫尔格勒河夏营地的警务室2020年建成,由三座大型蒙古包组成,从左至右依次是带有落地窗的餐厅与会客厅、中间是正在安装指挥监控系统的办公室、右侧为队员宿舍。宿舍后面木质台阶下,一座军绿色的简易帐篷搭建了一座临时厨房。旅游旺季时骑警队员需二十四小时常驻景区值班,小厨房可烹饪简单食物。进入七月持续高温,充当临时厨师的“95后”女队员刘睿思还细心地为大家准备了解暑的绿豆汤。

队里的十六匹马有十二匹被放养于此。马儿们围绕着院落一圈一圈地啃食青草,一匹马吃饱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头扎进了帐篷做的小厨房里。马儿庞大的身躯将小厨房堵了个严严实实,只留一个马屁股在外面。马儿盯着厨房内的盆盆碗碗思考了好一会儿,发现既没吃的也没喝的,又原道退了回来。

值班的达林台与张越定好了早上六点的闹钟。早上起床后,达林台迅速整理内务开始圈马。1995年出生的达林台是兴安盟人,从小在牧区长大,四岁开始骑马,是科尔沁草原的优秀骑手。2017年考录至陈旗公安局工作后,在刑警队、派出所、经侦等部门都工作过,2020年调至特警大队任副大队长

清早的草原美而冷。马儿们正在闷头吃草,达林台骑着摩托车来到马群中间。马儿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地,一股脑地挤进了马圈。达林台停好摩托车,随手从身边的网围栏上抄起一捆马笼头,挨个捋顺后搭在马圈四周的栏杆上,以便自己抬手就能抓到它们。

马儿并不想束手就擒,摆好笼头的达林台走进马圈系好大门。马扬起头来四处避让,达林台将一条马笼头搭在左臂上,转身右手抄起套马杆。马群在狭小的空间里骚动,马昂起头躲避套马杆,骚乱的马圈中,一匹马在达林台面前驻足,达林台将套马杆套在马脖子上,马没有反抗。这匹马正是达林台的“清风”。清风是一匹半血马,蒙古马与三河马的混血,由于马儿外形清秀,达林台就叫它清风,对其非常宠爱。

五年前一个夏天的午后,时任陈旗公安局特警大队大队长的石永志在单位后院偶遇达林台,石永志问达林台:“听说你是牧民的孩子,你会骑马吗?”

达林台答:“会。”

正要带队去马场训练的石永志说:“那好,跟我们一起去马场吧。”

到达马场后,不知达林台能力如何的石永志为达林台挑选了一匹温顺的马儿,达林台骑了一圈儿回来后对石永志说:“这马太老实,骑马像骑驴。”

石永志微笑着又给达林台换了一匹烈性马。那时“海东青”骑警队正在进行马术训练,达林台骑着陌生的马匹完全能够跟得上队员们的步伐。石永志对达林台的表现很满意,遂询问他愿不愿意来特警队工作,而刚刚调至经侦部门的达林台还想再多学习一下经侦方面的业务,便没有答应。直到2020年,石永志再次征求达林台的意见,才把他挖到特警大队。

来到特警大队后,达林台很快熟悉了业务。莫尔格勒河景区作为免门票的5A级景区是赴呼伦贝尔旅游的必选打卡地,“海东青”的骑警队员们每天六点起床,完成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圈马、抓马、备马等一系列工作后,必须在八点前出现在自己的执勤点位上。

达林台给清风戴上笼头后,将其系在马圈的栏杆上。第二匹被套住的马是萨础拉的“权杖”,这匹马因鼻梁上白色的印记神似法老的权杖而得名。达林台一边吹着口哨吆喝着安抚马的情绪,一边将套马杆套在马脖子上。张越配合达林台将系好笼头的马牵出院子,系在院外由四个拴马桩固定的钢丝上。云雀与蒙古百灵不知疲倦地继续为勤劳工作的人们鼓劲儿,牧民的羊群大声咩叫着,潮水一样将警务室的院落团团包围。马圈里的马一匹匹减少,剩下的马在马圈里奔跑起来,达林台继续设法将套马杆与笼头套在马脖子上。马蹄受伤的马“达不溜”与另外两匹马今天不上班,留在马圈休息。

警务室院落外,九匹拴在一条钢丝绳上的马儿一字排开原地待命。达林台从旁边的移动棚车内取出马具,看守这些物品的警犬小黑开始汪汪狂吠。狗叫声令空旷的草原充满生气。正式佩戴马具前需要为马儿整理仪容。张越很快完成了这个过程,达林台一边用刷子反复清理清风的背毛,一边同它进行亲昵的贴面仪式和碎碎念。前几天清风因蹄子受伤休息了几日,因为再过几天陈旗恩和嘎查那达慕大会上,达林台作为护旗手将要与清风一同在开幕式上闪亮登场,为了让清风提前适应工作状态,达林台决定今天结束清风的休息待遇。一直到张越的马匹备完鞍辔,达林台还在为清风梳妆打扮,达林台将清风的所有背毛梳理一遍后又细心地为它整理鬃毛与刘海儿,乖巧的清风老老实实站着任达林台摆布,像个梳着齐刘海的小男孩儿。直到完成最后一遍贴面礼与碎碎念,达林台才开始为清风佩戴鞍辔。骑警队的马鞍是传统的手工木质蒙古鞍,鞍翘的藏蓝色罩布上印着“警察”两个字。

达林台将清风脖子上的白色尼龙马笼头解下换上皮质马笼头。在系紧马肚带、系好马镫带后,达林台拍拍清风的脖子又念叨了一遍“好好上班”后,将马系在钢丝绳上,同张越返回警务室洗漱、用早饭。

早饭吃到一半,工作群提示景区车辆已逐渐增多,达林台与张越匆忙咽下刚沏好的奶茶,出屋翻身上马,向着景区一号驿站一路小跑而去。

清早的凉意正慢慢褪去,伴着云雀与蒙古百灵的啾鸣,青翠起伏的山峦格外静美,骑警队员们全副武装的藏蓝与鲜红的臂章、袖标格外醒目。马背上的身影跳跃着在一片苍茫的绿海间迤逦而去,十几分钟后到达距离警务室最近的一号驿站。这里是进入景区的第一个观景台,也是游客拥堵的高峰地段。此时,一号驿站已是人头攒动、游客如织。两位骑警队员的出现无疑为如画的风景增添了更加闪亮的色彩,孩子们在一晃而过的车辆中大声向马背上的骑警队员们打着招呼。一碧千里的背景中,端坐在马背上的骑警队员完美契合了远方游客对草原的所有想象。

一名队员打马来到公路对面,狭窄的单行道上,要防止车辆越线超车。队员们一边指挥交通一边指导游客在指定地点穿越马路。驿站附近的交通稳定后,一名队员留守驿站停车场维持秩序,其他队员排成一列打马向下游走去。

不断升高的太阳令大地炙热难耐。十点钟,持续增加的车辆只能龟速前行。五名骑警队员在驿站下方约两公里处一字排开。蜿蜒的流水与柔和起伏的原野衬托着他们马背上的身影,如同古代的骑士令人动容。

七月的酷暑对人与马都是一种考验,除了帽檐下的一寸阴凉,队员们毫无遮挡地暴露在炽热的阳光下,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7月3日乌力吉的马由于炎热不肯离开马圈,7月9日队员灵君中暑……旅游旺季骑警队没有休息日,队员们需要连续工作一个月以上。作为副局长的石永志一直身先士卒随队工作在第一线,除了公出与开会,每天在景区都能看到他同其他队员一起骑在马背,或驰骋草原或坚守在自己的执勤点位上。

石永志一直身先士卒随队工作在第一线

骑警队创办的八年来,石永志殚精竭虑,他深知马背工作的危险性,虽身为局领导,却始终坚持在执勤巡逻、安保维稳、抢险救灾等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2018年,他带领陈旗公安局特警大队取得了“2018年呼伦贝尔市公安特警大比武”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他的带领与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海东青”骑警队近几年获得了“二十大安保维稳先进集体”“一星级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文明号”“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2023美丽平凡-公益文化展示’活动表现突出集体”等二十几项奖励与荣誉称号,石永志个人也先后获得中央政法委“全国平安英雄”,内蒙古自治区“感动北疆·最美民警”“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等十几项奖励与荣誉。

太阳像一盆炭火洒向大地,午后的草原正经历一天中最热的暴晒时刻。一号驿站的压力将在下午得到全面缓解。下午,队员们重点巡逻二号驿站、走访牧民、互动宣传。旅游景点的观光飞机轰鸣着在头顶盘旋,恢复通畅的公路上车辆穿梭不停,当他们返回时,牧归的牛哞、羊咩如约响起,太阳带着盛夏的余烬将金红色的光芒洒向大地,目所及处,牧民们洁白的毡房与蓝色的移动棚车上炊烟升起。骑警队员们解下马鞍将马儿放归在警务室的院子里吃草,他们则在云雀与蒙古百灵的歌唱声中继续守护莫尔格勒河两岸古老的宁静与安详。

一起走过

最初,骑警队的马儿全部从牧民处借来,2022年,陈旗公安局从牧民处购入十六匹马,“海东青”骑警队正式拥有了自己的专属战马。骑警队的马匹全部由石永志训练,他了解每一匹马的特点,比如有的马奔跑起来只顾闷头猛跑不肯抬头观察道路,很容易绊倒或摔跤;有的马从早上佩戴鞍辔起就开启了同人类斗智斗勇的一天,用尽一切办法想要摆脱笼头鞍辔的束缚;有的马性烈,除了主人不许其他人靠近……马与人的配合就是相互迁就、斗智斗勇的过程。马是高智商社会性群居动物,骑警队员们除了日常工作与马术训练外,还需要额外投入精力与马儿相处培养感情,比如天热时将马牵至河边为马儿洗洗澡、理理鬃毛、修理蹄子等。但骑马本身就具有危险性,马不是机器,突然爆发的声响,甚至大风刮过的一个塑料袋都有可能惊吓到马儿,马下意识的一个躲避动作就有可能将人放倒。

4xnns+D8EndgXQEi4MIMUFB4bPDjqDll3KsJTn07Vkc=乌力吉挑选自己的马匹时,一眼就相中了他现在这匹马。这匹马身材高大、体型健美,乌力吉觉得它具有千里马之姿,便叫它“千里”。后来,乌力吉发现它夜里一心吃草睡眠不足,导致白天时常处于迷迷糊糊的蒙圈状态,又给它起了一个昵称叫“懵懵”。乌力吉十分心疼千里,从来舍不得打它,即便刚接触千里的第一年从马背上摔下来二十多次,他都不舍得动它一个指头。当乌力吉发现千里瘦了的时候,甚至没有急事都舍不得骑它,除了给千里准备它平时爱吃的嫩草,他还经常带它去河边乘凉,当他们共同执行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后,乌力吉还会细心地为千里准备它爱吃的豆饼和盐巴。

乌力吉刚接触千里时,人与马都在较劲。马也会察言观色,它不想被人骑,经验丰富的马儿会在人一上马时就知道人会不会骑马,如果人不会骑马,马就会吓唬吓唬人。所以,人软弱了就会被马欺负,得逞的马儿就能够暂时摆脱被骑的命运。从马上摔下来的次数多了,乌力吉总结了几种落地方式,最好的方式是双脚先着地,这需要在可控状态下提前预判。其次是四肢着地,最糟糕的是屁股先着地,被摔了几个屁墩儿后,乌力吉好几天都爬不起来。下雨天路滑马也容易摔倒,有一次千里奔跑中转弯,身体向内侧倾斜,马背上的乌力吉也习惯性地配合马向内侧倾斜,结果人与马都摔倒了,乌力吉的身体大面积擦伤。

乌力吉2018年加入骑警队,最初吸引他的是骑警们的帅气,但没想到这么累,这也是所有队员的真切感受。全副武装在盛夏的酷暑中执勤,人与马都很烦躁。进入夏季,旗里、景区、苏木各种活动增多,每个活动都需要“海东青”骑警队的参与。虽然工作繁重,但年轻的队员们都想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一切疲惫只能自己调节。有时工作任务还未完成却被游客围住拍照,想到游客奔波几千公里才来到草原上,队员们不忍拒绝。面对等待拍照的队伍排起长龙,内心的焦躁只有骑警队员们自己才懂。有一次,急于脱身的乌力吉对游客说自己暂时先离开,一会儿再返回,之后他忙起来就忘记了这件事。等过了好一会儿,乌力吉再次经过此地时发现,大家还在原地驻足等待。乌力吉很内疚,决定以后无论多忙,一定尽量满足游客们的要求。

远方的游客不单对骑警感兴趣,对马和马具都充满了好奇。譬如“马儿多大了,叫什么名字”“马具叫什么名字”之类的问题每天要回答几十遍。队员们虽然能耐心解答,但暑热的天气马儿走走停停,被团团围住就显得十分不耐烦。队员萨础拉2024年6月借调到市局参加文艺汇演,石永志嘱咐其他队员轮流骑骑萨础拉的马,因为有的马仅休息一个周末就有可能变得自由散漫起来。果不其然,队员们一个个来汇报,说没人可以驾驭萨础拉的马。为了安全起见,石永志决定自己上阵。这匹叫权杖的马儿一心想要重新回归野生状态,根本不让人骑。石永志骑到马背上,马儿开始前跳后窜着耍脾气,准备将人从马背上掀下来。一通操作未果后,气急的马儿前腿高高扬起,同时后坐了一下打起了立正,见人仍在背上,权杖干脆一个侧翻就地一滚,马与人同时重重摔倒在地上。最终,权杖被驯服了,但石永志的四肢、后背上也留下了大面积擦伤。

有时马儿的动作并非有意,毕竟青草掩盖了草原的坑洼。2024年6月12日,达林台像往常一样在景区巡逻,他的马儿清风突然一脚踏进了老鼠洞,人与马始料未及,双双向地上栽了下去。由于事发突然,达林台来不及做任何保护性动作,除四肢多处擦伤外,脚部的筋骨还有两处错位,导致达林台多日无法下地行走。2020年8月的一天下午,正下着雨,准备下班的石永志发现一辆房车陷入泥泞中无法前行。石永志立刻赶过去将马拴在路边的围栏上,帮助司机将车从泥泞中驶出。临走时,司机为了表达感谢,特意按了喇叭告别致意,谁知,突然响起的鸣笛声让马儿受到惊吓,慌乱中踩踏到了石永志的左脚。第二天,石永志的左脚剧痛而肿大,经医生诊断为左脚跖骨骨裂。当时正是盛夏的旅游旺季,每天繁重的工作加之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令石永志无法安心躺在家中休息。石永志每天都让队员们将自己搀扶上马背,一天也没休息地坚持工作了一个多月。

自骑警队成立以来,石永志本着打造一支“阳光、服务、正能量”队伍的理念一直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时,石永志鼓励队员们加强学习与自学,几年来,多名队员考取事业编制与国家公务员。但石永志也有遗憾,由于工作繁忙及经费紧张,队员们的游泳训练一直未能安排上日程。夏季雨水泛滥,莫尔格勒河两岸时常被大水淹没,草原上长大的骑警们大多不谙水性。2023年8月,一场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席卷了整个草原,暴涨的莫尔格勒河水淹没了夏营地。在对牧民的牲畜进行救助时,几名队员冒雨蹚着及腰深的河水用橡皮艇运送被淹得奄奄一息的羊群,突然一名队员一脚踏空,整个人没入水中,所幸当时队员们身穿救生衣,没有生命危险。

也就是这场大雨,令莫尔格勒河两岸变成烟波浩渺的一片泽国,沿岸牧民损失惨重。连日的暴雨加上低温,睡在露天地里的牲畜浸泡在efebadf7888b311d8cc107c3aa98c2d6c11045aef988dd93943b7e2de63960c9冰冷的雨水中,家家户户都有损失,多则几百只,少则几十只。骑警队员们顶着狂风暴雨奔波在夏营地救助牧民,从清早到中午都来不及吃一顿热乎饭。在救助距离警务室三十公里外的牧民爱军时,由于大雨令草原积水湿滑不堪,石永志只能带领达林台、萨础拉驱车绕道前往。沿途的情景触目惊心,在进入爱军家夏营地山脚下时,放眼望去,整个山沟里白花花一片全是死羊。

爱军家的营地顶风坐落在半山腰上,虽不致积水,但冰冷的雨水加上彻骨的寒风已经令羊群失温,出现大面积死亡。还未来得及处理的三四十只死羊,横七竖八地倒卧在宿营车周围的空地上,幸存的羊群在冻雨中浑身颤抖着挤在一起,已不能自主站立与进食。骑警队员们大声吆喝着,将瘫卧的羊群撵起。这些听天由命的羊儿艰难地从地上站起,待羊群稍加适应后,骑警队员们撵着它们顶着暴风雨在半山腰一路奔跑起来。狂风将雨水冲刷进眼睛,模糊的视线中,这是一场同生命接力的赛跑,羊群在奔跑中将丢失的热量找回,人在奔跑中将流逝的岁月拽回,一个人的青年、少年、童年的脚步在纷乱的大雨中纷至沓来,年轻的阿爸阿妈在大雨中放牧的身影从远处走来。他们是草原的孩子,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牧民的疾苦。持续的奔跑过后,活络过来的羊群开始大口大口啃食青草。牲畜是牧民的全部依靠,队员冒雨用苫布搭建临时棚圈,羊群总算是保住了。

返回的途中,三人又奔向其他等待救援的牧户。迁徙至夏营地的牧民牲畜多,人手少,除了一座毡房或棚车临时驻扎在草原上,牲畜们幕天席地,遇到极端灾害天气很难做出快速反应。“海东青”骑警队像苍鹰一样同这片土地相濡以沫着一起走来,牧民有什么样的需求,“海东青”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不论是巡逻执勤还是抢险救灾,他们跃动在草原上的藏蓝色身影就给人以踏实、安全与安心。

对于“走红”,“海东青”骑警队员们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他们认为这是群众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监督与鞭策。未来,“海东青”骑警队依旧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也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与人生舞台上做更出色的自己。

(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张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