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木虫鱼—— 苍蝇

2024-10-11周作人

现代阅读 2024年20期

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①我同兄弟常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我们把他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们又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也便上下颠倒地舞弄,名曰“嬉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肠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个年富力强的苍蝇,用快剪将头切下,他的身子便仍旧飞去。希腊路吉亚诺思的《苍蝇颂》中说:​“苍蝇在被切去了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大约二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玩耍的了。

我们现在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病菌,因此对于他们很有一种恶感。②三年前卧病在医院时曾作有一首诗,后半云:“大小一切的苍蝇们,美和生命的破坏者,中国人的好朋友的苍蝇们呵,我诅咒你的全灭,用了人力以外的,最黑最黑的魔术的力。​”

但是实际上最可恶的还是他的别一种坏癖气,便是喜欢在人家的颜面手脚上乱爬乱舔,古人虽美其名曰“吸美”​,在被吸者却是极不愉快的事。希腊有一篇传说说明这个缘起,颇有趣味。据说苍蝇本来是一个处女,名叫默亚,很是美丽,不过太喜欢说话。她也爱那月神的情人恩迭米盎,当他睡着的时候,她总还是和他讲话或唱歌,弄得他不能安息,因此月神发怒,使她变成苍蝇。以后她还是纪念着恩迭米盎,不肯叫人家安睡,尤其是喜欢搅扰年青的人。

苍蝇的固执与大胆,引起好些人的赞叹。诃美洛思在史诗中尝比勇士于苍蝇,他说,虽然你赶他去,他总不肯离开你,一定要叮你一口方才罢休。又有诗人云,那小苍蝇极勇敢地跳在人的肢体上,渴欲饮血,战士却躲避敌人的刀锋,真可羞了。我们侥幸不大遇见渴血的勇士,但勇敢地攻上来舐我们的头的却常常遇到。法勃耳(现译法布尔)的《昆虫记》里说有一种蝇,乘土蜂负虫入穴之时,下卵于虫内,后来蝇卵先出,把死虫和蜂卵一并吃下去。他说这种蝇的行为好像是一个红巾黑衣的暴客在林中袭击旅人,但是他的慓悍敏捷的确也可佩服,倘使希腊人知道,或者可以拿去形容阿迭修思(现译奥德修思)一流的狡狯英雄罢。③

中国古来对于苍蝇似乎没有什么反感。​《诗经》里说:​“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云:​“非鸡则鸣,苍蝇之声。​”据陆农师说,青蝇善乱色,苍蝇善乱声,所以是这样说法。传说里的苍蝇,即使不是特殊良善,总之决不比别的昆虫更为卑恶。在日本的俳谐中,蝇则成为普通的诗料,虽然略带湫秽的气色,但很能表现出温暖热闹的境界。小林一茶更为奇特,他同圣芳济一样,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苍蝇当然也是其一。检阅他的俳句选集,咏蝇的诗有二十首之多,今举两首以见一斑。一云:“笠上的苍蝇,比我更早地飞进去了。​”这诗有题曰《归庵》​。又一首云:“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④

我读这一句,常常想起自己的诗觉得惭愧,不过我的心情总不能达到那一步,所以也是无法,​《埤雅》云:​“蝇好交其前足,有绞绳之象……亦好交其后足。​”这个描写正可作前句的注解。

中国人虽然永久与苍蝇同桌吃饭,却没有人拿苍蝇作为名字,以我所知只有一二人被用为诨名而已。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周作人散文》,有改动)

阅 读赏析

①文章开头“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留下一个疑问后笔锋一转,大谈“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而且写得具体、精细、传神:​“饭苍蝇”​“麻苍蝇”​“金苍蝇”​,还有“小儿谜”中的苍蝇,东安市场上纸制的“苍蝇玩物”​,等等。读者也因此有机会窥见作者跃然纸上的一颗童心。

②谈够了幼年玩耍之乐后,作者又回到开头说到的苍蝇“不可爱”上,并且点明:这是“现在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病菌”​,就给它加上一个“美和生命的破坏者”的罪名——这都是科学理性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现代观念。但作者似乎并不在意于此,而是自作一个解释:苍蝇别有一种“坏癖气”​,喜欢在人颜面手脚上“乱爬乱舔”​,让人“不愉快”​。这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性”的情绪反应。

③作者又迅速转向苍蝇令人“欢喜”之处,而且旁征博引:希腊传说、史诗,法布尔的《昆虫记》​,中国的《诗经》​,日本的俳谐,等等。而且越说越神:苍蝇成了“固执与大胆”​“剽悍敏捷”“红巾黑衣”的大侠了。读者又有机会窥见作者“博学”的一面:他胸中居然藏着一部苍蝇世界形象史!

④作者笔下“狡狯英雄”的苍蝇形象,既奇特又美妙,有很高的美学品位,值得反复赏析。文字也耐人寻味,比如引用的这句诗:​“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喜悦,是格外动人的。

(注:赏析内容来源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钱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