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2024-10-11邹亚楠
儿童语文学习是建立在课文阅读文本解读、课外阅读理解学习基础之上的活动。课文阅读学习需要深度分析课文,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道理,在体会中萌发理想信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想认知水平。同时,可借助课外阅读弥补课文学习的不足,针对阅读理解能力开展锻炼,切实培养儿童语感和语识能力。因此,儿童语文课外阅读是对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也是对课文深度思考的延伸拓展。
重视课外阅读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实践知识与语言的积累。语文学习要在研究课文的同时开展拓展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积累。课外阅读过程是对书籍的语言、思想和情感分析及吸收过程,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能辅助儿童对课文进行深度分析和拓展思考。因此,儿童的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要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知识与语言感知,形成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延伸培养。
其二,是利于智力开发和思想提升。6~12岁是儿童阅读能力急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应通过课外阅读的开展,丰富儿童语文学习内容。同时,还应引导儿童在书籍阅读与思考中汲取他人阅历和经验,提高儿童的生活认知和思考深度,增强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儿童智力发展。因此,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引导开展课外阅读是对儿童智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开拓其思维视野的绝佳形式。
其三、是传承文化丰富学识。阅读是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通过阅读能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不同的人生经历的思想情感,体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丰富学识。课外阅读可以引领儿童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感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特质,开拓视野,收获广阔的知识与文化。
因此,课外阅读对儿童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者要注重引导儿童灵活开展阅读,并授以科学的阅读方法。
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外阅读
1.课外阅读书籍与课内文章紧密结合
语文教材是经过层层筛选的、适合儿童阅读学习的文章体裁,具备充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爱国情感引导性。在引导儿童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向儿童推荐与课文联系紧密的书籍,确保在人文思想、精神内涵、知识逻辑、文化构成中符合儿童学习需求,引导其借助课内文章学习方法达成对课外阅读资料的深度解读,并借助课外阅读认知的积累实践形成对课内知识的丰富和补充,达成课内外阅读相互提升、互助深化的过程。对此,教育者要立足教材内容向儿童推荐阅读内容,带领儿童科学阅读,提高阅读的精准性和逻辑性。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海底世界》时,教师带领学生在课文中欣赏奇妙的海洋世界,探究海洋动物和植物,在收获语言艺术的同时感知海底世界的奇妙与美好。向学生推荐了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寻宝大冒险:海底世界》一书,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开展课外整本书阅读。《寻宝大冒险:海底世界》是方明创作的关于热带雨林、惊险的恐龙王国、神秘的古代城堡和奇妙的海底世界的书籍,学生对从知识、美育、故事情节的角度对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力开展引导。该书将课文的学习深度延伸到课外,促使他们在科学阅读的过程中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地球、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
2.构建良好课外阅读环境及氛围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让儿童自主开展长时间、高质量的阅读具备一定的难度,专注力往往不够充足。而课外阅读需要持续专心思考和理解。提高儿童课外阅读的效果需要家长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儿童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心无旁骛地阅读,以对书中内容与情感达成深度理解。为此,家长要在家庭中为儿童整理出整洁的书桌,将各种阻碍阅读的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清理,打造安净、平整的环境。同时在儿童的房间放置书架,让儿童目之所及充满书籍,形成良好的读书意识,借助阅读环境对儿童的思想和心理产生暗示作用,促其更加专注地投入深度阅读。
同时,家长应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身体力行于书籍阅读,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孩子。调查研究显示,家庭中父母热爱阅读、喜欢阅读、经常阅读,言传身教孩子会耳濡目染,更易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家庭环境中,家长最好能主动构建阅读氛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促使孩子在陪伴中耐心看书、细致阅读、深度理解。
3.掌握高效课外阅读方法提高效率
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简化阅读难度的重要途径,教育者要将阅读方法传递给儿童,促使其在课外阅读中提高效率、获得深度感知。
① 精读内容,深化理解
课外阅读过程中,做到要对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开展深度解读,以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彰显阅读效果、提升读者的思想内涵性。因此,要引导儿童在课外阅读时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对重点段落及细节描写进行精读,即逐字逐句地阅读,感知其中的思想情感,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准与文采。同时学习作者文章的布局与结构编排,欣赏其语言特点,理解其中使用到的描写方法。这样才能在精读中做到感知、体会、吸收,将学习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体现阅读的引导效果。
同时,在阅读中批注式精读,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进行诠释,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记录。或将自己的感悟进行简短抒发,标记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能对文中语言特点及思想情感有深度思考,提高课外阅读理解深度,强化吸收效果。
另外,在开展精读时,应引导儿童进行模仿,深化对文章写作模式的学习,从修辞方法、词语使用、语句描述、结构排版等语言特点及形式角度进行观察和仿写。可以让儿童反复实践,在课外阅读中吸收、理解、提升,获得读写结合的能力训练。
② 高效阅读,领悟思想
课外阅读与课文学习的重要区别,是课外阅读不需要对所有内容深度理解,只需要掌握整本书的主要情节和情感思想,梳理主人公的重点事件即可;而课文学习时要对课文进行逐段逐句的研究、思考,体会其中语言特点及思想内涵。对此,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时要立足作者写作初衷,对书籍中的整体思想进行把握,放过不太理解的部分,开展粗中有细的阅读过程。因此,开展课外阅读时应注重如下要点:
首先,认真阅读标题、序言、作者简介。书籍的标题是对整本书思想的汇聚,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序言是对整本书内容的简单介绍,交代作者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展示书籍内容的特色和主要思想内容。因此要认真阅读序言,掌握整本书的大概内容思想。对作者简介的阅读,可以引导儿童了解作者经历和思想,站在作者角度思考文章故事线索与人物关系,加深对课外阅读资料的整体感知。
其二,研究目录,梳理书籍整体结构,掌握情节发展。阅读书籍目录是可以将对书籍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在单独模块的阅读中建立逐渐统一的思想体系。因此,儿童在开展课外阅读之前进行目录的研读能大致掌握文章整体结构,理解其中内容发展脉络。
其三,智慧阅读,跳过难以理解的字词和语句。课外阅读不需要儿童对文章中的所有内容有深度理解,因此遇到难以理解的注释、字词、语句时要酌情跳过,依据上下文含义获得大致理解即可。这样有利于儿童读者注重在经典段落或细节描写开展细致分析,深度理解主要人物思想及故事情节,收获更多阅读感知,同时节约了阅读时间,降低了阅读难度,提高了阅读兴趣,形成了整体化理解。这样的智慧阅读才能达成高效的课外阅读,提升儿童的阅读效能和情感收获。
③ 灵活开展默读与朗读,提高阅读效率
默读是指儿童在课外阅读时不出声地阅读,使文字借助目视进入大脑。由于默读需要安静的氛围,因此更利于儿童深入思考、理解。这种阅读方法多用于阅读故事性、叙述性文章。朗读是儿童经常使用的阅读方法,比较适用于阅读诗词歌赋作品。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儿童能直观体会其中的情感思想,深化感知理解。对此,儿童开展课外阅读要根据阅读体裁灵活选择默读或朗读的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儿童课外阅读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借助课外阅读的延伸性,可以提升儿童思想认知深度和广度,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因此,应根据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儿童开展灵活、智慧的课外阅读,强化阅读意识,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儿童语文素养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西正街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