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2024-10-09李燕徐进
[摘 要]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汇、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并不断创新,形成了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对外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示了强大的实践伟力。习近平外交思想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并履行国际责任,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引领。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对外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客观审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积极推进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2018年6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创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新境界。新时代中国外交之所以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对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正确政治方向,引领新时代中国外交不断前进并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并履行国际责任,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意义重大。
一 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中国对外工作指导地位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习近平外交思想及其在对外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正是在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和确立的。
(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准确研判世界大势,是确立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目标的前提。基于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与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宁吉喆将其概括为“九个变”,包括国际力量对比、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体系、世界文化版图、社会活动方式、全球生态环境、世界科技发展、国际产业体系、国际治理体系的重大改变参见:宁吉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及机遇挑战[J].全球化,2023(6):89.。也有学者将其内涵概括为“五个变”和“六个不变”,除涵盖前述的几个“变”之外,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民族国家的基础性地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等形势没有改变参见:刘恩东.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课特辑(中) 第五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J].党课参考,2023(1112):94.。从新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具体形势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征明显:
一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一度出现美国独大、“一超多强”的局面。进入21世纪后,政治多极化加速发展,七国集团 (G7) 影响力逐步衰退,二十国集团 (G20)、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力量版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成为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力量。
二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不相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机构和组织的协调功能不断弱化,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挥之不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数字经济进一步加剧全球贫富分化,全球发展动力减退,全球经济治理碎片化风险持续加大,全球发展秩序进入动荡变革期。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求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制度性权力,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不可阻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参见: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问答[G].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9.。
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是百年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科技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福祉,并成为国家竞争、大国博弈的热点和焦点。
四是国际政治社会思潮深刻演变。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文化多元化、多样性特征明显。与百年前相比,发展中国家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比重明显上升,不同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的人群密切交流成为常态,全球信息传播体系从金字塔型逐渐扁平化。全球网民总数已超40亿,中国网民总数超10亿,移动通信、数字传播无处不在参见:宁吉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及机遇挑战[J].全球化,2023(6):1112.。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线上消费、网络教育、远程医疗日益增加,这极大地改变了生产与生活方式,劳动岗位、职业门类、就业结构深刻调整,舆论传播、管理手段、治理方式也明显改变。一些国家政治争斗不止,社会乱象纷呈,民粹主义在全球持续蔓延,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蓬勃生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理解、支持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正处于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中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
一是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国力迅速提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规模和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普通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2020年,中国顺利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同时,中国发展也面临新挑战,“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22.由此,中国开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独立自主,加快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中国国力提升仍在快速进行中。
二是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新时代以来,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动荡变革期特征明显,人类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秉持更积极的大国责任观,展现了以国际主义和全球视野为支撑的新天下观。习近平指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1).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二大联合国会费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也是安理会五常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参与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中国推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在世界银行投票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均上升至第三位。中国同各国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伊朗、叙利亚、阿富汗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参见: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问答[G].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11.。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国的新时代观、大格局观和大历史观,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治理话语权。
三是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极富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潮流,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中国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方案也越来越成为全球行动。每逢全球出现重大灾难,中国向多国和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物资等,释放了新时代人道主义外交、多边主义外交和扶助外交正能量,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先后在各种国际场合提出要以团结互助、开放合作、秉持正义、维护和平应对全球性威胁挑战的倡议。这些倡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阐述了国际团结的必要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国际合作方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的外交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充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国际影响力在这些行动中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30(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是历史性的,中国已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推动力量参见:刘恩东.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课特辑(中) 第五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J].党课参考,2023(11-12):95.。
首先,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并发挥引领作用。自近代以来,中国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处于“大国棋盘上的棋子”地位,无法主动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又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孤立,直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局面才有所改观。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快速发展。中国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但同时,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际资源,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用发展速度和实力证明,大国可以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发展模式、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越来越被认同和参考,中国新发展理念开始引领并塑造人类社会发展新未来。
在中国国情和国际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之际,习近平外交思想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旗帜和关键指引,“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中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国参与,世界上任何重大问题都难以解决。中国稳定发展是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实力增强为更多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55.习近平外交思想高屋建瓴,拓展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指引中国外交前行,也为解决当前各种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其次,世界得益于中国发展并影响中国。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推动联合国和国际组织机构改革、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是不容忽视的参与方,对联合国维和、反恐、应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及突发性问题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贫困等方面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配合联合国工作。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深度融入世界,世界经济变动及不确定性增强、大国关系格局变动、全球反恐形势恶化、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国周边环境变化等情况也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不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世界发展。
二 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并不断创新,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新鲜经验,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形成了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
第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主线鲜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最鲜明的两个战略目标,将中华民族与人类前途命运联结起来,实现执政为民与造福世界的辩证统一,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政治性参见:栾建章.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特征[J].红旗文稿,2020(1):15-17.。习近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实事求是和知行合一的哲学观,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一性,兼收并蓄中外优秀思想理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深刻辨析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既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又积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担当。
第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内涵清晰,逻辑严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概括起来主要是“十个坚持”:“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7.“十个坚持”明确坚持党对对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保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也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布局和主要任务,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
第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坚持守正创新,结合实践不断发展完善。习近平外交思想传承新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原则等,同时,开创性地提出了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等。在对国际局势的判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三大倡议”等方面,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内涵都结合新时代国际局势和国内情况变化不断创新并发展完善。比如,在国际局势认识上,提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71 .的重要判断,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后,又根据形势发展,向卫生、安全等领域共同体、亚非区域共同体和双边共同体等方向拓展,内涵更具体并体现出现实性和系统性。2015年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后又多次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原则性区别。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后又将其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24.此外,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根据全球共同发展、总体安全、文明互动要求提出“三大倡议”,都反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鲜明特征。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树立了在对外工作领域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典范。
第四,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境界高远,着眼人类未来。习近平外交思想始终站在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并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针对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主张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发展伙伴关系;针对少数国家损害别国安全、谋求自身绝对安全等错误做法,倡导共同安全、普遍安全,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针对保护主义、反全球化逆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思想理念站在时代发展最前沿,代表国际社会大多数,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国际规则制定权话语权的垄断,为国际政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机遇,是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和升华,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参见: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问答[G].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16.。
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体现出科学的前瞻性、内在的开放性和深刻的包容性,是充分汲取人类优秀文明养分的理论成果,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外交理论体系,必将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思想力量和治世智慧。
三 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强大的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亲自擘画指挥下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展现出强大的实践伟力。
第一,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政党外交成效显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对外工作中不断开创新境界、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绘就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习近平亲自推进元首外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举旗定向,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指引方向。在东南亚、中亚、欧洲、非洲,“习近平访问”为中外友好交往翻开了一页又一页“新篇章”。中央多次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强化对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外事工作的统筹协调。2018年,成立了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更完善,对外工作协同更顺畅。
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党推进和深化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党、发达国家政党等的关系,搭建各类区域性、全球性政党对话平台,不断夯实完善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目前,中国共产党同全球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建立起与美、俄、欧、日、印等大国和国家组织以及朝、越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交流机制参见:于洪君,金鑫,胡昊.中国特色政党外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75190,与各国政党广泛深入开展交流对话,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共同提升治理能力。新时代政党外交取得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进展。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理论,在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四原则”中共十二大报告根据邓小平有关党际关系的思想提出了党际关系“四原则”,即“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参见: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38.、江泽民“与时俱进”、胡锦涛“和谐世界”政党外交理念基础上,提出以利益攸关为基础的共生观,以责任共担为原则的共治观,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共享观,以蓝图共绘为目标的共建观于海青,杨晓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创新发展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2(4):61.。在实践上,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促进政党合作的主场外交或政党论坛,创设推进政党合作的新议题,运用新媒体技术汇聚政党共识和政党力量,统合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丰富并完善了政党外交的实践方式和路径。
第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日益完善,我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加强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打造起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中国致力于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努力打破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定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开创新时代大国关系新模式。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不断深化同周边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一员,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始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指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4.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习近平开展了气势恢宏、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足迹遍布五大洲,与各国领导人、各界人士和社会民众广泛深入接触和交流,亲力亲为推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截至2024年1月,中国建交国已达183个,同100多个国家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铁杆朋友”和战略支点更加巩固,全方位外交布局得到深化与完善,形成了双边与多边结合、国别与区域促进、政治经济安全生态文化等领域紧密联系的外交新局面。
第三,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取得历史性进展。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同个别国家攻击抹黑我国政治制度的行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彻底挫败了其挑拨离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图谋。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重大问题上,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合法权益,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有效维护了香港社会秩序,法治正义得到彰显。中国外交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改革,维护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妥善应对经贸摩擦,有力维护我国发展空间和长远利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切实保障中国公民、企业和机构的海外合法权益。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人民防线更加巩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
第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合作实现历史性跨越。“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将合作共赢理念贯彻到政治、经济、安全、文明、生态等全球治理各方面,是对内指导国内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综合性战略构想,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推进,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陆联国”夙愿,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比雷埃夫斯港、匈塞铁路等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正在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参见: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问答[G].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19.。中国成功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对外开放达到新高度。加速推进自贸区战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倡议推动国际社会凝聚共识。习近平高瞻远瞩,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责任、共同价值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在国家层面,我国先后同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国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层面,我国同亚太、东盟、非洲、阿盟、拉美、中亚等地区或国际组织的区域命运共同体稳步推进;在全球层面,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等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参见:夏自魁,骆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课特辑(下) 第十三课 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J].党课参考,2023(1314):241.。多层面、多领域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或组织不断深化利益融合、相互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金砖国家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文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
第六,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脱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权力结构,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国际秩序。进入21世纪以来,旧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合法性、代表性和有效性不断下降,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蔓延。“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0.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深入参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反恐、减贫、维护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世界发展与安全汇聚合力。中国提出“三大倡议”,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努力弥补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率先落实、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并着手探索新兴全球性议题领域的治理模式,“加大对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的参与,加大对教育交流、文明对话、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和项目支持力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50.。中国在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上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中国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塑造力明显提升。
四 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进行理论创新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果,对中国与世界发展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理论的一次大发展、大飞跃,也开辟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新高度、新境界”王毅:高举习近平外交思想光辉旗帜 书写民族复兴壮丽篇章[N].人民日报,20211020(9).。新时代中国外交成果丰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进一步证明,“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重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参见:奋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N].人民日报,20230602(6).。由此,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指导地位意义重大。
第一,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9.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外交的责任担当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价值追求决定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弘扬公平正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了中国外交最大优势是元首外交战略引领和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党的组织路线决定了中国外交队伍建设就是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对外工作队伍参见:奋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N].人民日报,20230602(6).。党的领导是指引新时代中国外交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外交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紧密结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全党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两个结合”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对新中国外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外交走过了7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外交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等科学理论和论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外交思想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继承与发展辩证统一起来,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外交理论体系,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对外方针政策新的时代内涵,使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焕发新的光彩,实现了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飞跃参见: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G].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7.。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鲜明的政治性以及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党和国家事业迈上新台阶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坚强后盾。
第二,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不断前进并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的强大引领。习近平外交思想辩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战略机遇、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的战略引领,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理念,融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为中国内政外交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习近平外交思想肩负从国际关系层面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对外工作中践行正确义利观,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目标都是谋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习近平.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922(2).。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目标方向,以“五个世界”为总体布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价值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三大倡议”为重要依托,擘画人类共同发展最大同心圆、寻求普遍安全最大公约数、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习近平外交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策略运用,在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中保持战略定力、运筹帷幄,坚持底线思维,注重工作实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负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引领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新征程上,习近平外交思想必将以不断的理论创新、奋发有为的实践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继续走向新胜利。
第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统筹兼顾维护国家利益与履行国际责任,体现了中国外交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有机结合的大国担当。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外交思想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6.。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外交敢于斗争,铸就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过硬的斗争本领,有效应对各种外部挑战、坚决抵御任何惊涛骇浪。同时,还指引中国善于斗争,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秉持“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习近平.志同道合是伙伴 求同存异也是伙伴[EB/OL].(20141109)[20240814].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JFNIi.的理念,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随着中国日益发展壮大,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风险会越来越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必将愈发艰巨且繁重,越需要开展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既是中国的历史经验,也是当前世界的现实。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习近平外交思想致力于实现中国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相统一,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将领导中国外交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第四,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坚实基础。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面对当今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给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答案,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创新,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打破了资本主义在国际政治上的话语霸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是饱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欺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行之路,为后发展国家
实现现代化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平衡发展,成为改变国际战略力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参见:王京清.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意义[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12):42.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卓著,世界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并引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
第五,习近平外交思想倡导世界大同,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习近平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47.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创新,保证全球安全,保证人类航船稳健前行;积极倡导世界大同理想,关注全人类共同命运,向世界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力量,给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带来了稳定和信心;引领共同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与世界发展进步的福祉;在世界变局中,毫不动摇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中流砥柱。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局中纵横捭阖,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深度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入20多项多边军控条约,坚定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推动五核国领导人就防止核战争发表联合声明。倡导普遍安全、共同安全的全球安全倡议获得 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赞赏与支持。中国促成沙特伊朗复交、带动中东“和解潮”,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持续推动伊朗、朝鲜半岛、阿富汗等问题政治解决,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参见:奋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N].人民日报,20230602(6).。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不断增多。习近平外交思想领导中国外交保持战略定力,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必将继续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发挥负责任大国的更有力的建设性作用。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集大成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理论的一次大发展、大飞跃,是新形势下指导我国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参见: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G].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21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对外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t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LI Yan, XU Jin
Abstract: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and 21st century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diplomac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unprecedented changes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well as historic changes in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world, establish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Chinas foreign affairs in the new era.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adheres to the basic viewpoints of Marxism, inherits the diplomatic tradition of New China and constantly make innovations, thus forming a scientific, complete, and logically rigorou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diplomatic achievements, which are demonstrating strong practical power.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firmly uphold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fulfills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promotes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ly leads the global socialist cause towards new victories. It is a powerful guide for the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eign work in the new era
About the author:LI Yan, professor of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fellow of National Global Strategy Think Tank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specialist in Marxist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theor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nd Russian issues. XU Jin, professor of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fellow of National Global Strategy Think Tank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director of Institu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specialist in global safety and Chinese diplomacy.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学者项目“‘一带一盟’对接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XJ2020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俄罗斯问题;徐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