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析

2024-10-09鞠方欧漾

文化软实力 2024年3期

[摘 要]培育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能力素养、道德品格素养、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五个方面,持续推进融媒体发展对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科学性、拓展培育途径多样性和提升培育平台系统性具有重要价值。因此,需从提高辅导员融媒体认知与实操能力、优化培育环境及完善体制机制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探寻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媒介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元媒介有机结合起来的融媒体发展到了全新高度。与传统媒介相比,融媒体具有资源融通、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的特点,能够实现媒体内容生产及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在融媒体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无论是在媒体接触习惯还是媒介接受能力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核心素养是彰显高校辅导员职业特点、体现其专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融媒体的发展为丰富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增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效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融媒体语境下,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明晰融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积极探索培育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对提升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

主要是指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具备的适应其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且处于主导地位的关键素养,是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关于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内涵构成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结论,现有研究主要从辅导员的工作属性出发,将核心素养定义为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系列优秀品质和能力参见:沙军.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22(21):29-31. 。李友富将新时代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归纳为以政治素养为统领、以职业素养为支撑、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参见:李友富.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76-79. 。程琼与王洛忠则指出核心素养是辅导员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素质与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能力素养、道德品质素养、科学研究素养四个方面参见:程琼,王洛忠.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价值、构成与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86-89. 。随着融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多元媒介深度融合及多渠道信息传载优势在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丰富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因此,对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应与融媒体语境接轨,既要涵盖辅导员原有工作模式下的传统核心素养,也要将融媒体语境下衍生而来的新核心素养囊括其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应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能力素养、道德品格素养、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五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辅导员思想理念和政治态度的统一,是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石和关键,在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高校辅导员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引路人,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政治立场是否正确、政治理论知识和思政教育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其能否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的场域呈现线下和线上双向延伸的特点参见:潘红涛,刘邦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3):145-148. ,线下思政教育逐渐突破传统教育场域的“时空”限制,使大学生群体能够随时随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思政教育则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网络教学,而是与现实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呈现“虚”与“实”交织互融的特性。思政教育场域特点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培育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适应融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场域双向延伸的特性,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强化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在充分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增强自身思想政治内涵的同时,借助融媒体跨时空、跨场域的优势提高思政育人的效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青年。

(二)职业能力素养

职业能力素养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是辅导员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其工作内容不仅涵盖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常规内容,还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辅导等专项事务参见:曹海燕,王汉卿,蒋丽怡.“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培育的现实进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S2):27-30.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养直接关系其能否将大学生培育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的评价标准来看,其要求辅导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不仅能够推进学生工作有序开展,而且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融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使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也增强了高校辅导员应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处理突发事件的难度,容易引发“本领恐慌”。因此,需深刻认识职业能力素养对提高辅导员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养,使其能够充分适应融媒体语境带来的媒介环境变化与工作形式变化,解决其面临的“本领恐慌”问题。

(三)道德品格素养

道德品格素养是辅导员道德认知与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其基本职业操守,涵盖了关爱学生、职业忠诚、责任意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广泛,高校辅导员言行更易被学生关注和模仿,因而辅导员需具备更高的道德品格素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之一是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道德品格素养不仅是其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素质,更是其持续关爱大学生并引导其道德品格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道德品格素养培育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能巧用融媒体平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成长,线上线下结合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学习生活帮助;以身作则,展现职业忠诚与责任担当,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引领学生在新时代健康发展;保持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确保教育管理工作在融媒体语境下顺利开展。

(四)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不仅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涵盖了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情怀,是辅导员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内在的推动作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要求之一。习近平也强调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应更加注重文化育人的重要性。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提供人文关怀和精神支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素养正是辅导员将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不仅限于课堂,而是要渗透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成长过程。这意味着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这种素养是内在修养与综合素质的统一,能够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正确的人生指导和帮助。

(五)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主要表现为高校辅导员对融媒体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融媒体相关软件、硬件的运用和操作能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网络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介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并对各级辅导员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提出了不同要求,这表明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辅导员应用融媒体开展日常工作及网络思政教育的效率,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工作能否高效开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推动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促进辅导员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已由单纯的“笔杆子”操作向信息化、技术化的融媒体软硬件操作转变,面对融媒体发展带来的变革,只有切实强化辅导员对融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推动媒介素养培育从技能型向素养型转变,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生活化、工作化、专业化参见:高国伟,孙萍.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78-882. 。

二 融媒体助力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势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数字传播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融媒体呈现鲜明的时代价值特征,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创造了新的价值意蕴,对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科学性、拓展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多样性、提升核心素养培育平台的系统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特点愈发鲜明,要求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不断革新、科学性不断增强。当前,融媒体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发力、构建体系的新阶段,融媒体语境的深化和发展有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科学性。

第一,融媒体能够进一步坚定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理念。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引领者,辅导员正确且坚定的政治理念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见:王康.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升路径[J].江苏高教,2023(11):120-124. 。融媒体以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等为载体,通过传播各类政治信息,加速了政治社会化进程参见:岳天明,韩凤莹.政治社会化的时代挑战、机遇与路径选择[J].河北学刊,2021(2):182-189. ,并通过丰富政治社会化的内容、营造开放而自由的政治氛围等方式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理论修养。一方面,融媒体平台为高校辅导员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理论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培育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融媒体杂乱无章、真伪难辨的信息能够锻炼高校辅导员的辨别能力和思想定力,使其能够时刻保持政治清醒,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

第二,融媒体能够进一步革新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相对固定、思政教育理念较为传统,新形势下教育理念与方式的相对落后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导致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培育和提升。融媒体的发展为教育理念的融合创新创造了条件,促使高校将媒介融合宣传理念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推动高校辅导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变,改变其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参见:刘姣.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S1):121-123.,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融媒体双向互动的交互性深刻改变着高校辅导员在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宣灌式”的教学理念,促使高校辅导员不断革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环境变化,以图文并茂、声形相融的方式取代纯文字的表达形式,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此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融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促使辅导员革新传播理念,改变传统思政教育的单向输出模式,使其更加注重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契合性、共鸣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三,融媒体能够进一步丰富高校辅导员的文化理念。文化育人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辅导员队伍不仅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动组织者参见:刘宏达,潘开艳.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6(7):97-102. 。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融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借助融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高校辅导员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文化展示、文化教育和文化创新等活动,系统推进大学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为培育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同时,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也为高校辅导员了解优秀文化、学习优秀文化和传播优秀文化创造了条件,使其立足对内提升文化传承力、对外扩大文化影响力的目标,深入践行文化育人的任务,积极运用融媒体工具传播优秀文化,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

(二)有助于拓展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多样性

融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已然渗透于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趣味性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途径带来了新的机遇参见:曹海燕,王汉卿,蒋丽怡.“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培育的现实进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S2):27-30. 。融媒体提升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多样性,有助于改变传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式和结构,对传统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进行了多元优化和多样调整。

第一,融媒体拓宽了高校辅导员学习政治思想理论以及时事政治的路径。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运作形态及运作体系不断变迁,逐渐转变为现实传播与虚拟网络传播并行的运作模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途径也逐渐呈现出便捷性与高效性。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及时获取最新的政治理论成果,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同时,高校辅导员还能够借助高校搭建的融媒体中心及时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事件、时事新闻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看法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系统性地为其答疑解惑,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觉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把握思想引领方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其核心素养。

第二,融媒体延展了高校辅导员向典型模范学习的方式路径。

一方面,融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借助其坚实的受众基础和公信力,将高校辅导员典型模范的优秀事迹广泛传播;另一方面,融媒体兼有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以其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和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增强了典型模范事迹的教育效果和感染力,让高校辅导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典型模范的优秀事迹,使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更具多样性。同时,借助融媒体高效及时的传播方式和丰富多元的传播形式,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深入了解典型模范的优秀事迹,并通过“互动式”交流、“沉浸式”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第三,融媒体推动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考核机制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和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校辅导员的培育考核机制向多元化、个性化、高效化转变,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等手段,能够实现对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水平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估。传统的高校辅导员评价只以其工作业绩和职业标准作为评价内容,在方法上以自评和他评为主,忽略了其发展职业能力的需求,缺乏对其职业技能的相对标准和个性标准的认可,不利于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参见:吴俊文,邵莉莉.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标准的困境与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40-41. 。融媒体的发展则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考核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式,通过精确量化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将其工作具体化、数字化,并利用数字模型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参见:赵红灿,王增国.辅导员考评和激励体系构建要注意八个结合[J].江苏高教,2008(3):99-101. ,将“务虚”的工作转化为“务实”的评估,将“软任务”以具体的数字形式加以规定转变为“硬任务”,以此实现对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多元评估。

(三)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平4b1cb21ade8a5b77cb8d20aeb43c5935台的系统性

近年来,各类融媒体平台更加注重内容供给、价值导向、场景应用和精准服务,扩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契机参见:郑骊君.数字化战略下网络育人平台的内容创新与编辑职业素养提升[J].中国编辑,2022(9):67-71. 。融媒体平台集成了多种媒体形式和技术,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资源整合培训平台,进一步提升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平台的系统性参见:顾慧.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创新研究[J].科研管理,2022(4):210. 。

第一,融媒体改变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资源零散配置的情况。融媒体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通过定期更新培训内容和资源,以确保辅导员始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有助于结合辅导员个体需求和特点精准化定向配置培训资源,进而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融媒体平台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综合化、系统化的培育模式,使线下访学考察、讲座论坛、挂职锻炼等培育方式能够与线上思政教育、技能培训等资源相互整合,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高校辅导员培育方案,以此满足高校辅导员异质化的培育需求。以融媒体平台为载体,可建立起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长效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资源的整合,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效能,有助于高校辅导员更好地履行其多重职责、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需求。

第二,融媒体构筑了高校辅导员沟通交流的信息共享桥梁。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对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的集中管理,还为各高校辅导员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有效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经验共享和资源整合,有助于克服辅导员孤军奋战的发展障碍,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从而系统化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效率、增强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借助融媒体技术,高校可构建高校辅导员与高校党政干部、思政教师等群体的协同育人平台,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并充分发挥校内“传帮带”作用,系统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指导,进而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水平。同时,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融媒体平台分享经验、交流想法、共享资源,实现高校辅导员团队核心素养培育在融媒体语境下的转型升级,让高校辅导员团队能紧跟时代步伐,在自我学习与团队学习的交互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见:孙沐芸.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团队胜任力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4(1):132-138. 。

第三,融媒体创设了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学”与“用”相结合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融媒体为高校辅导员的“学”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多元媒介、多重平台、多种方式,高校辅导员能够有效获取各类学习资源,通过内化驱动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融媒体平台提供的实时互动与反馈机制为高校辅导员的“用”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场域,使高校辅导员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师生互动的实践之中,借助融媒体平台强化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从外驱推动中增强自身核心素养。

三 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如何有效推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积极推进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改革,不断探索新的培育方法和途径,才能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素养,拓展能力边界。

(一)提高辅导员融媒体认知水平和实操能力

在融媒体语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如何提高融媒体信息传播的认知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媒体新技术培育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新课题。此时,高校辅导员只有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学习融媒体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尽可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的变化,借助融媒体及时为大学生解答困惑,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互联网世界里辨明方向、廓清迷雾、找到真知、自信前行,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第一,提升融媒体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学习的自觉性,增强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性。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培育亟须注入时代性的新内涵,这意味着辅导员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融媒体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辅导员应当自觉加强学习,掌握新媒体的运用技巧,熟悉各种社交平台的操作,以便更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和互动。此外,辅导员应加强对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规律的认识,提高信息筛选和辨识能力,确保在多元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正确价值导向。在内容创作上,辅导员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吸引学生注意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这些方式,辅导员不仅能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贡献力量,还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第二,增强融媒体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系统性。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培育必须强调系统性,这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学生事务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辅导员需要通过深入学习融媒体理论知识,掌握新媒体技术,提升在多样化媒体环境中的信息筛选、处理和传播能力。同时,应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参与融媒体平台的运营、内容创作和互动交流,提高运用融媒体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系统性的培育还要求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融媒体资源和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培养,辅导员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教育影响力和专业竞争力。

第三,注重融媒体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学习的有机结合,保障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性。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培育必须强调融合性,这意味着辅导员需要将融媒体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形成一套适应融媒体环境的教育和引导策略。辅导员应当通过系统学习,掌握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传播特点和影响力,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信息筛选、内容创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种融合性的培育不仅要求辅导员具备跨媒体平台的操作技能,还要求他们能够在不同媒体形态间进行有效转换,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辅导员应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网络研讨会、线上互动交流等,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此外,辅导员还需关注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的行为特点和思想动态,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研究,更精准地进行教育引导和心理辅导。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融合性培育,辅导员能够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教育需求,有效促进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优化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环境

高校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也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其培养目标与要求、政治思想觉悟、组织管理水平等均会对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融媒体浪潮席卷下,高校以组织管理者为中心而忽略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生差异性的传统管理模式受到较大的挑战。高校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力量,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构建科学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发展平台,优化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工作环境,不断形成高校辅导员认知水平、考核评价与核心素养提升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一,制定适宜时代发展的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促进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良性发展。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针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型,即高校辅导员可以选择管理通道发展模式,也可以选择专业职称通道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所差异。高校和各部门主管应当正确认识到融媒体这一融合性极强的新型媒体运作模式给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工作带来的机遇,利用融媒体技术针对不同的考核主体进行差异化的分类学习培训,统一各考核主体对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减少由于考核主体个人主观因素导致的考核评价结果的误差,增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权威性,对高校辅导员改进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升核心素养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同时,要在充分运用融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以岗位胜任为靶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实施的过程控制,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实施的保障策略,减轻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和强度,提升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

第二,构建科学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发展平台,提升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效率。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要着眼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聚焦于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利用多种多样、高效便捷的媒体媒介来搭建学习发展平台,促进学习资源共享和信息渠道畅通。从具体实践路径来看,一方面,要积极搭建课程学习智慧平台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能力建设。高校应当设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课程、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能力提升课程等,完善相应的辅导员工作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等智慧培训,构建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系统完善的高校辅导员课程学习智慧平台,提升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科学研究平台以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在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高校可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和项目以及扩展辅导员科研论文著作撰写、发表、出版等渠道,鼓励和支持高校辅导员围绕实际工作展开学术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从“事务型”角色定位转变为“科研型”角色定位的目标,推动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三)完善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体制机制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必须贯彻落实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工作会议精神和指示,并建立重质量与高起点相结合的筛选机制、重素质与高标准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重实效与高要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重激励和高水平相结合的发展机制,从而构建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建设。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交融与整合,媒体环境错综复杂,想要实现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规划,就必须基于高校辅导员发展现状和职业需要,借助融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介力量,完善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体制机制。

第一,健全高校辅导员选拔激励制度,保障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从本质上看,提升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水平,关键得保证所选拔的高校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素养、职业能力素养、道德品格素养、文化素养、媒介素养等。

一方面,需要制定全面的招聘计划,注重人职匹配,确定各类人员配置计划,制定选拔程序,提高选拔流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需要明确高校辅导员选拔的具体条件,选择拥护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路线、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员。此外,还要重视对选拔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制定辅导员岗位说明书、准则与行为规范参见:张玉萍.高职辅导员资源管理机制构建[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80-82. ,使其不仅充分了解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现状,还要明确面试重点、统一选拔标准和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健全高校辅导员培养激励制度,保障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科学性。借助融媒体的力量,国家可以出台关于辅导员培养方面的政策文件,确保新聘任的高校辅导员先接受培训再上岗,重点培训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以及岗位规范。同时,应提高辅导员的工作量与其薪资待遇的匹配性,积极鼓励高校辅导员定期组织脱产学习、继续求学深造。完善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将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高校辅导员培育体制机制,以提升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此外,针对新入职的年轻辅导员试行导师制,选拔一批经验丰富、综合素养高、资历深的辅导员专家作为“导师”,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形式,促进辅导员快速成长、适应工作环境,提升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

第三,健全高校辅导员分流激励制度,保障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流动性。人才流动不仅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人才层次的进一步提升,而且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式,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在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借助融媒体平台,广泛学习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知识,树立人才科学、合理流动的观点。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高校辅导员流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晋升机制,为高校辅导员流动和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创造有利的环境。同时,高校应实施

优胜劣汰机制,选拔业绩突出、能力出众的辅导员,同时淘汰那些工作态度不端正、能力不足的辅导员,以此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The Path of the Core Qualities Cultiv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Convergence

JU Fang, OU Yang

Abstract:Cultivating the core qualit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core qualit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convergence mainly includes five aspec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quality, moral character quality, cultural quality and media qualit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dia convergence is of great value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core qualities cultivation, to expand the diversity of cultivation approaches and to improve the systematization of cultivation platforms. Therefore, to cultivate the core qualit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convergence, we need to actively explore practical paths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counselors on media convergence, optimize the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Key words:media convergence;college counselor;core qualities

About the author:JU Fang, professor of Marxist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specialist i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OU Yang, doctoral candidate of Marxist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般项目“融媒体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及培育研究”(22B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鞠方: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欧漾: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