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最值问题的几种模型及其解题策略
2024-10-09王晓隽
【摘要】中考数学的最值问题考查的模型较多,其中以将军饮马模型,建桥选址模型和胡不归模型最为常见.这些最值模型主要考查最短路径问题,涉及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是综合性极强的试题.文章先解读上述三种常考的最值模型,然后结合中考真题给出这三种最值模型的解题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最值模型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参考.
【关键词】中考题;最值问题;将军饮马模型;建桥选址模型;胡不归模型;解题策略
中考的最值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通常以小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出现在大题中的某一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化归与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中考真题谈谈三种常见的最值模型及其解题策略.
一、三种模型的解读
模型1 将军饮马模型
将军饮马模型在考试中主要考查转化与化归等的数学思想,该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也是学生感觉有难度的题型.解决几何最值问题主要依据是:①将军饮马作对称点;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垂线段最短.涉及的基本知识点还有:利用轴对称变换化归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
模型2 建桥选址模型
建桥选址模型,即沿一个方向平移的定长线段两端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解题时需要理清楚是否含有定长平移线段,且利用平移求出最短路径位置.求解长度时若有特殊角,通常采用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该题型主要考查最短路径问题的应用,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轴对称找到最短路径.
模型3 胡不归模型
对于胡不归“PA+k·PB”型的最值问题,当k等于1时,即为“PA+PB”之和最短问题,可用我们常见的“将军饮马”问题模型来处理,即可以转化为轴对称问题来处理.当k不等于1时,若再以常规的轴对称思想来解决问题,则无法进行,因此必须转换思路.此类问题的处理通常以动点P所在图形的不同来分类,一般分为两类研究,即点P在直线上运动和点P在圆上运动.其中点P在直线上运动的类型通常为“胡不归”问题.
二、三种模型的解题策略
(一)将军饮马模型
将军饮马模型主要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或者大题的其中一问,难度系数较大,在各类考试中都以中高档题为主.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所给问题抽象或转化为数学模型,把两条线段的和转化为一条线段.
解题策略:
第一步:观察所求为横向还是纵向的线段长度(定长),将线段按照长度方向平移;
第二步:同侧做对称点变异侧,异侧直接连线;
第三步: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常考知识点;
第四步: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将复杂模型变成基本模型.
因为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所以B,C关于AD对称,则EM+CM=EM+BM,
则BE就是EM+CM的最小值.
因为E是等边△ABC的边AC的中点,AD是中线,
所以BE=AD=6,所以EM+CM的最小值为6.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到M点的位置.连接BE交AD于M,则BE就是EM+CM的最小值,通过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BE=AD即可得出结论.
(二)建桥选址模型
建桥选址模型主要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一般较为靠后,有一定难度,主要考查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等,要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求解.很多时候需要将一些线段进行转化,即用与它相等的线段替代,从而转化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解题策略:
第一步:观察点或图形的变化规律,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求出已知关键点的坐标;
第二步:分析变化规律得到一般的规律看是否具有周期性(如点变的循环规律或点运动的循环规律,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规律等);
第三步:周期性的求最小周期看余数,不是周期性的可以罗列求解几组以便发现规律,根据最后的变化次数或者运动时间等,确定要求的点与哪个点重合或在同一象限,或与哪个关键点的横纵坐标相等;
第四步:利用有理数的运算解题.
同理可得:CD垂直平分BE,所以QB=QE.
故PD+PQ+QE=PA+PQ+Q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A,P,Q,B共线时,PA+PQ+QB取得最小值AB,
故PD+PQ+QE的最小值为4.
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根据题意,连接PA,QB,先证PA=PD,QB=QE,故PD+PQ+QE=PA+PQ+QB,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A,P,Q,B共线时,PA+PQ+QB取得最小值AB.
解 如图6所示,作点N关于OA的对称点N′,则NP=N′P,作点M关于OB的对称点M′,则MQ=M′Q,所以MQ+PQ+NP=M′Q+PQ+N′P.
(三)胡不归模型
胡不归模型可看作将军饮马模型的衍生,主要考查转化与化归等的数学思想的应用,近年在中考数学和各地的模拟考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学生不易把握.在解决胡不归问题主要依据是:点到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解题策略:
第一步:构造与kPB相等的线段,将“PA+kPB”型问题转化为“PA+PC”型;
第二步:借助三角函数,构造锐角α,将另一个系数也化为1;
第三步:利用“垂线段最短”原理构造最短距离;
第四步:数形结合解题.
解 如图8所示,过点P作P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因为AB∥CD,所以∠EDP=∠DAB=45°,
结 语
将军饮ux6RAy2S1bmZZQHV5ETNNg==马模型、建桥选址模型和胡不归模型是中考试题中最为常见的三种最值模型.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常见的最值模型及其解题策略,并结合中考真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总结最值模型和应用最值模型解题的过程中,可提高解题能力,领悟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传煜.巧用“将军饮马”模型求解最值问题[J].中学数学,2024(2):74-75.
[2]丁兆全.“胡不归”问题模型及应用[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3(Z1):45-47.
[3]高峰官.构造模型法在几何最值问题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23):19-22.
[4]陈礼弦.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8):13-15.
[5]胥凤霞.例谈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的两种解题思路[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5):24-25.
[6]李鸿昌.“斜椭圆”面积的八种求解方法[J].中学数学杂志,2023(9):43-46.
[7]李鸿昌,徐章韬.关于对数平均的一个不等式的推广[J].数学通报,2023,62(8):50-52.
[8]李鸿昌,杨春波.一道课本例题的推广与应用[J].数学通讯,2015(Z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