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4-10-09张伊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与体验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展开论述,从创设多元情境、引导自主探究、注重实践操作、强化反思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量感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以供分析与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体验式教学
引 言
不同于传统课堂模式,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亲身感受.量感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素.通过体验式课堂的构建,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深入感受数学奥义、规律和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量感、思维、应用等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多元体验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量感与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基于量感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首先,体验式教学模式下2Uv1KLFMwk/U9mLbIZ8ERw==,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其转换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深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和发现,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次,该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提问、交流、合作、探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极大程度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学生的自主性.
(二)有利提升学生的量感与理解能力
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打破了学生从抽象中理解概念的局限性,转而以更加具象、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量”,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量的直观感知;另一方面,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真实性、生活性与多元性,该模式下,能够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量”,并在实践应用中深入理解“量”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量感与数学理解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一方面,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这促使学生在思维发散与碰撞中,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与经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发掘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形成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二、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阶段性构建思路
(一)阶段一———目标设定
阶段目标:
①确定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量感范畴和程度;
②使量感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其他方面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方法思路:
①深入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确保目标的设定符合教育要求;
②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量感培养目标;
③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二)阶段二———内容设计
阶段目标:
①选取能够全面涵盖量感概念的典型案例,以便学生深入理解;
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
方法思路:
①结合多种学科知识,丰富量感教学的维度;
②引入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体验量感的实际应用;
③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游戏、小组合作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阶段三———方法选择
阶段目标:
①选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量感的教学方法;
②确保所选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方法思路:
①设计多样化的体验方式,包括实验、模拟、游戏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促进共同进步;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等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阶段四———评价反馈
阶段目标:
①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量感方面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②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方法思路:
①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还应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价;
②定期进行量感测试,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题目,以检测学生的量感水平;
③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量感体验
在课前环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媒体等多元情境,以此初步建立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量感体验.
1.融入生活创设情境
融入生活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具体过程如下: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如桌椅、黑板等,让他们初步感受长度的存在;
②分发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③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到长度的实际意义,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④测量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对量感的兴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元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量感的实际意义.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体积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物体被切割和重组的过程.例如,通过动画展示一个正方体被切割成多个小正方体,然后再将这些小正方体重新组合成不同形状的物体.具体过程如下:
①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切割和重组过程;
②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物体所包含的小正方体数量,以及它们的体积大小;
③借助媒体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以及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体积的感受和理解.
如此,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感受到体积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量感的体验和探索欲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
(二)引导自主探究,深化量感理解
在课中环节,教师一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二则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探究,以此深化学生量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体验与提升.
1.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对量感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容量的认识”为例,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
②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③各小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
④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
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容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深化对量感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容量的概念,学会如何测量容量.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进一步深化对量感的理解.
2.引导分层个性探究
引导分层个性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上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例,引导分层个性探究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
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直观的实物对比,如使用尺子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
③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如测量书本、课桌等的长度;
④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设计测量方案,测量教室或校园的某些区域的长度;
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⑥最后,组织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如此,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深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量感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注重实践操作,增强量感运用
在拓展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实践操作与课后实践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多样的实践应用机会与平台,进而增强量感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组织课堂实践操作
组织课堂实践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量感的直观体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重量的感知”为例,组织课堂实践操作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教师准备各种不同重量的物品,如砝码、水果、书本等;
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物品;
③让学生通过亲手掂量物品,感受不同重量之间的差异;
④引导学生用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进一步理解重量的概念;
⑤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⑥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重量的概念和应用.
如此,能够引导学生亲身感受重量的存在和变化,增强对重量的量感.同时,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组织课后实践活动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量感的认识更加深刻.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中“时间的认识”为例,组织课后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上学、吃饭、睡觉等;
②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时钟或手表准确记录时间;
③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作息时间,找出规律和问题;
④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记录和发现;
⑤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时间管理的方法和要点.
该实践活动当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增强对时间的量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
(四)强化反思评价,提升量感素养
在结束环节,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明确自身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量感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典型的案例或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接着,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课堂活动、实践操作等,思考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和收获;以及让学生分析自己在量感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对数量、大小、长度、重量等的感知和理解,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等;最后,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在量感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应用.
结 语
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对量感的掌握与运用.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阶段性思路,并基于各个教学环节采用相应的体验式课堂构建与教学实施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量感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燕青.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开展分析[J].新教育,2022(17):104-106.
[2]黄惠真.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36):94-96.
[3]戴晶晶.小学数学量感自主体验式教学策略探微[J].新教育,2023(14):83-84.
[4]洪艺香.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4(8):25-27.
[5]郑晨.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3(30):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