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24-10-09马润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3期

【摘要】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学习.而数学作业作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应以政策为导向,积极调整作业设计内容与设计形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文章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基础型作业、挑战型作业、口头型作业等五种作业形式设计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引 言

数学作业作为检验数学教学成果、巩固学生基础的重要环节,值得教师给予重点关注.在以往设计数学作业时,部分教师采取的设计策略是以量取胜,而学生则在大量的作业压力下,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而且部分作业内容重复,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对数学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进行优化,能够实现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注意事项

(一)以质量取代数量

在过去以应试思想为主的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多以量多为主,意在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做到对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但是,繁多的作业数量,带给学生的不仅有数学基础的巩固,还有大量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限制学生思维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在当下的数学课堂上,因“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需要转变以数量取胜的作业制定策略,而应采取以质量取胜的策略.提高作业质量,既能够使学生认真钻研作业内容,也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以实用取代重复

在过去繁重数量的作业中,作业重复也是学生无法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业重复意味着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需要完成许多无意义的作业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无法对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对此,在当下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采取以实用取代重复的设计原则,剔除重复性的作业内容,将已有的作业内容进行充分梳理、整合,增加实用性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处理作业时,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

(三)以多样取代单一

以往的数学作业多以单一性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下降,思维固化与创新能力受限等.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遵循以多样取代单一的原则,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调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基础型作业

基础型作业是指以巩固数学知识基础为主的一种作业形式.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牢固关系着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知识.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提高对基础内容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巩固基础、强化知识应用.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知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其学习整数除法的第二阶段,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以筑牢知识基础为主.首先,应理清本单元的知识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包含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解决问题三部分内容.第一,在“口算除法”部分,学生应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一位数除几十几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二,在“笔算除法”部分,学生需要掌握七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被除数是两位数,首位能除尽;被除数是两位数,首位不能除尽;被除数是三位数,首位能除尽;被除数是三位数,首位不能除尽;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第三,在“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应掌握用除法估算、选择估算策略的内容.其次,思考基础型作业内容.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可以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三种题型为主,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计算能力.如填空题:估算89×48时,把89看成( ),把48看成( ),估算的结果是( ),比实际结果( )(填“大”或“小”);再如判断题:100-100÷4和(100-100)÷4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一样.( );要使□8÷7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能填6;再如计算题:96÷3=( )、800÷4=( )、25的44倍是多少?

在上述阐述中,教师先梳理了单元知识内容,而后介绍了基础型作业的题目类型与具体题目内容.在给出的题目中,都是基础巩固难度的题目,学生需要结合题目审视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让作业发挥价值,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二)设计挑战型作业

挑战型作业是指用于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索问题并挑战其能力的学习任务.该形式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用数学思维看待问题.同时,该挑战型作业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这对学生而言,又是增进与数学学科关系的有效渠道.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知识内容,其中包括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等内容,而这也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基于此,在设计挑战型数学作业时,教师在学生能够实施的能力范围内,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同时,为了减低学生的课业压力,教师可以将挑战型作业布置在课堂中,并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在进行作业挑战时,需要班级全部学生的参与,教师需要认真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做出有效判断.具体实施过程,先由教师阐述清楚挑战内容,并提供挑战作业内容,再由学生依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中途有学生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则由后一位学生继续回答,直到得出正确答案.最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在实践中,教师会将单元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作出呈现,如:估算803-593时是否可以估算为800-600?一个加数是310,另一个加数是220,请问两个加数的和是多少?286+327的估算结果比正确结果是大、是小、还是相等?上述题目都较为基础,但在充满挑战性的氛围中,学生的精神会变得高度紧张,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则会高度集中,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有效思考,并快速、准确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挑战中实现对知识的高效掌握.

基于此,设计挑战型作业既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快速掌握,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以单元课程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挑战型作业的实践,使数学作业充分做到提质增效.

(三)设计口头型作业

口头型作业是指以口头表达为主的一种作业形式,旨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许多学生需要借助表达让自己理清知识间的逻辑.故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思考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表达,并进行作业形式的设计,以此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知识、能够准确识别方位图上的方向,知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方位知识、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等内容.基于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在作业中体现上述知识.故而,教师可以布置描述物品位置的口头表达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教材的课后练习为主.如以第一单元的练习一为例,学生需要用口语描述第3题、第6题.在描述第三题时,学生需要先明确示例图中建筑的具体方位,而后再按照要求完成描述作业.在描述中,剧院在公园的东面,学校在公园的北面;小红家在学校的南面,小红家在小亮家的东面;体育馆在博物馆的北面,体育馆在学校西面;商场在剧院的南面,在小亮家的东面.在描述第6题时,学生需要注意,本题是一道自主发挥题,学生需要自主填写小动物家的具体位置,并做出描述.如小兔家在小鹿家的北面,小羊家在小鹿家的东面,小马家在小鹿家的西面,小狗家在小鹿家的南面.在描述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会在头脑中进行梳理、整合,最终呈现出逻辑完整的语言表达,这对学生来讲,是锻炼自身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过程.对此,学生需要重视口头型作业的完成.

通过设计与实践口头型作业,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意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当学生数学能力逐渐提升后,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会越来越好,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四)设计生活型作业

生活型作业是指包含生活实际内容或是进行生活实践的数学作业.该形式的数学作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认知.在设计具体作业内容时,教师需要重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确保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连接知识与生活.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理解1公顷与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掌握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型作业使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点.在设计时,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借助习题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再认知,二是借助搜集生活元素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生活化运用.首先,设计习题作业.习题作业的内容构成也需要含有生活元素,如填空题:修一条长25千米、宽40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 )公顷,合( )平方千米;一个旅游景区的形状近似长方形,长2千米,宽1千米,绕它走一周,要走6( ),其面积是2( ),合200( ),合2000000( ),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写;应用题:搭建长400米、宽200米的养鱼池,需要占地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水能养鱼1200尾,则该鱼池能够养鱼多少尾?其次,搜集与知识相关的生活元素.比如说“公顷”,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搜集能够运用到该单位的情况,如公园扩建、粮食产地面积、洒水车洒水面积等;再如将数据进行单位换算,如亚运村的面积、上海中国馆的面积、鸟巢面积、家庭楼房面积等,学生都可根据面积关系进行换算练习,从而达到熟练掌握面积单位.

这样,根据上述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学生能够在生活型作业的辅助下,实现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且对学生而言,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进行连接,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能够让数学知识更为具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五)设计分层型作业

分层型作业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该形式的数学作业旨在让学生能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内容,而后再考虑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保证全部学生都能够扎实掌握与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基础牢固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两部分知识内容,分别是“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分层作业设计: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应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并辅以适当的题目进行巩固学习.如设计“认识平行与垂直”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分类、判断等形式安排习题,从而让学生做到基础应用.对于数学能力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其需要在扎实记忆知识点的同时,学会运用题目锻炼自己的能力,争取让自己的能力能够迈进班级顶层.如关于“平行与垂直”的基础知识,学生应扎实记忆,包括画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再如关于“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特点、底、高等.而在设计作业时,应以实践操作题、应用题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切实锻炼,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单元测试题的形式布置作业.这样,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充分锻炼.

通过设计分层型作业,既解决了学生能力不均衡的问题,且在持续的锻炼中,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都会得到切实进步,同时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成效,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结 语

综上,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需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帮助学生真正脱离繁重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数量少、质量高的作业中,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熟练数学理论.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作业,如基础型作业、挑战型作业、口头型作业、生活型作业等,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J].江西教育,2022(44):67-68.

[2]徐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5):114-116.

[3]李仲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J].学园,2022,15(35):32-34.

[4]史红梅.“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J].天津教育,2022(3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