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4-10-09杨飘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3期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强化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关键.文章立足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兴趣、预习、学习、复习、评价五个方面就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习惯养成;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这一关键的过渡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一、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特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持续的学习行为,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受益终身的习惯.

第一,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明确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并指出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第二,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秀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实践与思考,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出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被动状态,并突破了他们在独立思考方面的局限.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思考的空间,比如借助微课自主探究,而非仅仅依赖课堂上的单一讲授,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第三,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累积,更是对思维的锻炼和素养的提升.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更能适应数学的学习过程,自觉地将精力投入学习中,从而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收获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教师则以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历程,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与成长.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氛围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以助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探究过程的整理以及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问题处理,有助于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稳健发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反思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提升解题技巧,进而推动数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将教学改革落实到位,优化教学发展历程,满足人才培养等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职能.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引领,培养兴趣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自主学习观念和数学学习热情,从而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唤起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更加专注地探究数学知识.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参与探究性、创新性学习,实现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应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的学习模式,通过自我学习、反复思考深化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熟悉四个判定定理,并具备一定的几何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如动手画图并观察思考,或从基础的判定练习题入手,逐步积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信息,使学习过程得以丰富,而非一贯地依赖公式,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逐步深化,获得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挑战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发现乐趣,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如果在课堂上直接引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概念知识,不仅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还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如“丽丽最喜欢的一块三角形镜子从书桌上掉到地上碎了,她打算到玻璃店配一面一样大小的镜子,你能帮一帮她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接触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从而对学生发起趣味挑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展开学习,能够提出主观的观点与见解,促使学生独立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实现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激发热情,培养预习习惯

预习,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奠定学习基础、提升课堂效果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提前预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待解决的数学问题,并结合已经预习的数学知识展开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清除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推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预习的基本步骤包括:1.初步对新课内容进行了解;2.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3.搜索并补充数学知识,以加深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识别出本课的重难点,以便在听课时有所侧重.对于不理解或有疑义的地方,学生应加以标注.为确保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还需提高预习的趣味性,以确保预习效果.

第一,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对此,教师应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布置预习任务,以七年级下学期为例,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预习任务中,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预习思路,如“平行线及其判定”的预习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完善“平行”“平行公理”的概念;2.总结平行的判定方法;3.写出本节课的学习侧重点,并说出你的疑惑.通过这些问题的设定,学生能够按照既有的思路展开预习,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在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预习任务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习单,并开展预习活动,教师还需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预习.初中数学知识相互关联,难度螺旋递进,因此学生能够结合已学知识展开预习任务,以“反比例函数”的预习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定义、解析式,分析图像和性质等知识,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正比例相结合,并在课堂中进行比较学习,从而助力学生掌握新知识,养成预习习惯.

(三)创新手段,培养学习习惯

第一,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培养学习习惯.质疑是在持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探索过程中产生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影响,使他们在不完全依赖课本和教师的同时,遵循一定的逻辑准则,在数学知识的发掘过程中全面参与,及时发现并提出具有价值、可探讨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勇于面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善于质疑在数学学习中并不是一件坏事,教师也要充分鼓励学生善于针对数学问题展开质疑,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可以针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展开比较分析,并引导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产生质疑,比如全等三角形中对应的中线是相等的,但是在相似三角形中则是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以此为出发点,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展开学习,并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攻破质疑,让问题在学习中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是有效的,通过质疑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通过质疑,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斗志,从而在学习经验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交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7toAT3NHHizY6cTgntpGA==,以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为目标,逐步构建系统化、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确保交流的时间,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让合作交流更具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已经分好的小组展开合作交流,学生通过掷骰子、摸球等合作实践活动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并且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意义,从而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收获更多的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借助错题,培养复习习惯

课外复习是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应适度引导和监督学生对关键知识点、易错题,要求学生进行循环复习,从而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复习习惯.

第一,做好关键知识点的总结.总结是学生进行复习的关键手段,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将知识构建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关键知识点总结的方式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某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能够将单元整体知识系统性地呈现出来,并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当复习笔记的关键作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固定时间内进行复习,比如在学习完“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备已经整理好的“正比例函数”的复习笔记,将两者的知识点进行重合复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也能够在这种模式下,引导学生养成知识的构建,梳理整体的数学思维,促进复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组织学生开展错题交流会.比如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派出3~4名学生总结近期所学知识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并了解他人在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原因,进一步自我反思,进而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五)查漏补缺,培养评价习惯

教学评价一直都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评价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还能够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印象.因此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也是完善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要素,使学生能够阶段性地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与剖析,从而自我审视,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的评价方法.教师适当地为学生传授评价方法,也要引导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从中有所收获,实现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自我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且进行及时改正,还能够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性格,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我评价是学生良好习惯的补充,也是促进其主动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主动性,也可以及时调整学生的思维偏差,让评价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在自我审视中查漏补缺.

结 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和理解是教师至关重要的职责.学生学习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隐匿于表面之下,教师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准确的判断力,以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通过长期监督并耐心辅导,以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渗透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尽量延长数学教育的积极影响周期,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及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均能受益.

【参考文献】

[1]郭爱兰.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以几何教学为例[J].数学之友,2023,37(12):41-43.

[2]杨长平.“双减”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6):110-112.

[3]冯杰.初中生实现学业抗逆、防止学业被逆的影响因素:基于S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3(2):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