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09赵小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3期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面临重大调整与优化.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有助于践行“双减”要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了“双减”政策中关于教学改革的要求,从“合理造境、科学设疑、优化作业、课后服务”四方面出发,钻研“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旨在营造积极的课堂数学探究氛围,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进行探究,有效拓展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进步目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的质量.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双减”背景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双减”分析

首先,“双减”要求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学业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是育人,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制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

最后,在教学设计时,要保证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双减”下的课堂教学应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均衡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合理造境,营造数学探究氛围

合理造境是指通过创造教学情境,用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重要手段.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探究式学习状态.这种基于情境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感,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合理创设情境,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混合运算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缩短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协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渲染积极的探究式教学气氛.

1.创设生活情境,缩短理论与现实距离

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式教学情境,如购物、旅行规划、家庭开支等.教师可以在超市购物的场景中,让学生扮演顾客或收银员,通过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来练习混合运算.教师要根据生活情境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解答.如:“每个苹果2元,每盒牛奶5元,小明在超市买了3个苹果、2盒牛奶,他需要支付多少元钱?”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混合运算能力.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模拟等方式参与情境活动,可以增强数学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学具模拟购物过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营造积极的探究式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有效性.

2.创设合作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科学设疑,引领数学探究思维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科学设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点,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这些问题或任务应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既能挑战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新课:班级要去春游,每人需要买3瓶矿泉水,而我们班有24名学生.那么,总共需要买多少瓶矿泉水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细化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进行探究.

问题1:如果我们只有4名学生,每人3瓶,会是多少瓶?

问题2:增加到12名学生,每人还是3瓶,该怎么算呢?

问题3:假设有24名学生,每人3瓶,怎样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快速得出答案?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基本概念,为后续复杂问题做铺垫.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后,理解乘法的分配律,即“(a+b)×c=a×c+b×c”的简化应用.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法,将24拆分为“20+4”,分别乘以3,最后相加,得出最终结果.在问题驱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指向问题的探究活动:大家要拿出小棒或者计数器,用它们来代表矿泉水,实际操作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计算过程,分析能否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经历科学设疑和层层递进的探究过程,使其学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掌握乘法计算技巧,提升思维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

(三)优化作业,拓展数学教学内容

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避免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而是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根据“双减”政策中有关作业设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掌握情况,通过设计多样化作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基础作业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作业内容,合理延伸数学探究式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不同类型的探究式作业,由此优化作业设计,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具体作业设计参考以下内容.

1.生活场景作业

(1)一个风筝的单价是3.5元,买4个风筝需要多少钱?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4米,宽是0.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假设需要为家庭购买一些物品,以下为每种物品的单价和数量,要求计算总价.

葡萄:每千克3.5元,购买2.4千克;

豆浆:每盒2.8元,购买3盒;

馒头:每个1.5元,购买4个.

2.调查实践作业

(1)收集家庭最近一个月的水电费账单,了解水、电的单价和用量.运用小数乘法计算家庭水电费的总金额,并尝试分析家庭用水用电的合理性,提出节约建议.

(2)前往大型超市或市场,选择几个不同类别的商品,记录每种商品的单价和重量/数量.回到家中后,学生需要计算每种商品的总价,并尝试分析不同品牌、不同包装规格对价格的影响.

3.探究辨析作业

(1)计算辨析:比较两组小数乘法的计算结果,判断哪一组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①:0.25×4=1;②0.25×4=1.00.

(2)观点辨析:在进行小数乘法时,是否需要先统一小数点位置?

(3)综合辨析:以下是小明在计算小数乘法时遇到的几个问题,请辨析每个问题的正误,并给出正确解答或纠正方法.①0.2×0.5=0.01;②小明认为,计算小数乘法时,可以先将小数相乘,后数小数点.

生活场景作业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测量等场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乘法进行计算,从而加深对小数乘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调查实践作业通过符合实际的调查活动,让学生收集并处理与小数乘法相关的数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探究辨析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知识点,提升辨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内容与形式的优化,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通过探究式活动,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应用小数乘法,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四)课后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课后服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延伸课堂内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宽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探究式活动,使学生能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由此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本课重难点内容,设计“生活探索与记录”“小课题研究”“趣味挑战赛”三项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支持,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系列自主学习任务,为学生的探究式活动提供帮助,由此形成“课上+课后”的教育合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活动一:生活探索与记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察并记录至少5个生活中涉及负数的实例.实例可以包括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家庭收支记录、银行存取款记录、体重变化、海拔等.学生需详细记录每个实例的具体情境、涉及的负数及其表示的意义.例如,在天气预报中,“-5℃”表示零下五度,是负数的一个应用实例.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并解释其中负数的含义.

2.活动二:小课题研究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负数应用的若干小课题研究方向,如“负数在海拔中的表示”“负数在财务收支中的应用”“负数在温度计上的应用”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提出感兴趣的课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研究.每组需要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学生在小组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现象,并尝试用负数来解释或解决问题.在小组研究结束后,各组需要以PPT、海报或报告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展示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主要发现以及负数在其中的应用等.

3.活动三:趣味挑战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负数相关的趣味挑战题,如“负数加减法速算”“负数应用题解答”“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等.挑战题目的难度应保证适中,既包括基础题,也包括提高题.挑战赛可以采用个人赛或团队赛的形式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参赛方式.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和评分标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趣味性.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或团队,教师要在赛后给予奖励,如颁发证书、小礼品或额外的学习资源等.

以上三个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将“双减”政策中的教师课后服务要求与“负数”一课的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 语

简而言之,“双减”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通过应用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优化作业、开展课后服务等策略,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双减”政策的精神,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设计探究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祝安安.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对策[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3(12):80-82.

[2]李玉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组织精准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3(32):113-115.

[3]刘明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3(3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