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经管类博士生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2024-10-08王晓红王雪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4年10期

摘 要: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在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弥补当前关于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不足,文章聚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近3年参与过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经管类博士生,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索数字化背景下联合培养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联合培养项目前期,存在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滞后的问题;在联合培养项目中期,存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深入的问题;在联合培养项目后期,存在数字化转型成果评估不足和持续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经管类博士生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10-0028-04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科技竞争愈演愈烈,技术封锁再次升级。如何制定切合当下的人才培养方针,让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当务之急[1]。新一代的数字技术正逐渐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既涉及教育体制内部的变革,也关乎外部社会需求的适应。对内而言,数字化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2]。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智能化评估工具,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参与实践,教师能够更个性化地指导学生,推动教学的因材施教[3]。对外而言,数字化使得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4]。新兴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演变,通过在线课程和国际合作,学生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接触全球顶尖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视野。因此,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教育内部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使得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更加契合,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为开放、灵活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联合培养是我国高校国际合作项目的典型代表。其不仅是跨国教育合作的一种深度体现,更是在全球化时代塑造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有效途径[5]。通过与国外高校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在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中接触到前沿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数字化融入联合培养项目成为提升其效果的关键因素[6]。而且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和多样化的经管类专业人才。经管类博士生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研究能力,更是社会经济的智库和决策者。通过数字化平台,经管类博士生可以实现跨地域的实时合作,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资源。因此,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在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融合数字化新常态下数字化场景广泛应用的实际,提炼出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经管类博士生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创新实践,以总结出可行的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外学术界不仅越来越注重高等教育中联合培养项目的重要性,也强调数字技术在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和财富创造方面的关键作用。姜华等强调相较于本土培养的博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科研产出、社会贡献、认知水平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7]。陆根书和梁瑞认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搭建博士生联合培养网络有助于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和变革科研范式[8]。梁镇涛等发现海外交流经历,对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职业生涯会产生积极影响[9]。Haupt发现学术界的短期国际流动为学者提供了参与跨国合作网络的机会[10]。Li等借鉴学术社会化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出国访问的博士生能够战略性地分配资源以应对挑战[11]。

具体到数字化技术在高等教育培养中的应用,Lee等发现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和学术技能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12]。Butler-Henderson和Crawford认为数字化使得教育范式由传统的教室向更为积极的学习环境演变,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效能和学术创新性[13]。陈晓红等提出数字技术能够赋能教学高质量变革,激活教育市场活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14]。赵磊磊等认为数字化转型对教育技术伦理提供了新的背景与视角[15]。Harper等发现数字化正在引发教育服务供应和需求方面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增加,对教育体系的管理与设计提出了更深刻的挑战[16]。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联合培养项目和教育数字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研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逻辑框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阶段的研究大多从静态视角出发,将联合培养项目视为一个整体,没有系统地建立起在联合培养模式中“项目前期—项目中期—项目后期”的逻辑链条。第二,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塑造国家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但鲜有研究关注数字化场景对联合培养的作用,特别是考察数字化场景对项目前、中、后期的对比差异。第三,现有研究更多囊括我国所有高校人才,提出的培养路径大多泛泛而谈,并没有针对单一专业有的放矢地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第四,已有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无论是针对联合培养的实证研究还是可以具体操作的路径措施均有不足。因此,本文致力于探索在数字化场景下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以弥补当前关于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不足。

二、数字化背景下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笔者围绕数字化背景下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现状,设计了针对经管类博士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围绕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全过程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模式,共设计13个问题。问卷发放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近3年曾有过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经历的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2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份。问卷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及公共管理3个专业,涉及美国、英国、新加坡、法国、荷兰等10余个国家。联合培养学校层次方面,大部分高校在“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于100名以内或所在学科世界排名前50名以内。由此可见,问卷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性,调查结果具有较高可信度。笔者结合中国现有的博士生培养政策、经管类博士生培养方案及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模式,融合新常态下数字化场景广泛应用的实际,分析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特点,提炼出数字化背景下经管类博士生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的创新实践,以期总结可行的经验启示。

(一)项目前期——与国外导师建立联系

目前,大部分中国高校针对经管类博士生已经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培养方案,为经管类博士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指导,保证了博士生研究的有效性。然而,较少有高校针对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特点来细化联合培养方案,因此难以适应数字化背景下经管类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的特殊需求,无法保证培养的质量。例如,联合培养方案并未涉及选择联合培养国外导师相关途径的介绍,使得博士生无法获得多方面信息。这不仅浪费较多时间,而且不利于选择合适的国外导师,为整个过程培养质量埋下隐患。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联合培养博士生在选择国外导师时面临时间投入差异。46.67%的博士生通过查阅期刊和官网方式,耗时超过一个月,对研究进度造成潜在影响。36.67%的博士生通过导师推荐,能在10天内确定国外导师,且其研究方向更为契合。问卷调查还发现10%的博士生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但没有博士生通过在线讲座或数字化在线平台的方式选择国外导师。此外,调查发现导师推荐途径有助于经管类博士生进入更高世界排名的高校。同时,使用更多种类的数字化途径较其他经管类博士生而言能够选择排名更高的联合培养高校。

由此看来,在联合培养项目前期,存在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滞后的问题,导致项目信息分散,使得博士生与国外导师沟通不畅,影响项目的有效运行。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意识的薄弱使得参与项目的各方未能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对于提升项目运行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导致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数字化战略和目标。同时,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分散和沟通不畅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相关的课程安排、研究进度、学术交流等信息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共享,使得博士生在获取和更新信息时面临诸多困难。

(二)项目中期——兼顾国内外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重视,经管类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人数稳步增加,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化一流学术水平的博士生。然而,由于联合培养方案并未对此阶段的国内外导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分工进行规定或建议,使得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可能面临课题方向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其陷入两难。一方面,博士生此时身处国外,更多地参与国外导师的研究,与国内导师联系较少,忽略了国内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博士生与国外导师的交流较少,现有知识无法支撑其融入国外导师的课题组,仍完全从事国内研究课题。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联合培养质量的提升。

本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67%的经管类博士生的国内外导师课题方向较为一致,而13.33%是较为不一致的。对于课题方向一致的博士生而言,有更多时间通过数字化手段与国内导师沟通,顺利推c1ae6ba855fa765edc61c83787f4d4b8a8f3f6b5f72a6aff774d9a3949c5261b进国内课题。当课题方向不一致时,经管类博士生c1ae6ba855fa765edc61c83787f4d4b8a8f3f6b5f72a6aff774d9a3949c5261b较少参与国内导师课题,而经常参与国外导师课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导师课题方向不一致导致经管类博士生更倾向于花费更多时间从事国外导师的研究课题,从而学习世界顶尖大学的培养模式,从国外导师的课题中得到更多的指导和经验。因此,通过应用数字化场景兼顾国内外导师课题对联合培养项目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在联合培养项目中期,存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深入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影响联合培养效果。具体而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优质课程资源不足、实验设施的数字化程度低以及学习支持系统缺失等方面。同时,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不深入也制约了联合培养项目的发展。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引入了数字化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视频会议系统的不稳定导致师生交流不畅,影响教学效果;在线协作工具的使用不够广泛,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也制约了联合培养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三)项目后期——保持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一般而言,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时长多为一年左右,仅占博士生正常学制的四分之一,难以实现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重视并完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后期培养方案对于提升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显示,仅有33.33%参与联合培养项目的经管类博士生在返回中国后与国外导师或课题组成员继续有课题和论文上的合作。经管类博士生在与国外导师或课题组成员的互动中,通常面临着时间不一致、沟通不顺畅或学术信息不匹配等困难,导致双方开展合作并不顺利。同时,经管类博士生还可能只是将此次联合培养项目作为一段国外学习经历,而忽略了该项目所带来的优质学习资源和合作机会。

进一步探究数字化场景对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后期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86.67%的经管类博士生认为数字化场景的应用提升了科研能力。50%的经管类博士生认为应用数字化场景放大了联合培养项目对外语水平的影响。96.67%的经管类博士生使用数字化工具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开拓了国际视野。90%的经管类博士生认为在数字化背景下,联合培养项目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果更好。尽管仅30%的博士生认为联合培养对个人职业规划有显著影响,但数字化场景为他们提供了了解前沿研究的机会,有助于职业规划。

总体而言,在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后期,存在数字化转型成果评估不足和持续动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成果评估不足,使得双方学校难以准确衡量数字化转型对联合培养项目的实际贡献。这主要体现在缺乏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目前,我们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转型效果评估体系,无法对数字化的成效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这导致双方学校对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实际效益缺乏直观、准确的认识,难以做出进一步的决策和调整。同时,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也导致双方学校无法及时获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反馈和意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这些问题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不仅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和效果,也阻碍了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内外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加强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推动经济管理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本文致力于探索在数字化场景下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从而弥补当前关于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近3年参与世界顶尖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博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索了基于数字化场景的联合培养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实践经验,并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联合培养项目的前期,存在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滞后的问题;在联合培养项目的中期,存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深入的问题;在联合培养项目的后期,存在数字化转型成果评估不足和持续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研究启示

基于以上结论,为了进一步完善在数字化背景下经管类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提高数字化转型意识,建立数字化合作平台

第一,提高数字化转型意识,加强双方学校对数字化转型的培训和教育,明确数字化转型在联合培养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双方共同投入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型。首要任务在于设立专业化培训课程,其内容涵盖文化差异、沟通技巧以及国际团队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以便博士生和国内外导师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此外,建立虚拟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在线会议、讲座和讨论等形式,旨在帮助博士生适应异国文化和工作环境,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第二,建立数字化合作平台对于提升联合培养项目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该平台应涵盖课程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术交流等多个功能模块,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管理。通过数字化合作平台,国内外导师和博士生之间可以实现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对接,帮助博士生快速找到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国外导师,从而节省项目前期的时间和精力。第三,数字化工具在跨文化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数字化工具可以确保所有团队成员能够更为流畅地进行跨文化沟通,从而降低信息误解和交流障碍的概率,增进在国际团队中的协作能力。

2.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一,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提升联合培养项目质量的关键一环。为此,应积极引入和开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满足博士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具体而言,可以建设虚拟实验室,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使博士生在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实验,并与国内导师进行远程交流和数据分享。这种创新方式不仅能提高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还能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第二,建立数字化的资源库是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各类学术资源、研究资料和教学素材,形成全面、系统的资源库,方便博士生与国内导师随时获取和共享所需资源。第三,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是提升联合培养项目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方面,可以探索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例如,引入高效的视频会议系统,如Cisco Webex或Zoom,为国内导师和博士生提供高质量的远程交流体验,实现随时随地跨地域交流。在研究方面,利用在线协作工具,如Google D79fd04fa0bbe2c21df2076a0eb6c6127ocs或Microsoft 365,可以实现研究团队之间的即时协作与文件共享,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四,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博士生的学习行为、研究进展等进行深入分析,为个性化教学和精准指导提供有力支持。

3.完善数字化转型成果评估体系,加强数字化转型持续动力机制

第一,完善数字化转型成果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研究合作等方面的实际效果,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一,建立学术管理系统,对博士生的学术进展、参与度以及国内外导师的指导质量和研究成果进行实时追踪,实现全面评价。其二,设立定期的在线评估会议,为国外导师和博士生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以深入讨论学术进展和面临的难题,并及时提供具体指导与反馈。其三,设置定期的跨文化评估,关注博士生在团队协作、领导力和解决文化冲突方面的表现。利用360度反馈工具,收集国内外导师意见和博士生自评,形成综合性评估报告。

第二,加强数字化转型持续动力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增强双方学校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和投入,确保数字化转型在联合培养项目中得到长期、稳定的实施和发展。具体而言,在政策引导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数字化转型在联合培养项目中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为双方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第三,建立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机制,如设立数字化转型的奖励基金,对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 王思懿.中国如何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J].重庆高教研究,2024(2).

[2] 徐显龙,许洁,国洪琦,等.数字化教育场景应用的范围和成熟度探析——基于2012—2022年文献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3(6).

[3] EWING L A,COOPER H B.Technology-enabled Remote Learning During COVID-19:Perspectives of AustralianTeachers,Students and Parents[J].Technology Pedagogy andEducation,2021(1).

[4] 郭玉婷.欧洲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演进、现实困境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3(11).

[5] 廖湘阳.双学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美国模式与中国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5).

[6] 严子淳,练奕洋.基于数字化场景的高校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培育与路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7] 姜华,李宇航,潘慧源.联合培养博士生出国访学收益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3(1).

[8] 陆根书,梁瑞.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国际经验和本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

[9] 梁镇涛,毛进,李纲.海外交流对学者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2(24).

[10] HAUPT J P.Short-term Internationally Mobile Academics and Their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Upon Return:Insights from the Fulbright U.S. Scholar Program[J].Journal of Stu- 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21(4).

[11] LI C,KONG W,GAO X S.International Doctoral Students' Academic Socialisation in China:A social Network Ana- lysis[J].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2022(2).

[12] LEE S,LEE J H,JEONG Y.The Effects of Digital Text- books on Students'Academic Performance,Academic Inte- rest,and Learning Skill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23(4).

[13] BUDER-HENDERSON K,CRAWFORD J.A Syste- matic Review of Online Examinations:A Pedagogical Inn- ovation for Scalable Authentication and Integrity[J].Com- puters & Education,2020(159).

[14] 陈晓红,杨柠屹,周艳菊,等.数字经济时代 AIGC 技术 影响教育与就业市场的研究综述——以 ChatGPT 为 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1).

[15] 赵磊磊,赵玉洁,张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技术伦理 观照与风险消解[J].中国远程教育,2023(12).

[16] HARPER DAVID A,Munoz Felix-Fernando,Vazquez Francisco J.Innovation in Online Higher-education Serv- ices:Building Complex Systems[J].Economics of Innova- 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