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评策略探究
2024-10-08郁晓潇
【摘要】基于SOLO分类理论,精准地实施教、学、评,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SOLO分类理论,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在SOLO分类理论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评各环节活动,旨在通过教学方法分析探讨,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高效课堂
引 言
基于SOLO分类理论实施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方案、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基于SOLO分类理论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评,能精准衡量学生思维层次.另外,教学评价也不再局限于答案对错,而更注重思维结构.此理论促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评价更科学,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为培养良好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一、SOLO分类理论简介
SOLO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这是一种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学习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程序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投入及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和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将学情了然于胸,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二、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评策略
(一)设计多种层次的教,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1.竞赛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
SOLO理念主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精力投入和学习策略出发,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从他们热衷于游戏的特点出发,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并组织竞赛游戏,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活动方案.
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设计了竞赛游戏,即前后桌之间相互合作,由1~2人设置一些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题目,其余玩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题目,且题目做对数量最多的学生为获胜者,获胜的人可得到教师准备的精美小礼物.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方式.
生U:画出五边形、六边形,标注好数据信息后,将题目抛给全组成员计算.
学生构思:这是两种特殊的多边形,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此类图形的面积计算,但是曾经学过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果运用切割法,把特殊的多边形分割成熟悉的图形,比如分割成三角形、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接下来再带入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将各个板块的面积相加求出总和,就能算出特殊多边形的面积了.
生K画出类似梯形的图形,然后用该图考验同伴能否解答题目,其同伴运用凑补法用虚线在原图上进行延伸、拓展,将其变为梯形(虚线部分为三角形).
全组成员按照同伴的思路尝试计算,最终求得与梯形相似的多边形的面积为85平方厘米,五边形面积为85平方厘米,六边形的面积为105平方厘米.
教师最终评定A组成员获胜,他们在7分钟内算对了2道题,从他们的表现足以看出,同伴之间相互合作,一起梳理解题思路,再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提高正确率.
教师为A组每一位成员发一份小礼物.
学生的能力、爱好、发展需求不同,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方案.要了解真实的学情,应基于SOLO分类理论创设竞赛游戏,妙趣横生的游戏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思维特点.
2.创设情境,促进数学应用
SOLO理论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思维层次.为了真实地了解学习质量与思维层次,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想法、行动,暴露出真实的问题,便于教师依据现有的问题制定或调整教学方案,同时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运用中提高迁移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用视频呈现问题:小美的妈妈正在超市购物,她买了一瓶3.5元的饮料,一包5.8元的湿面条,还有一份2.6元的娃娃菜.请问:结账时妈妈要付给收银员多少钱?
教师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随机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以上问题.
学困生根据题意分析: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的题目,妈妈总共买了三件商品,饮料、湿面条及一份娃娃菜.把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就知道收银员要收取多少钱了.
中等生认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相似,所以两者的算法应该差不多.
优等生提笔运算,进行小数加法计算时,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算法操作,就能求出得数了.3.5+5.8+2.6=11.9(元).视频中的妈妈应付给收银员11.9元.
教师在总结后写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要求每个人在各自的小组中陈述自己的思路,再由其他同伴补充,这样便于找到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其他类型的知识时,也可以酌情运用此方法.最后,教师出示小数加法、减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填充导图,找到小数加减法相关的知识.
创设生活情境,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且实用.比如购物时计算价格,装修时测量面积,旅行中规划预算.通过创设这些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生活.
(二)组织开放性的学,支持学生自主探索
1.设计开放性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
SOLO分类理论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情况.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有效方式,开放性的问题不局限于单一答案,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从多种角度思考,这能培养创新意识,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借助PPT中的视频文件,展示了几种类型的汽车.类型①为省油型,但驱动力不足,若遇到陡坡路段则耗油量较多;类型②为大马力型,驱动力大,耗油量高于普通小汽车,但行驶在平稳的路段时最为省油.在学生对两种汽车有初步了解后,教师再提出下述问题.
两种汽车的油箱都能装50升汽油,每升汽油可以行驶8.6千米.两种汽车装满油后,要行驶500千米,中途需要加油吗?
学生与同伴群体讨论,在观点分享环节有学生提出:这道题的答案应该不唯一,中途是否需要为汽车加油,首先要看行驶在什么样的路段,如果一路上经历的陡坡地段较多,那么耗油量肯定大于平稳路段,另外要看汽车是不是省油类型的.
接下来,学生为这道题添加了条件,变成两道题目:①一辆省油型汽车的油箱能装50升汽油,每升汽油可以行驶8.6千米.这辆汽车装满油后,要行驶500千米的平稳路段,中途需要加油吗?②一辆大驱动型汽车的油箱能装50升汽油,每升汽油可以行驶8.6千米.这辆汽车装满油后,要行驶300千米的爬坡路段,中途需要加油吗?(已知:每爬1千米需耗油0.5升)学生分别进行解答,就能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
学生通过这道例题学会了一个道理: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开放性问题,益处众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促使他们多角度思考,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还能提升数学综合能力,挖掘潜力;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让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2.布置层次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组织学生分层训练意义重大.教师应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基础薄弱者巩固知识,让学有余力者拓展提升,避免因难度不适而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进步.精准聚焦问题,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这也符合SOLO分类教学的要求.
在讨论学习环节,学生已经将原有的例题变成两个题目.
学困生完成例题①:50×8.6=430(千米),目前的油量无法行驶500千米,中途要加油.
中等生、优等生完成例题②:这道题的重要信息是“要行驶300千米的爬坡路段”,以及“每爬1千米需耗油0.5升.”根据两个条件可以算出300千米的爬坡路段,需要耗油300×0.5=150(升).根据计算结果得知,应尽量避免走长距离的爬坡路段,以免造成过大的油量损耗和汽车损耗.
教师从学生的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点评,并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继续认真学习.
比格斯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质量不同.布置层次性作业,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训练,让基础薄弱者在稍简单的题目中挑战自我,让能力突出者接触稍有难度的题目,能提升他们的水平、能力.有针对性地“练”,能实现预设的目标.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1.同伴互评,发现主要问题
相同年纪的学生视角相似,能敏锐地察觉细节.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同伴相互评价,发现彼此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评价中促进交流,让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而教师在观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在问题阐述、语言表达中提高思维水平.
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表现如何呢?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教师引导同伴相互评价,大家认真回顾整个学习历程,从中发现同伴的主要问题,并向其当面指出,以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具体的过程.
教师:接下来请你们结合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结果,为他们给出中肯的评价,帮助同伴发现自身的主要问题.
全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G:A的思维很灵敏,解题时有清晰的思路,说明你头脑聪明、善于分析,这是学习数学的必备品质.但有时候你又有点粗心,比如抄题时会把小数点的位置弄错.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数点所在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希望聪明的你能知道这个道理.
生A:我认真地反思了一下,发现你说得的确在理,而你就细心多了,每次都要小声朗读题目,完成后也要反复核对,所以你的错误率很低,这一点值得我认真学习.
生K:B的书写非常工整,你的作业看上去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你好像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做起题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楚重点和非重点,我觉得你应该还没透彻理解知识点,所以有必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一下.
生B:你说得很对,我感觉你学得就很好,课余时间能教教我吗?
生K:当然非常愿意了,你要是有困难,我随时帮忙.
基于SOLO理论引导同伴相互评价,主动发现同伴在学习方面的进步与不足,能促进共同提升,形成积极互助的氛围,推动个体发展复杂层次思维.
2.教师点评,评估学习质量
SOLO分类理论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种方法,该理论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投入及在学习上运用的策略,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提出的针对性评价,能全面分析学生的表现,精准指出优点、明确不足,提供改进方向,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水平.
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初步了解.其次,认真回顾了作业批改记录,分析他们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以及思路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还与部分学生进行了单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最后,综合以上多方面的内容评估结果.
最终,教师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解决复杂应用题的能力还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制订了教学改进计划,遵循由难至易的原则,逐步呈现应用题,以题目为核心着重进行方法讲解.
基于SOLO分类理论实施教学评价,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明确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这也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情感.
结 语
综上,基于SOLO分类理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游戏活动和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其在数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在重视课堂教与学的同时,还需关注评价,即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投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总评,也要支持他们开展同伴互评.将SOLO分类理论与教、学、评模式有效融合,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季超.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探索:以几何概念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14):29-32.
[2]刘双.SOLO分类理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3(3):71-76.
[3]陈红梅.应用solo分类理论开展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J].教书育人,2024(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