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4-10-08马永存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文章首先介绍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优势,包括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电子白板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以及微课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推动力.同时,探讨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原则,包括个性学习原则、实践学习原则、协作学习原则.最后提出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创设数字化互动学习环境、利用虚拟实验、引入微课学习资源,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科自信心和主动性,培养空间观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突显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尤为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课程设计的需要,更是教学实施的必然趋势,为课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教师应积极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原则
(一)个性化学习原则
个性化学习原则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以满足每名学生的独特需求和学习风格.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形式,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原则可以通过定制化的教学资源,如个性化的图形与几何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几何概念.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交互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自己的步调下探索和建构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二)实践性学习原则
实践性学习原则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建构知识,信息技术在这一原则下可以提供丰富的虚拟实验和模拟体验.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虚拟实验软件等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构建和操作,观察图形的变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几何概念.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支持学生参与实际的问题解决,设计和制作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几何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性学习,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几何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协作学习原则
协作学习原则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信息技术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平台.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观点和思考,促进对几何概念的深入理解.而遵循协作学习原则,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团队性质的项目和任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学生之间的远程合作.这种形式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使其更全面地理解几何概念和知识.
二、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数字化互动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智能投影仪等数字化工具创设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利用图形软件绘制生动的几何图形,通过实时展示和互动演示,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学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几何图形的实时构建、变换,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这种互动学习环境不仅使得教学过程更生动,同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科理解深度.
课堂开始,教师准备18根1m长的木棍,电子白板和智能投影仪.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请注意电子白板上的内容.
教师展示18根木棍围成长方形的图形,并记录周长和面积的相关数据.
师:我们有18根1m长的木棍,现在可以用它们来围成不同的长方形.请你们想一想,有哪些不同的设计方案.
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长方形设计方案.
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一个个来摆一摆,看看每种长方形都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别使用木棍摆出各种设计的长方形,教师实时记录.
师:非常棒!现在,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也摆出了不同的长方形.请你们回答一下,这些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吗?
学生1:不一定,因为木棍的摆放方式不同,周长也会不同.
师:非常正确!周长取决于木棍的摆放方式.那么,面积呢?
学生2:面积也会不同,因为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
师:很好!我们通过这个小游戏发现,不同的长方形有不同的周长和面积.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要请你们思考:有没有一种设计,使得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面积最大?
学生思考一会儿.
学生3:我觉得正方形可能满足这个条件.
师:很有见地!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现在,我们通过这个小游戏初步了解了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教师切换至电子白板,展示数学公式和知识点推导.
师:现在,让我们通过数学公式来总结一下.对于一个长方形来说,我们知道:
周长(P):周长是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2L+2W,其中L代表长,W代表宽.
面积(A):面积是长方形占据的平方单位的数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L×W,其中L代表长,W代表宽.
师:通过小游戏的实践,我们发现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周长公式中,看到两倍长(2L)加上两倍宽(2W),而在面积公式中,看到长乘宽(L×W).这两个公式体现了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关系.
在创设数字化互动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智能投影仪等数字化工具,通过实时展示和互动演示,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学生参与了实际的木棍摆放活动,深刻理解了不同设计方案下周长和面积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还通过实际操作摆放木棍,直观感受到了几何概念的变化.而通过数学公式的总结,教师成功地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电子白板的展示,学生对数学公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利用虚拟实验
利用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的几何操作和观察.这类软件可以模拟几何图形的构建、变换、旋转等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和探索几何现象.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几何概念,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圆的面积公式.请注意电脑屏幕上的操作.
教师展示电脑屏幕,打开几何画板软件.
师:我们知道,圆是一个特殊的几何形状,而计算圆的面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完整的圆.
教师在电脑上绘制一个完整的圆.
师:如果我们要计算圆的面积,可以怎么做呢?有没有一种巧妙的方法?
学生1:可以画一个正方形,让圆和正方形有相同的面积.
师:很聪明的想法!那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如何将圆等分切拼成一个正方形呢?
教师在电脑上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将圆等分切拼.
师:大家看,我们通过切分,将圆拼成了多个小扇形.现在,如果我们继续切分,会发生什么呢?
学生2:图形会变得越来越接近正方形.
师:对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增加切分的份数,使得图形越来越接近正方形.这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师在电脑上不断增加切分的份数.
师:随着切分份数的增加,图形越来越接近正方形.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圆的面积接近于正方形的面积.
在这次虚拟实验中,通过电脑软件模拟了圆的面积计算过程.首先尝试将圆等分切拼成一个正方形,通过不断增加切分的份数,使图形逐渐接近正方形.这个过程生动展示了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操作中,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了圆的等分过程,通过动态的视觉效果,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圆的面积是如何逐步逼近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何概念,培养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引入微课学习资源
通过微课和在线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高质量、有趣味的数学视频和教学资源.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学习,根据自己的节奏巩固几何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监控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指导.
教师打开电脑,准备播放微课视频.
师:在这段微课中,我们将通过更生动的方式,以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展示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原理.请大家认真观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
(微课视频播放)
学生拿出平板电脑,进入微课互动环节.
学生:(操作小棒)老师,我选了8cm,5cm,4cm这三根小棒,感觉能围成三角形.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学生:我选了5cm,4cm,2cm,也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我选的是8cm,4cm,2cm,但是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我选择的是8cm,5cm,2cm,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非常好!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要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所以,你可以在练习中把每两根小棒的长度相加,看是否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样就能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
生:谢谢老师,我明白了!
师:非常好,同学们,请继续完成微课的互动练习,如果有疑问随时向我提问.
教师再次打开电脑,展示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在三角形中,我们通常用a,b,c来表示三条边的长度.如果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有一个重要的公式,叫作三角形不等式定理,它表示为:a+b>c,b+c>a,c+a>b.
这个公式说明了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这与我们之前通过实验和微课学到的知识是一致的.这个定理在判断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时候非常有用.
学生:老师,这个定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感觉很有用.
师:是的,这个定理是解决关于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定理来判断三条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在学习中,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总是更有力量.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展示了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原理,而学生通过参与微课互动,完成相关练习和问题.这种互动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在学生实际操作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选取三根小棒时的困扰,从而深入讨论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微课的引导,逐渐理解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形成了对三角形边长关系的深刻认识.
结 语
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强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的创新,更是为了构建更具活力和适应性的教育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呈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这种全面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其未来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玥仪.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23(12):42-44.
[2]陆钰婷.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第二学段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21.
[3]田娇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