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4-10-08郭哲谦
【摘要】“做中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和理解,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文章以“做中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主题展开探究,阐述“做中学”理念的内涵,分析“做中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价值,再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并从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做”;搭建展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做”;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乐于“做”;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做”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做中学”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和实践的一体化.其中,“做中学”被视为一种以实际操作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并从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中学”理念的引入尤为关键,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直观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产生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在“做”的过程中完成“学”,不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因此,教师深入研究“做中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一、“做中学”理念的内涵
“做中学”理念的核心是通过实际行动中的体验与实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做”的方式达到“学”的目标.这一教学理念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通过与物理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构建,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的讲述中被动接收信息.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他们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结合已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探索未知,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应用技能,更深入地理解学科概念,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做中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价值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中学”理念的渗透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极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首先,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比如通过几何建模活动探索形状的属性,或是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收集的方式理解统计和概率概念.U6uLwh3uSqOQS8u1KhkT9w==实践应用的过程可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做中学”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且可促进其协作技能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和交流各自的发现和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做中学”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自主学习,学生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引导和管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综合来看,“做中学”理念的应用不仅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实用,还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对新课改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做中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做”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现实世界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首先,教师需要识别课程中的关键数学概念,思考这些概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其次,教师应设计与这些应用相关的情境,且情境应是学生可以感知和理解的,如市场购物、家庭预算规划或公共设施的规划等.在创建情境时,教师设计的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要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相符,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最后,在情境设置完毕后,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任务和期望,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数学工具和策略探索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一个具体、相关的上下文中运用数学技能,同时在教师支持和引导下有效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是渗透“做中学”教学理念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带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以此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问题,学生扮演城市规划师的角色,需要确定一个公交系统的新路线图.这个路线需要规划一条公交线路,确保它不会与现有的地铁站圆形保护区冲突,其中地铁站的保护区被视为一个圆,公交路线则为直线.学生必须利用他们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知识进行设计,确保直线路线不会穿过任何地铁站的保护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画出路线图,计算可能的最近距离,并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论进行分析,以确定路线是否会与地铁站的保护区重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使他们在积极参与和实际操作中主动学习数学.
(二)搭建展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做”.搭建展示平台就是有效策略之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做”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行探索数学概念并展示他们的发现,进而达到“做中学”的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和实验所需的工具和资源,如数学软件、互动白板或模拟实验材料等.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探索性学习方法,自主选择研究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能够自主操作和实验,还可将自己的发现或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如口头报告、演示、海报或数字展示.最后,为了有效执行这一策略,教师需要事先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确保所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与学生将要探索的数学内容相匹配,且应扮演辅导和支持的角色,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展,并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和反馈.通过自主探究和展示的过程,学生可以在积极参与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更加自信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做”,通过实际操作和技术整合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软件作为数字平台,允许学生在计算机或平板上自主操作,探索和构建不同的三角形模型.学生可以被分配到各小组,每组负责创建满足特定全等条件(如SSS、SAS、ASA、AAS)的三角形,并探索这些条件如何影响三角形的全等性.完成创建后,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数字展示,详细说明他们的发现和构建过程,包括他们如何验证这些三角形全等的步骤和理由.例如A小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构建一个满足SAS条件的三角形,在他们的数字展示中,学生展示了两个三角形,详细说明如何设置两条边的长度和它们夹的角,然后展示如何确保两个三角形全等.他们通过对比相应的边和角的度数,验证了全等的准确性,清楚地解释了每一步的数学逻辑和几何原理.最后,小组在班级前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模型和发现,促进班级内的交流和讨论.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还提高了他们使用数字工具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乐于“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学生实现“做中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创建吸引学生参与并能实际应用数学概念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设计与这些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践项目,项目应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安排模拟商店购物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完成计划预算、计算折扣和总价计算等,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项目,学生需要计算材料成本和数量.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或竞赛,如数学接力赛,学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且应确保活动的设计能够覆盖课程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行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在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的同时,增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预算规划活动,学生扮演家庭经理的角色,需要根据家庭月收入制订一个购物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计算和规划家庭在食品、衣物、娱乐等方面的开销,并使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来确保总开销不超过月收入.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预期的各项开支,并使用不等式来表达每项开支与总预算的关系,如x+y+z≤T,其中x,y,z分别代表食品、衣物和娱乐的费用,而T是总预算.其次,教师可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储蓄或为某些高价值物品如电视或假期旅行分配预算.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技巧,如解不等式组,确定不同支出方案下的最优解,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在完成预算规划后,学生还可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预算方案和思考过程,讨论不同方案的优势与劣势.最后,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深化对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概念的理解,并能尝试将数学工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四)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营造和谐且支持性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这能够让学生放下心理压力,从而更大胆地参与数学活动的探索.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言语和行动向学生传递出一个核心信息:课堂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每一次尝试都将得到尊重,即使是错误也是学习过程中宝贵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箱”或“思考角”,鼓励学生将他们的疑问或想法写下来,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声音被听见且被重视.同时,教师还应该经常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比如当学生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顾已学的知识,帮助他们找到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和解决数学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能够降低单个学生在全班面前发言时的压力,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通过这些策略,教师能够逐渐建立鼓励创新、容忍错误和重视每个学生贡献的课堂文化,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的畏惧心理,还可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和自主.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大胆尝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坐标点定位游戏”的活动.每个学生或小组将获得一系列坐标点,他们需要在模拟的坐标平面上(可以使用教室地板标记出来)正确放置标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数学坐标,还通过竞赛的形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巡视并给予指导235504322c43191db595b99c38a27f18,当学生犹豫或出现错误时,教师不立即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示和问题引导学生回想坐标系的相关知识,比如“我们如何确定一个点在第一象限”或“这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帮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建立信心,鼓励他们基于已有知识自行找出解决策略.例如,一名学生错误地将第一象限的点标在了第三象限,教师没有直接纠正,而是鼓励学生解释他为何选择这个位置.学生分享了自己对坐标负值的理解过程,教师首先表扬他的尝试,然后引导他再次考虑横纵坐标的正负.随后,学生正确识别并解释了该点为什么应在第一象限,从而加深了对坐标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支持和激励的角色,鼓励每个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所在象限的理解.无论他们的答案是否完全正确,教师均对其深度思考和勇敢表达表示认可,以此鼓励学生不畏失败、乐于探索,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做中学”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一种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问题解决技能,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化“做中学”理念的应用,并从创设真实情境、搭建展示平台、设计实践活动和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着手,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和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知识学习,引导他们在主动“做”、自主“做”、乐于“做”和大胆“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居素琴.基于“做中学”理念构建初中数学活力课堂[J].中学数学,2024(6):50-51.
[2]欧彦荣.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做中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83-84.
[3]吴凤英.“教学做合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浅析[J].读写算,2021(33):110-111.
[4]朱良辰.从做中学在学中乐: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1):17-19.
[5]邱国年.“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3(3):18.
[6]吕国栋.做中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可行途径:以“相似形”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