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4-10-08徐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中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人们亟待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文章以“思维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性作为切入点,基于学情梳理、目标构建、概念引进、问题探讨、课后延伸、复习消化与评价体系等角度对中职数学课程当中“思维训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途径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思维训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成效,以期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训练;教学活动;中职院校
引 言
在长期以来中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发现,受到学生学习思维、学习认知以及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理论基础的掌握与消化情况往往并不乐观,相关数学思维未能接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他们对于生活实践当中的数学问题缺乏解决思路,这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应明确“思维训练教学法”的概念与特征,并将其引入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与强化,促进其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思维训练教学法”的主要概念与特性
(一)“思维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思维训练教学法”指的是在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当中,以锻炼学生思维,强化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有关学科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二)“思维训练教学法”的主要特性
1.目标方向转化
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而言,“思维训练教学法”的目标与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其作为课程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方向,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课程教学策略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依托“思维训练教学法”,教师能够以清晰明确的目标作为学生思维发展与技能掌握的关键性引领,进而有目的地实现学生个体思维的全面发展,保障教学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与系统性.除此之外,教师借助“思维训练教学法”组织开展相关知识教学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实现快速的知识迁移,使其能够在生活当中实现对理论知识内容的全方位验证与充分利用,强化其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促进其思维体系的系统化构建.
2.教学过程创新
借助“思维训练教学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及时转变其教育观念与教学路径,逐步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实现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创新.在依托“思维训练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要求,使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各项教学环节都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发展要求,为教学过程的创新化发展做出贡献,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凸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与质疑能力.
3.课堂内外衔接
教师在利用“思维训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强了课堂内外学习内容的系统化衔接.教师能够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等方式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当中针对开放性思维问题的答案进行验证,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形成一套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解决策略.
4.思维习惯养成
基于“思维训练教学法”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关注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其敢于质疑、勇于批判,不盲从权威,并能够积极面对学习过程当中的各项挑战与困难.在教学活动推进的同时,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思维分享,加强教师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了解与认知,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二、中职数学课程中“思维训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学生学情梳理
在基于“思维训练教学法”组织开展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情状况与发展特点进行全面梳理,进而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教学实践反馈等层面看,中职院校学生数学学科的学情状态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首先,中职阶段学生往往具备较为突出的自我意识、形象思维与观察能力,对于生活当中的数学现象具备一定的关注,想象力较为丰富,能够实现知识点的进一步延伸.
其次,中职院校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开展思维锻炼的意识与认知.教师在长期以来的教学工作当中能够发现,中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学科基础往往较为薄弱,其学习内驱力往往较为有限,在参与课堂学习以及课后练习的同时,很少有相应的思维锻炼活动,对于数学思维养成与发展的重要性的理解较为片面.
最后,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缺乏认同感,缺少数学学习的持续性信心,未能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成就感,这导致中职院校数学学科的教学成效往往不如人意.
(二)教学目标构建
为全面落实中职院校“思维训练教学法”相关教学要求,为后续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规划提供清晰明确的引领,在正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基于“思维训练教学法”基本概念、特性以及中职院校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对其教学目标进行构建.教师应遵循灵活变通的原则与要求,积极强化师生沟通,基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针对教材当中涉及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解读与讲授,同时关注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以及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在进行教学目标构建的同时,教师应当针对中职院校数学学科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同时积极推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数学思维培育之间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当中针对其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了解,明确其在生活实践当中所发挥的价值,消除以往数学学科教学过程当中面临的兴趣障碍,有效突破学生的思维桎梏与厌学情绪.
例如,在针对中职数学课程“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分别基于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以及思维培育三方面针对目标进行构建.首先是知识理解目标,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应能够了解集合、元素等相关概念性内容,明确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列举法、性质描述法等方法,并能够运用适当的方式对集合进行表述.其次是技能掌握目标,学生应能够了解集合表示法的选择要求与书写规范,并能够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最后是思维培育目标,学生应在学习过程当中对其抽象思维进行建设,充分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为其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概念引入
教师在基于“思维训练教学法”开展中职院校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涉及的概念性内容进行引入,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数学学科教学效率,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同时为数学思维的训练提供相应支持与铺垫.
例如,在针对“集合的运算”一课进行讲授与教学时,教师可在集合相关以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上针对集合运算的概念进行引入,使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够得到相应锻炼与强化,同时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充分掌握.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列出几个集合案例,并引导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进行回忆,进而将相关知识进行套用,让学生的代入思维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发展.
(四)问题探讨
在针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育与锻炼的同时,教师借助特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更好地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消化以及思维体系的构建.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基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与研究.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一课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加强学生对于特定思维体验的感知,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能够针对教材当中关于集合概念及其表示法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依托教材当中给定的素材与内容,实现对相关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转换,充分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数学思维体系,有效落实“思维训练教学法”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五)课后延伸
知识传授完成后,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课后延伸,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更加充分的消化与理解,全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基于相关内容进行延伸的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思维层面的发展特点与发展动向,为其设计起系统完善的复习任务,使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例如,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分别基于教学重点、理解能力、巩固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五个具体层次对复习任务表进行构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知,使其能够依托其数学思维与课程当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并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联想变通能力以及反思能力,为其后续的成长与学习奠定基础.
(六)评价体系开发
相较于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而言,“思维训练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学路径以及教学重心等方面均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科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开发与创新,加强评价体系结果的代表性与参考价值,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成长和发展状况.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当中,相关院校与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首先,应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在“思维训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当中,其教学对象以及教学重心均集中于学生个体的思维成长与发展层面,因此相关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指标的构建也应当密切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评价一方面应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还应能够反映出“思维训练教学法”在中职院校数学学科当中各个环节的应用成效.
其次,应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开发过程当中,应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阐明其是否具备自主的思维成长意识,是否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以及学科支持下实现对思维的调整与自我锻炼,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对定理的应用.
最后,还应当关注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状况.相关指标应能够针对学生的小组协作表现状况、知识应用能力等进行系统化分析与评估,使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能够更具针对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思维训练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效果
为充分明确“思维训练教学法”在中职院校数学学科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状况,现针对学科教学进程的变化以及学生学情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
(一)认知转化
从学生的认知转化与成长状态层面看,教师基于“思维训练教学法”开展教学,中职阶段的多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得到了充分调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消除了以往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负面情绪与消极状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思维建设
通过对“思维训练教学法”进行运用,中职院校学生能够在教材以及教师的引领与带动下,具备更加突出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教材前后知识内容的内在规律,对于数学逻辑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能够将数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问题的解决.这帮助学生有效建立起了健全完善的体系化思维,使学生能够基于宏观、微观等多个视角针对数学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能力发展
依托于“思维训练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对于知识内容的分析、研究与批判能力实现了发展.对自身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法具备较为系统化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基于不同视角进一步理解自我,强化数学思维,实现思维的多元发展.例如,在针对“函数的单调性”一课组织开展思维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化地明确其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主要不足,并具备一定的思维反馈能力,这使其对于函数单调性的理解能力及其对于特定函数的辨识判断能力得到了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已成为教师研究的课题.相关教师应当深刻理解“思维训练教学法”的基本特性与主要优势,并能够基于特定情境与问题实现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与引导,有效落实学生思维发展目标要求,促进中职院校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伍灵全.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7):47.
[2]肖青华.多元化思维在中职数学解题中的有效应用[J].亚太教育,2022(16):151-154.
[3]郑成洲.浅谈核心素养下中职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111-113.
[4]陈丽珍.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以指数函数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3(32):31-33.
[5]李阳阳.巧借数形结合思想提升中职数学解题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0):125-127.
[6]罗艳.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中职数学思维可视化应用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