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4-10-08谭炬洪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22期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想要实现教学形式的改革,在教学效果上获得突破,就应当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辅助与推动作用,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发展.文章以高中数学课堂为基础,先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之后分析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点,最后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在高中阶段,数学是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这种难度不仅体现在学生学的方面,更体现在教师教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帮助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需要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认知和感官上的冲突.为了达到此种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始终在进行各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研究,其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受到学生青睐.为了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做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工作研究很有必要.

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并非一个新话题,自信息技术进入大众视野之中,对于课堂教学应不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已经能够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价值.

(一)有助于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改当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只有完成教学模式改革,目标才能够实现.在这种目标下,高中数学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在内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得以出现,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依托于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良,一本书、一张嘴和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因为信息技术的出现而注入新的活力.这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也让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

(二)有助于教师做好内外知识关联

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做好内外知识的关联,这不仅可以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支持,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传统课堂当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只能依托教材和教案中少量的素材,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但当信息技术得以应用之后,教师可以将备课阶段所查阅的资料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让教材上的知识能够以更为全面、丰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了解知识,从更多的角度去佐证自己的分析.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所体现出的知识关联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三)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学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高中数学是非常具有难度的知识.当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时,学生会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久而久之,就成了数学学科的后进生.但当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之后,数学知识能够以视频、游戏等各种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这也会让他们对数学保持积极学习状态,以学生为主体且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课堂由此得以构建.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点

信息技术是课堂上一项辅助式的教学技术,想要其在高中课堂上发挥出应有的教学辅助作用,就应当以科学、恰当、合理的方式将其引入.为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先做好学生、知识、课堂环境、教学目标等各类教学要素的分析,以此提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一)内容匹配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就必须做好内容匹配.这里所提到的“匹配”是指信息技术呈现素材与知识内容、学生需求的匹配.其中,知识内容方面的匹配要做到一切素材都能够围绕课堂内容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课堂知识.而学生需求方面的匹配要保证信息技术呈现的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解决思维上的难点,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时机恰当

时机恰当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关键点之一.所谓“时机”是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用时机的把握.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导入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兴趣调动.或者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新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那么信息技术就应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得到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思绪,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内外关联

所谓“内外关联”是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要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也要满足课内外学习行为的关联.其中,“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是指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外知识的辅助下完成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强化学生的认知效果.而“课内外学习行为的关联”是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要在课内进行,也要在课后学习环节中有所体现,以线上模式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时也能够依靠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需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予以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根据学生表现及时做好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程度的调整,以此保证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妙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导入创新

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备受青睐,主要原因是其可以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帮助数学进行具体与抽象的关联,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探究.

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对信息技术予以利用,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调动,并完成对已学知识的关联,为接下的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基本立体图形”知识点的教学时,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进行了立体图形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他们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在这种教学前提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如图1所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说出物体的形状,并随机挑选一个物品尝试画立体图形,以此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媒介,通过游戏完成对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兴趣的调动.在此基础上,教师会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其中一个物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带着兴趣与教师一起进行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揭开“棱柱”知识的神秘面纱.

又如,在进行“条件概率”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选择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摸球游戏”.游戏中,已知盒子中有黑、白、黄、绿4种颜色塑料小球各两个,教师随机挑选8名同学参与摸球,摸球之前学生要先预测自己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摸出小球不再放回盒内,看哪些学生能够正确完成预测.完成游戏之后,教师会提出“第1次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第1次摸到白球后,第2次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连续两次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将关注度从游戏迁移到游戏背后的知识当中,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行条件概率知识的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技术.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需求对信息技术予以应用,让信息技术成为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理顺思维的帮手,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决定教师是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知识的难度,倘若教师认为知识难度已经超出学生的基础认知,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活动.其二是学生的状态,当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或兴趣不足时,可以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以求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调动.例如,在进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时,部分学生对相交、相切、相离的理解有些困难,于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课件,在课件中学生可以直观看到直线与圆从相交到相切再到相离时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在呈现过程中,教师会针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讨论其有几个相交点,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观察,得出正确的结果.在这一互动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还会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表格(如表1所示),让学生根据对图2的分析结果对表1进行填写.

又如,在进行“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知识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抛物线状态的观察,提升学生对抛物线知识的认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材中的内容呈现,以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进行观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在哪”.在完成该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尝试进行抛物线作图,以此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他们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趣味训练活动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训练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因为学生在该环节的表现会直接反映出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训练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记忆,锻炼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环节.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训练环节,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参与课堂训练,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完成训练任务.

基于对高中数学知识类型、难度的考虑,教师在进行训练环节的内容展示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才能让训练内容以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方式呈现,以此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训练效果的目标.例如,在完成“抛物线”知识点的学习之后,为了考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选择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竞赛游戏.游戏中,教师用信息技术随机呈现不同抛物线,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将抛物线中的“焦点坐标”“标准方程”和“准线方程”写出来,每对一个内容得1分,获得分数最高的学生,将获得1次“免作业”奖励.又如,在完成“统计”知识点的教学之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了“生活调研”训练任务.在该任务中,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抽签,抽得同一签的学生组成调研小组,进行相应任务的调研,具体调研任务包括“调查本校学生性别、喜欢的学科、兴趣爱好、每日上网时间、每日学习时间”等.各小组在调查过程中,要自主进行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最终将本次活动以调研表的方式呈现给教师.教师则会将学生统计的内容统一上传到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中,并专门抽出时间与学生一起对他们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记忆,又能够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积极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让信息技术成为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常规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先做好学生认知需求的分析,让信息技术在学生产生需求时给予帮助,以此达到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明白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已经不限于课堂上的知识呈现,线上教学模式已经成熟.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课件的功能,帮助学生打破学习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亭宇.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差异教学探析[J].智力,2023(15):104-107.

[2]秦海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J].新课程研究,2021(21):91-92.

[3]杨万庆.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9):122-123.

[4]刘倩.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2021(1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