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电影如何“吸睛”
2024-10-08魏李梅袁彬彬
【摘要】近年来,国产悬疑电影逐渐显露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以近年来热播的国产悬疑电影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国产悬疑电影如何超越观众的期待视野,如何设置召唤结构,如何维系观众黏性,以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并产生广泛的共鸣,从而为国产悬疑电影的创作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悬疑电影 接受美学 反转叙事
近年来,国产悬疑电影在艺术和票房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23年初贺岁档悬疑电影《满江红》以45. 44亿元票房夺得该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而后暑期档的《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也成绩斐然,不仅票房大卖,而且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下半年《坚如磐石》《河边的错误》《涉过愤怒的海》《三大队》等悬疑类型电影亦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爆款频出,热度不减。悬疑电影凭借紧张刺激的气氛、环环相扣的剧情、严谨的逻辑推理和丰富多元的叙事方式,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深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接受美学始于文学领域,后逐渐拓展到哲学、美学、音乐、影视等领域,接受美学提出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认为读者对作品具有能动作用,所以创作者作品的价值实现需要观众的接受和参与,这就要求创作者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观众的需求。而悬疑电影正是通过扑朔迷离的剧情和看不清的结局真相,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引导观众参与和思考。因此,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以《满江红》《无名》《消失的她》《孤注一掷》《拯救嫌疑人》《河边的错误》等近几年国产悬疑电影为案例,探求国产悬疑电影如何超越观众的期待视野,如何设置召唤结构,使观众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剧情之中,实现创作者、作品、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赢得更广泛的市场接受。
一、超越期待:打破观众的思维定式
德国的文学理论家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理论。他曾说读者在阅读作品前,会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对作品进行估计和预判,形成一定的“期待视野”,而作品可能会满足甚至超越读者自身的思维定式,使之产生新的审美体验,获得心灵的享受[1]。一般说来,越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越是与观众的期待视野不完全吻合,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形成巨大的冲突,而这种“不吻合”“冲突”却可能带给观众新鲜感,刺激观众产生新的“期待视野”。国产悬疑电影正是通过这种不吻合,来超越、重塑观众的“期待视野”,打破观众的惯性思维,让观众获得不同的观影体验。
1.人物形象颠覆传统认知
影视剧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使观众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人物在一部电影中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国产悬疑电影有时为了凸显悬疑感而弱化人物的表现,人物呈现出脸谱化、扁平化等特征,这易导致观众在观看时产生审美疲劳。然而随着悬疑电影市场的逐步发展,电影对人物的塑造也从脸谱化、扁平化向反差化、个性化转变。
《满江红》是由张艺谋执导的悬疑喜剧类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由一场命案牵扯出一个迷局。张艺谋导演在选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打破常规,通过演员自身形象和银幕形象上的强烈反差,颠覆观众对演员既有的经验认知,重塑对演员的想象。作为警察专业户的张译,一直给观众带来的都是正直善良的正面人物形象,而在电影《满江红》中,张译饰演的宰相府总管何立,诡诈奸猾,邪气逼人,作为秦桧的头号心腹,杀人如麻,让人不寒而栗,这与以往他塑造的正派角色截然不同,使观众打破了对张译的刻板印象,获得了不同的观影体验;作为偶像爱豆出身的青年演员易烊千玺,饰演表面杀伐果决、胡子拉碴,实则内藏隐忍的亲兵营副统领孙均,剧中的他有着不符合自己年龄的成熟气质,把超乎其自身阅历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饰演的孙均机敏老成、杀伐凌厉、隐忍孤独,这与以往阳光帅气的偶像形象截然相反,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演员的可塑性,给观众带来了趣味性的观影体验。电影《满江红》通过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强烈反差,使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和悬疑感,让观众回味无穷。
2.陌生化主题引发深层思考
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并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和反映,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处理,使其变得陌生,从而使欣赏主体重新去感受和体验它们独特的一面[2]。这种陌生化的处理,打破观众的思维定式,超越观众的期待视野,不断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思考。
电影《河边的错误》是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讲述了一起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江南小镇的凶杀案,刑警队长马哲在试图揭开真相的过程中,不断牵扯出多名嫌疑人,但随着多名嫌疑人的相继死亡,马哲陷入梦境与现实的交错之中,也使电影外的观众陷入这种“臆症”,分不清故事的真相。影片通过马哲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谎言、假象、阴谋和荒诞的世界,正义追凶的刑警马哲在一次次发现线索后,相关嫌疑人却都相继离奇死亡,故事更显扑朔迷离。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通过马哲的梦境串联起四个案件,这时的马哲更像是事件的记录者,他虽参与其中可却分不清事情的虚实,梦境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也使观众沉浸其中。另外,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案件发生发展过程的明线,另一条是马哲所获“三等功”经历的虚实为暗线,两条线索在影片结尾交织在一起,让观众陷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之中,更凸显出影片的悬疑氛围。影片通过凶案追踪的现实世界和马哲试图挣扎逃离的精神世界之间的交汇,使观众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也获得人生的思考。影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幺四婆婆的受虐癖、理发师的异装癖、诗人王宏和钱玲的婚外情,而这些秘密都不会被那个年代所接受和包容,离秘密越近就越靠近真相,越靠近真相也就越靠近死亡,然而杀死他们的却不是真相,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影片中带有胶片质感的细节画面,以及迷离诡异的故事发展,让观众获得悬疑体验感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深沉的思考。
二、设置召唤: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
伊瑟尔作为接受美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提出“召唤结构”理论。他曾说文学作品中存在空白的未定点,能够召唤读者能动地参与进来,这些不确定性和空白使作品具有开放性,促使读者积极地填补这些空白,从而引发读者的想象并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3]。国产悬疑电影中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技巧正是通过这种“空白和不确定性”去突破观众的心理预期,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召唤观众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填补空白,将故事引入新的方向。
1.空镜头和特写镜头引起观众联想
镜头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不仅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渲染情绪氛围,还可以传递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在电影《河边的错误》中,诗人王宏站在河边抽烟,伴随着诡异的音乐,镜头转向暗色的树林,一群鸟惊飞,这组空镜头也暗示观众诗人王宏的死亡;马哲和警队同事打完乒乓球后一起合影,乒乓球却突然洒落一地,不断地滚向马哲,此时出现一个特写镜头———马哲的双脚陷入一堆乒乓球中,这些密密麻麻的乒乓球也会让观众产生联想,暗示观众马哲的命运也如这些散落的乒乓球般不知去向何处;马哲打算放下对案件的执念回归家庭,在照相馆等待妻子换装时,恰巧看到照相馆老板拍摄的一张全家福,这时镜头给这张全家福特写,观众从马哲的视角看到了全家福中混入了案件嫌疑人疯子,此时暗示观众马哲思想上的混乱,使观众和马哲一样陷入虚实难分的境遇,导演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不断激发观众产生联想,进而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从而一步步陷入电影制造的悬疑感中。
电影《无名》是由梁朝伟、王一博领衔主演的历史悬疑片,影片讲述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群籍籍无名的英雄为了人民和党的事业在隐蔽战线与各方势力做斗争的故事。导演对镜头语言的设计也极具深意,例如影片初始日军轰炸广州,被轰炸后的广州尸骸遍地、满目疮痍,这时镜头转向许许多多被炸毁的房屋废墟,房屋上方弥漫着枪炮的硝烟,这组空镜头暗示观众日军的残酷行为,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影片中多次出现吃饭的情节,作为上海特色菜“醉虾”的特写镜头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王传君饰演的特务王先生奸杀方小姐之前,透明的玻璃碗中,活虾拼命地挣扎,血红色的料汁飞溅,随后玻璃碗被盖住,这时醉虾隐喻方小姐,拼死挣扎也逃不脱死亡的结局;第二次是影片最后,这时日军已经战败,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来到香港接受新的任务,在拍摄叶先生吃虾这一情节时,导演使用较长时间的特写镜头———活蹦乱跳的醉虾和慢条斯理地吃着醉虾的叶先生,暗示观众那些敌人就如同这些醉虾一样,一个也逃脱不掉,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叶先生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悬疑电影正是通过镜头语言的巧妙设置,在激发观众观赏兴趣的同时,赋予影片浓厚的隐喻意义,从而加深观众对影片更深层次的理解。
2.反转叙事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
在叙事学中,故事结构有三大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反转是情节由一种情景转换为相反的另一种情景,人物身份或向命运相反方向转变的故事结构方式[4]。反转叙事在悬疑类电影中较为常见,通过情节上的反转,使故事的发展超出观众的心理预期和惯性思维,让观众深深沉浸到整个故事之中,增强电影的戏剧性表现,让观众眼前一亮。
国产悬疑电影通过设置情节上的多重反转,来突破观众的心理预期,使观众获得深刻的观影体验。电影《消失的她》改编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影片讲述了一段本该甜蜜的结婚周年旅行如何变成了一场骗取妻子巨额遗产的杀妻惨案。电影以何非调查妻子失踪为主线,开篇就将主人公何非置于被诬陷的迷雾之中,此时观众先入为主,自然而然地代入何非的人物立场,相信他是深爱自己妻子并努力寻找妻子的受害者形象,而后在情节设计上通过假妻子和周围人的指控,来引导观众陷入此前所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何非因精神问题所产生的臆想;何非请求当地金牌律师陈麦介入案件,再联想东南亚流传的试衣间失踪事件,暗示观众妻子有被拐卖的可能性;最后,随着陈麦一步步揭穿了何非的谎言,陈麦的身份也发生了反转,金牌律师成了失踪妻子的好友,一切都是陈麦为了探究好友真正死因而自导自演的“戏中戏”,随着情节的展开,真相不断发生反转,后续的故事叙事,不断颠覆着此前建立的人物关系。影片用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下一轮的真相会覆盖上一轮的案件推理,让观众应接不暇,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深深沉浸在扑朔迷离的案件推理和充满悬疑意外的情节之中。
电影《拯救嫌疑人》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片,同样也采取了反转的叙事手法。影片讲述了金牌律师陈智琪的女儿遭到绑架,绑匪要求她五天之内为一审被判死刑的罪犯做无罪辩护的故事。电影在开场十分钟便出现了第一个重要的情节点———“女儿的失踪”,女主人公需要在五天之内完成绑匪交代的任务才能救出女儿,这给观众带来了命悬一线的刺激紧张感;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卷入到梁昕苑被害一案,在调查中逐渐发现了另一嫌疑人———受害者梁昕苑的男友纳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纳吉很有可能是杀死女友的真凶,这是第二条情节线索;女主人公在与纳吉的检察长父亲周旋的过程中,剧情再一次反转,绑架的幕后黑手是一位绝望的母亲,为了给死去的女儿复仇策划了一切,而表面看似无害的死刑犯其实就是真凶。影片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在一次次反转中不断打破观众的心理预设,调动观众的情绪,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三、双向互动:增强观众的情感黏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和观看等环节也在不断变化,数字技术的革新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形式和内容,也为电影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视觉影像更加清晰、立体,观影形式愈加丰富、多元,这使创作者、电影作品、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也愈加紧密。
1.弹幕互动观影模式提升观赏趣味
相较于传统的影院观影模式,移动终端设备对电影的传播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移动终端设备遵循“便利”逻辑,“消费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和任意设备,包括平板电脑、电话、个人电脑或智能电视,在海量电影目录中随意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观看”[5]。观影的便利性为电影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改变了观众的观影环境和行为习惯,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并不一定会选择去影院观看,观众的观影行为更加碎片化、自由化。当一部上新的影片从影院下放到各类App平台,也会促进观众广泛地讨论和传播。例如以“爱优腾”为代表的视频平台,观众在观影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观看次数,拉取进度条,进行交流、点赞和评论,视频平台也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弹幕来制造娱乐氛围,增强观影时的趣味性。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发表弹幕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还可以记录自己观影时的感受和体验,不同时间、不同领域的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也可以以弹幕的形式发表不同的意见,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使观众对影片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增强观众的沉浸体验。同时,观众在各种视频平台的弹幕上发表自己对影片的感受和见解,甚至可以创作出新的内容,这也为影片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更好的开发电影内容,使创作者创作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丰富电影的表现形式。
2.新媒体平台互动模式引发广泛传播
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新媒体平台强大的交互性也促使电影行业不断革新。观众既可以是电影内容的生产者,还可以成为电影的传播者。在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影视行业,制作方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进行宣传造势,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引发“自来水”式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电影内容要有真材实料,电影的宣发也同样重要。例如电影《消失的她》在上映前就在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微博电影之夜等盛典频繁亮相,编剧陈思诚巧妙利用社会热点引起观众的共鸣,提前为电影造势。在电影上映期间,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当我和女朋友看完《消失的她》”为话题的二创视频不断产出,以“拒绝恋爱脑”“远离凤凰男”“女性互助”为营销内容的话题更是引发了观众广泛地讨论,使《消失的她》成为端午档的一匹黑马,找回了消失的票房。
再如2023年暑期档上映的悬疑犯罪片《孤注一掷》就以“全民反诈”为营销卖点,通过“多一人观看,少一人受骗”的口号来引起观众注意。影片上映后,王传军饰演的犯罪头目在进行诈骗前拜佛祈求神明保佑的一幕在抖音上引发模仿热潮,金晨饰演的“美女荷官在线发牌”也成为营销卖点;影片中“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钱冲,拼一次富三代,拼命才能不失败”的洗脑语录也冲上微博热搜榜;“缅北电信诈骗亲身经历者”的相关视频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转发无数,引起观众广泛地讨论。据猫眼专业版统计,电影《消失的她》首映票房1. 59亿元,打破过去五年端午档影片首映日票房纪录,微博、抖音、快手累积上榜热搜话题2137个,微信公众号累计文章阅读量达4909万次,抖音累积话题播放量144. 1亿次;《孤注一掷》微博累计上榜热搜话题1377个,抖音上的累积话题播放量高达248. 49亿次,累计票房38. 48亿元,成为内地影史犯罪片票房冠军[6]。由此可见,悬疑电影在宣发环节通过制造热门话题,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内容营销,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电影热度,使观众自觉成为影片的传播者,以此来促进电影的宣传,塑造良好的口碑形象,利用热度来反哺电影,从而更好地为影片助力。
四、结语
当下,悬疑题材的电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电影市场上备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国产悬疑电影利用颠覆的人物形象、陌生化的主题情节不断超越观众的期待视野,使观众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通过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上的巧妙设置,不断打破观众的思维定式,使观众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通过趣味性的弹幕观影模式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看需求,给予创作者更多的创作灵感,在电影上映的前后期做好宣发,借力于新媒体平台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让其成为电影的传播者,使电影获得更高的接受度和关注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悬疑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必定光明璀璨。
注释
[1] (德) H. R.姚斯, (美) R. 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24.
[2]张景媛.接受美学视域下爱奇艺“迷雾剧场”网络自制剧研究[D]. 2022.
[3] Wolfgang Iser. 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0: 11.
[4]刘洁,韩红梅. 意外是如何形成的?———反转手法在单线叙事电视短剧中的应用分析[J].电影评介, 2010 (13): 22-25.
[5]魏李梅.院线VS.流媒体:好莱坞电影发行趋势分析[J].当代电影, 2022. (2): 60.
[6]来自猫眼专业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