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电影公司2024年半年报看电影市场
2024-10-08石卫江
2024年8月,国内上市电影公司如期发布了半年报。据公布的数据信息显示,上市电影公司的经营状况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深入分析,也可以从一个层面判断电影市场的现状。
一、上市电影公司业绩情况
2024年上市电影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各公司经营状况差异明显。其中,光线传媒凭借春节档影片《第二十条》票房大卖,实现了半年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大增,欢瑞世纪、上海电影同比也有所增长;但中国电影、万达电影等大多数上市电影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所下降(详见表1)。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3/eKegqZVBSYqiQ45seiW8zz.webp)
表1中13家上市电影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5. 76亿元,同比减少了9. 76%。据统计, 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237. 73亿元[1],同比减少9. 51%。由此可见,上市电影公司整体营业收入降幅与电影市场票房降幅基本一致。2024年上半年国产影片票房逾185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78%;进口影片票房近52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22%;观影总人次5. 48亿。国产影片票房、进口影片票房和观影总人次同比分别减少7. 11%、17. 95%和9. 27%。
从净利润来看,表1中13家上市电影公司实现净利润7. 88亿元,同比仅微跌0. 28%,这主要归功于光线传媒的利润增长。这13家上市电影公司中有9家实现盈利,同比增加1家。这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 2024年上半年电影企业整体表现比较平稳。
二、对当前电影市场状况的分析
2024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116. 43亿元,同比减少89. 76亿元,表现不及预期。笔者梳理了2024年上半年上市电影公司半年报,并结合其他相关因素,对当下电影市场做简要分析:
1.头部影片相对不足
2024年1月至8月,中国电影市场票房333. 11亿元,票房超10亿的影片有7部,分别为《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默杀》《年会不能停!》; 5亿至10亿的影片有7部。而2023年1月至8月,票房427. 54亿元,票房超10亿的影片有9部,分别为《满江红》《流浪地球2》《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 5亿至10亿的影片有12部。头部影片相比2023年有所减少,这也许是票房下滑的最大原因。但是,头部影片和电影市场票房是相互影响的,当片方看到电影市场票房下降或是提升趋缓,就会选择更有保障的档期上映,而推迟上映反过来又会影响阶段内电影市场票房的提升。
2.暑期档影片供给数量相对充足
2024年暑期档上映新片总数为135部, 2023年暑期档为138部。从数量对比上来看,影片供给比较充足, 2024年暑期档仅仅同比少上映了3部影片,整体数量变化很小。
3.进口影片占比提升
2024年暑期档进口影片票房31. 6亿元,占比27%; 2023年暑期档进口影片票房25. 3亿元,占比仅12. 2%。2024年暑期档进口影片票房前三的分别是《异形:夺命舰》6. 42亿元、《死侍与金刚狼》4. 27亿元、《神偷奶爸4》4. 08亿元; 2023年暑期档进口影片票房前三分别是《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6. 56亿元、《蜘蛛侠:纵横宇宙》3. 56亿元、《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3. 49亿元。2024年暑期档,进口影片无论是票房总金额还是票房占比都好于2023年。
4.流媒体、短视频的冲击
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观众通过网络观看影片和其他视频节目愈发方便,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家中轻松观影,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观众前往电影院观影的需求。网络电影的兴起大大增加了网络平台电影的供给,也势必会分流一部分观众。流媒体平台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发行模式,也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习惯。有些观众更愿意在流媒体平台观看电影,而不是第一时间去影院观看。
不仅如此,流媒体平台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内容,因此,电影人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行业内的竞争,更要应对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种娱乐形式的竞争。如何使用好流媒体技术,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传播形式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全体电影人需要思考的课题。
5.经济环境影响
电影市场与宏观经济有较强相关性,经济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影市场。电影作为文化消费产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者信心等多种因素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 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61. 7万亿元,同比增长5. 0%,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当前,国内经济运行稳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同时正经历着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外部环境又复杂严峻,这些都会对电影市场产生影响。但即便经济环境对电影市场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也是有限的。
综上,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是电影市场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电影市场票房下滑,尤其是暑期档电影票房降幅较大,问题不在于供给影片数量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可能在于新兴娱乐方式等外在因素影响了观影需求,进而影响头部影片上映的信心,形成了片方观望、票房不佳的结果。
三、应对策略
从暑期档和2024年上半年电影市场各项数据不难看出,电影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应对电影行业面临的挑战,本文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参考:
1.持续提升优秀影片的生产数量
电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持续产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电影行业必须与时俱进,电影生产必须要了解观众的喜好,制片方需要创作出更多有新意、有深度、高品质、多类型的优秀作品,尤其是代表电影工业、科技水平的大制作,才能有效满足观众不断提高的观影需求,才能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才能让观众愿意走进影院。
2.增加影片供给
增加影片供给,一方面要使更多的国产影片能够进入电影院与观众见面,另一方面也要引进国际市场优秀影片,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只有在影片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才会促进分线发行的发展与扩大,才会让片方和影院更多的选择和支持分线发行,从而让影院放映更具特色、让观众选择更丰富。
3.创新电影宣传方式
电影宣传要更准确地触达受众。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尤其要借助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和短视频平台,在电影生产制作、发行放映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营销策划方案。在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媒体的时代,电影评论更容易情绪化,业界需要关注网络舆论对电影的影响,要主动发声,适当引导。
4.拥抱新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AI在电影内容创作、虚拟拍摄、视效后期等方面的作用已经显现。沉浸式、交互式体验的虚拟现实电影,带给观众崭新的观影体验,会使电影与年轻一代观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为加快新技术应用,“中国电影”于2024年4月成立了北京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分公司,专门从事电影新技术研究和试验。在影院端,高格式电影系统CINITY、高端巨幕品牌PRIME、BONA ONE等不断推广应用带给了观众极致的视听体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无疑会提升观众的观影热情。
5.处理好与流媒体平台的关系
影院仍然是片方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流媒体平台也是片方发行的重要渠道。观众选择去影院还是在流媒体平台欣赏影片,这与院线窗口期长短有很大关系。目前电影业仍需要保持合理的院线窗口期,既平衡了影院和流媒体平台的利益,又能确保片方利益。也只有如此,才能保持电影行业的平稳发展,才能满足更多观影群体的需求。
6.开拓新的盈利模式
电影企业需要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发行放映业态,开拓新的盈利模式,打造电影消费新的场景。比如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电影”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展“2024年巴黎奥运会电视节目影院直播活动”,通过“预约放映”在全国近800家影院直播奥运赛事,其中乒乓球、网球等多项赛事的上座率接近100%,不仅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也是影院多元化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又如用“跟着电影去旅行”的理念,将电影的拍摄景观转化为文旅项目,从而扩展电影产业链的收益。比如北京文化拟开发密云东方山水国际电影文旅小镇项目,向影视与文化旅游深度结合方向进行拓展。电影业还有很多其他相关业务,如品牌授权、衍生品开发等,值得持续深耕。
7.加快电影走出去
我国有丰厚的文化遗产,有取之不尽的故事素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更多的国外观众感受中国文化独有的情怀与魅力,需要电影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要求电影人注重故事的国际化表达,加强与国际电影发行机构的合作,利用好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宣传推广渠道,使更多优秀的电影能够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提高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影响力。比如,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为电影海外发行做了有益的探索。
四、对市场的展望
2024年8月2日,国家电影局举办“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消费季”贯穿8月至10月,覆盖暑期、中秋、国庆等主要电影档期,各支持单位将投入超过3亿元观影优惠补贴,惠及全国电影观众,更好地激发广大观众的电影消费热情,促进电影市场繁荣。2024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丰富影片供给,支持以分线发行等差异化模式发行影片,促进电影关联消费。
虽然2024年上半年和暑期档电影市场票房不及预期,但长远来看,电影行业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有变。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影市场将很快复苏,再攀新高。中国电影人也将以实际行动在文化强国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票房数据来源于国家电影局、拓普数据、猫眼专业版、灯塔专业版,不同数据源数据会存在细微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