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石匾上大文章

2024-10-08马腾明

延安文学 2024年5期

匾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馨香幽远,常开不败。日前,赴横山考察采风,在“中国传统村落”王皮庄看到一块小小的石匾,拍照玩味,竟数日不辍。那么,三字匾额、十二个小字的题款,究竟有何引人入胜的文化韵味呢?

匾额在中国传统建筑物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宫殿朝堂到庙宇寺观,从皇家园林到民间亭台,从街市商铺到民居厅堂,或华丽大气,或质朴端庄,或木质或砖石,到处都能看到传统匾额。这不能不令人感叹,文以化人,竟无处不在。

在王皮庄,留有建于清朝后期的八大院石窑四合院,院落依山而建,上下四层,错落有致,结构精巧;观其地,临田畴而带清流,眺长城而广视野;踞大道可通南北,宜农商能汇财源。其主人为晚清的耕读之家——张氏家族。其中,八院之一的下房院西侧为三孔厢窑,中窑窑面上方正中嵌有一块长方形精美石匾。石匾约1200cm×60cm,边框凸出,中面凹进,边框有精雕细琢的花纹。匾额题字为阳刻楷体大字:“锦绣春”,上下题款为阴刻楷体小字,上款曰“道光上章摄提格”,下款为“梅月主人题”,均为繁体字。可以想象,在当年,主人为了让自己的宅院有“灵魂”,一定是不惜代价、煞费苦心的。那么,这寥寥15字,又表达了宅院主人怎样的理念、情感和期冀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上下题款:“道光上章摄提格”“梅月主人题”。“道光”二字显然是指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说明此宅建筑年代。“主人题”是指此石匾由主人创意确定或撰文。在这里,需注意传统匾额、摩崖和石碑加工制作中的三道工序,即撰文、书丹、勒石,撰文一般用“题”“撰”来表示,书丹多用“书”“书丹”来表记,勒石多由“刻”“镌刻”表明。这个石匾不大,不像文字较多的石碑,分别记述题写者、书家和刻工,所以只说“主人题”,但是不表明一定是主人书写的,此“题”只说明匾额正文内容是由主人确定的,具体书写多会请书法水平较高的人来完成。“梅月”是何意呢?“梅月”不是“梅园”“梅斋”“梅堂”之意,不是表达地方或者主人宅子的雅名,而是说明时间的,准确地说是表示月份的,“梅月”指农历四月,表明此时是一年中的梅雨季节。古人根据时序、气候、物候等变化,赋予十二个月许多雅称。比如,二月又称为“如月”“杏月”,五月称为“榴月”“蒲月”,九月称为“菊月”“玄月”,等等。

张氏下房四合院大的营造时段清楚了,即为清朝道光年间,宅子营造的月份也有了——农历四月。但是,最为重要的具体年份却没有找到。那么,这个秘密究竟隐藏在哪里呢?若无意外,应当就在剩下的几个字——“上章摄提格”里边。照理说,我国古代记录年份习惯于用干支纪年法,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为60组,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组合为“甲子”“乙丑”“丙寅”等60组,所谓“六十花甲子”,用来顺序纪年,循环使用。看字面,“上章摄提格”无法与诸如“甲子”“乙丑”等联系起来,倒是有点儿外文音译的感觉。

查阅典籍史料可知,上古三皇之天皇氏创制岁星名,以“岁”来表示四季转换周期,从上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谓之“一岁”。“岁”又名为“摄提”“太岁”,用以纪元。岁以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无穷无尽。但是,岁星名称为两字或者三字,干支组合在一起就是四五个字,不方便使用和记载,于是在实践中将其统统简化为一个字,组合纪年也只有两个字。简化前后的干支对照名称,在《尔雅》《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比如,《尔雅·释天第八》曰:“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于是,阏逢、旃蒙等十天干有了新名称,摄提格、单阏等十二地支也有了新叫法,因此也就有了“甲子”“乙丑”等简单易记的纪年名称。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原来“上章摄提格”不过是使用了原来的干支名称,“在庚曰上章”、“在寅曰摄提格”,“上章摄提格”就是“庚寅”年。

至此,我们完全明白了张氏下房院建于清道光庚寅年梅月,即道光十年(1830)四月。至于,摄提格、执徐、大荒落、敦牂等不符合汉语组词、命名习惯的疑惑,虽然在《淮南子·天文训》等典籍中有一些解释,但十分牵强,不能令人信服。可喜的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就此课题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比较有影响的是著名语言学家聂鸿音,他认为,这些不甚明了的叫法是藏缅语音译的结果。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多属藏缅语系,因此又进而认为其来源于天文历法较为发达的三星堆文化。比如,“摄提格”对应藏缅语的“虎(寅)”,与《尔雅·释天第八》“太岁在寅曰摄提格”相合;“单阏”对应藏缅语的“兔(卯)”,与“在卯曰单阏相合”。

接下来,再看看题额内容“锦绣春”所言何指?锦绣,原指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的、美好的事物,如锦绣河山、锦绣前程。锦绣春,描述的是百花盛开、春光明媚,期待的是生机勃勃、前程似锦。这当然是石窑四合院主人的初衷,是王皮庄张氏先人对安康富足生活的向往,对后辈们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期望。

“锦绣春”出自元末明初诗人郭钰(江西吉水人)的《奉和龙西雨自洪见寄》一诗:

青楼风月故相干,慷慨樽前舞地宽。

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昼静竹平安。

杉关旗鼓元戎胜,闽海舟车去客欢。

旧日交亲应有问,一蓑烟雨楚江寒。

郭钰生逢元末乱世,隐居不仕,一生窘困。著有《静思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作品多悲苦慷慨,四库馆臣认为其反映“残破郡邑事实,言之凿凿,足补史传之阙”。

其实,本诗中包含“锦绣春”的两句——“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昼静竹平安”常常被后世化用为楹联。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北岸有一二层小楼,面西向湖而建,名曰“夕佳楼”,其一层廊柱配联为:“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画静竹平安。”琅玕,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玉如珠,典出《尚书》;平安竹,意为竹报平安,典出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此联意为:春光明媚中,繁花似锦,牡丹花雍容华贵;宁静祥和里,嘉竹如翠,传报着平安信息。显然,楹联是对颐和园春景的赞美,也是对岁月静好、国泰民安的期许。

无独有偶,北京西苑惇叙殿亦有化用该诗句的楹联,可是它反映的时代变迁,令人感慨。惇叙殿曾为满清朝廷赐宴外藩王公贵胄之处,乾隆当年题有匾联:“睦亲九族:彝训念贻谋本枝百世;仙源长笃庆华萼一堂。”其中“本枝百世”“华萼一堂”体现了乾隆皇帝意气风发、共创盛世的志趣抱负。而百余年后的同治时期,礼部侍郎李文田再为此处题联曰:“锦绣春成花富贵,琅玕昼永竹平安。”由蒸蒸日上的康乾盛世到江河日下的同光中兴,本为彰显天朝恩威的欢宴之处,此时也只可勉强表达岁月静好、平安喜乐之意了。

当然,帝王贵胄和黎民百姓不同,前者借匾额楹联表达江山永固、皇权万世的愿望,而后者借诸如“锦绣春”“耕读”“勤俭”等匾额楹联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盼诗书继世、家业兴旺。

题额楹联,可以增加传统建筑物的视觉美感,可以用俊美而神奇的汉字提升建筑物的意蕴和气象,当然也能够彰显建筑物主人的品味格局和志趣抱负,这一切又会留下深深的时代烙印。品读横山张氏石窑四合院的“锦绣春”石匾,书法之俊秀、文辞之优美、意境之深邃,可以兼而得之。正可谓:一块百姓小石匾,牵扯文史诸多事。

责任编辑: 徐睿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