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新区鼓与呼
2024-10-08徐长玉
2012年以前,延安新区所在地还是一片矗立着33座山头的荒野之地。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延安人民便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创造,将这片山地变成了美丽宜居的新型城市。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横空出世,不管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还是外地来延的游客,莫不感到极大的惊讶,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延安新区在建设伊始曾因遭遇舆论风波的巨大冲击而险些“胎死腹中”。抚今追昔,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在新区遭遇巨大舆论风波冲击时,我曾竭尽所能为延安新区建设鼓与呼。
记得2013年9月初的一个下午,延安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约我到他的办公室,表情严肃地说:“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昨天专门给我打电话,说延安新区建设目前正遭遇着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波,市委市政府尽管高度重视,邀请了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在媒体上发声,但效果都不是很好。经过分析,大家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延安当地的干部群众上,因为外地的媒体对延安新区建设的负面报道,大都来自对延安干部群众的实地采访。所以,姚书记特别希望延安大学能够组织一些在当地有影响的专家对延安新区建设积极发声。考虑到你既是一名研究延安区域经济的专家,又是一名党外人士和政协委员,相对而言,观点应该更超脱一些,所以,学校希望你能站出来,为延安新区建设说点话,做点事。”
“王书记,关于延安新区建设目前遭遇的舆论风波,我是清楚的,并且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完全支持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延安新区的决策的。因为早在多年前,我就对如何破解延安老城区居住和出行拥堵的问题做过思考,我的设想是,削掉延安老城区周边的几座山麓,对延安老城区进行就地扩建。而目前延安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思路要比我的设想科学得多。因为按照我的设想,势必会对延安老城区的风貌,特别是老城区的革命旧址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太好了!你把你的观点详细地给大家讲出来,让延安的干部群众能够理解延安建设新区的必要性和意义就对了。”王书记高兴地说。
“王书记,不瞒你说,我对在电视上公开说出我的观点还是有顾虑的。因为在今年举行的延安‘两会’上,我就听到不少政协委员对延安新区建设颇有微词。作为一名还算年轻的市政协委员,我实在不愿意和大家唱反调,特别是在这个敏感时刻,我如果公开为市委市政府‘站台’,恐怕会遭到大家不必要的误解,以为我是在搞‘政治投机’。为此,在今年的延安‘两会’上,我曾公开表态,对延安新区建设保持沉默。”当从王书记的话中得知,市上领导希望延大专家能够在延安电视台上发声时,我颇有些为难地说。
“这就不对了。作为一名党外人士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本来就是你的职责嘛!现在新区建设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你发挥作用时,你却选择沉默,这能说得过去吗?这个事就这样定了。”王书记语重心长的教诲,令我茅塞顿开,并深深为自己明哲保身的态度感到自责。
第二天,在时任新区管委会主任贾珉亮、副主任李锦刚的陪同下,我和另外几位延大教授前往新区施工现场考察。几天后,陆续有几位专家接受了延安电视台的专访。由于我拟从经济学角度谈延安新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准备,所以我主动提出对我的采访推迟几天进行。
9月11日晚,在做了充分准备后,我如约来到延安电视台,就延安新区建设接受了电视台主持人郑兵的专访。
我先将事先准备好的文案交给导演。文案是针对引发新区建设舆论风波的若干颇具争议的问题而写的,包括:延安究竟有没有必要建设新区?延安新区会不会沦为鬼城或孤城?延安新区会不会占用大量农田?延安新区建设会不会拖垮延安财政?等等。导演看了我的文案后,当即决定放弃他们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方案。
当节目按照我的文案录制了一遍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导演和主持人说:“刚才是试着录的,咱们再正式录一遍吧。”
“刚才就是正式录的,效果很好,不需要再录了。”导演自信满满地说。
9月15日晚,延安电视台如期播出了这个专访。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专访居然是在延安新闻周末版中播出的,且这次新闻中,除了市委书记的一个活动报道和另外一个部门新闻外,剩下的便是对我长达12分钟的专访了。
公允地说,电视台的这个专访影响还是挺大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因为在此后一个较长的时段内,包括2014年的延安“两会”上,我遇到的不少熟人,包括政协委员就纷纷表示,他们认真收看了电视台对我的专访,并大多赞同我的观点。当然也有例外。记得一个政协委员就毫不客气地质问我说:“你不是说要对延安新区建设保持沉默吗?”
值得一提的是,延安大学对这个专访极为重视,校园网还以“我校教授徐长玉就延安新区建设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为题,发了一篇长达900多字的报道。全文如下:
2013年9月11日,我校财经学院教授徐长玉做客延安电视台,就延安新区建设接受了主持人郑兵的专访。
在访谈中,徐长玉教授首先对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从延安旧城先天不足的实际出发,本着为延安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和主动对中共延安十三年革命历史文物予以保护和修复的愿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开展延安新区建设的决策,表示了肯定。其次,徐教授指出,延安经济社会能否长期向好发展,关键取决于延安能否有效地实施资源带动、城镇带动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延安能否通过新区建设,为延安有效实施上述三大战略创造最优条件,打造延安经济的新增长极。从这个角度上说,延安新区建设对延安经济社会长期向好发展意义重大,十分必要。再次,徐教授认为,与全国其它地方新城建设相比,延安新区建设呈现出造地的性质、扩建的性质和搬迁的性质。所以,延安新区既不会占用大量农田,也不会沦为孤城和鬼城。此外,徐教授还专门针对社会上就延安新区建设是否会拖垮延安财政的争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延安新区建设不仅所需资金有限,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予以解决,所以不存在让延安债台高筑,或拖垮延安财政的问题。一是延安市在过去10多年里,财政状况一直比较好;二是延安新区建设的成本较低;三是延安在新区建设中通过平山填沟所造的10万亩建设用地,本身就是一笔巨额的财富;四是当延安旧城的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搬迁至新区后,其旧址转让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同样可以用于新区建设;五是招商引资也是延安新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资金源。最后,徐教授对延安市出于保护和修复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革命历史遗址而建设新区的举动做出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延安新区建设尽管有利于延安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护和修复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历史遗址,有利于开展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区建设是延安人民继革命战争年代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巨大牺牲之后,再次给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全国人民和党中央理应通过政策和资金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延安新区建设,共同守护好、建设好延安这一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
受本次专访“成功”的激励,我又写了一篇《延安新区建设的经济学思考》的理论文章。10月1日,《延安日报》用半个版面全文发表了这篇长约5000字的文章。之后,延安市政府研究室网站进行了全文转发,中共延安市委机关刊物《延安工作》予以了全文转载。后来,我从知网中发现,研究延安新区的多篇经济学论文都参考了这篇文章。
很快,我又萌生了一个念头:举办一次延安新区建设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能为延安新区建设鼓与呼。
说做就做。我利用担任延安市政协委员、延安民进副主委和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所积累的人脉,迅速向各有关部门、各界别和各知名专家发出邀请,并于当年11月16日在延安大学图书馆举办了“延安新区建设研讨会暨图书馆首届学术沙龙”。来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延安市政协、延安市委政研室、延安市政府研究室、延安市委党校、《延安日报》社、宝塔区政府的40多位研究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研讨和交流。
在上午的会议上,时任延安新区管委会主任贾珉亮首先介绍了新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与进展情况。随后,延安市政协副主席郭必选,宝塔区区长严汉平,延安市政协常委、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小兵,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讲师何磊等,分别从历史、文化、哲学、经济学以及国外新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新区建设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并分别就新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提出了建议。
下午,会议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张纯厚,马列学院教授王东维,经管学院教授崔平、鲁东宁、李瑜,档案馆馆长曾鹿平,校史办副主任王延雄,陕西顺达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所长王俊平,延安市委政研室主任邓世宏,延安市政府研究室主任齐应凯,民进延安市委副主委张宝泉等,先后围绕新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踊跃发言,主要提出了正确处理延安新区建设与县城建设的关系、在延安新区建立中国石油博物馆以提升新区的文化品位、加强新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注重延安新区建设的宣传、注意从细节上培育和完善延安新区功能特别是在建筑上要体现陕北历史文化特色、把包括新区和旧城在内的延安打造成“中国圣城”、重视提升延安新区的人气指数等对策建议。
令人格外感动的是,由于中午还有公务要处理,为了不耽误继续参加下午的会议,贾珉亮主任、李锦刚副主任甚至没来得及吃会议准备的自助餐,而是在路上顺手买了两个肉夹馍,边吃边走,风尘仆仆赶到会场,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并饶有兴致地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研讨会同样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不仅延安大学校园网以“我校召开延安新区建设研讨会暨图书馆首场‘学术沙龙’”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延安电视台、《延安日报》和宝塔区电视台等媒体也作了报道,特别是此次会议所征集的20多篇学术论文,有多篇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
如今,每当我漫步在宽敞、明亮、便捷、整洁、美丽的延安新区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对当年以巨大的气魄和高超的智慧做出“中疏外扩、上山建城”英明决策的延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致以崇高敬意!一批又一批延安新区的建设者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巨大勇气,顶着重重压力,克服千难万苦,一步一个脚印,把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变成美好现实。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同时,我也每每为自己也曾竭尽所能为新区建设鼓与呼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责任编辑: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