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通用设计 创新融合教育实践
2024-10-08江洁
[摘要]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着力实施融合教育,以听障学生小A的融合教育案例,展示了通用设计原理的实效性。以创新空间布局、优化资源应用和个性化学习策略为依托,改善教育教学体验,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通过同伴互助活泼的教学方式,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高段语文;融合教育;学习通用设计;听障儿童
一、听障学生小A的基本状况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五年级,有一名特殊学生——小A。由于听力障碍,他不同于大多数同龄人,他的世界相对而言是沉默的。小A的听力有限,这使得他很少在课堂上说话,与同学们的互动也相对较少。然而,他的家庭为他提供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在努力帮助他适应这个听觉不完整的世界。对于学校方面来说,融合教育理念强调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被安置在普通学校,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采取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策略。
我们对学习通用设计原则进行深入研究,旨在给予小A这位特殊学生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设计既满足特殊学生,又符合大多数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这位特殊学生。这样做,既是为了创造班级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的学习环境,又有利于班级所有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小A的教育案例中,我们通过具体而微的案例研究来探索如何在班级中实施这些策略,包括空间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过程的创新、作业布置的个性化等,促使像小A这样的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与其他学生一起成长,从而真正发挥融合教育的作用。
二、融合教育中的学习通用设计分析
在讨论综合教育中的“学习的总体设计”时,我们首先需要定义它的概念。学习通用设计是一种基于学生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一思路源于罗恩·马克斯教授在1974年提出的“通用设计”。它的核心是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学习环境,使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通用设计”这一理念已被普遍认同,但在教育领域的实际运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必要的资源、难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等。另外,教育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显然,“通用设计”在教育领域的实际运用还有待探索。
三、听障学生教学实践:空间布局、资源应用与个性化学习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在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贯彻“学习通用设计”原则,以创新的教学材料和合理的评价方式来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有效的教学框架,从而为所有学生,特别是听障学生小A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一)创新空间布局
空间的重构。为了使听障学生有更好的课堂接受度,我们不是仅仅对物理位置进行调整,而是对教室空间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以满足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通过增加视觉辅助设备,如高对比度的视觉提示牌,同时保证教室内光线充足,由此提高听障学生的课堂接受度。
视觉中心的布局。在课堂教学中,让听障学生始终处于教师视线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利用无线通信设备,如微型耳麦和接收器,保证即使相隔较远,也能与听障学生保持联系。另外,在部分课次的教学中,可将教室座位布局设计成半圆形或者马蹄形,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老师和同学,从而加强师生、生生间的视觉交流。
声学环境的设计。为了使听障学生对教师的指令和同学的回答有更好的感知,教室的声学设计在考虑回声和消除背景噪音方面要有所侧重,从而排除外界杂音干扰,使听障学生更聚焦于课堂之中。
kttmzcW+1JM2ZU94RUg1ReG69ldsCy2XI37GvwXp6UA=(二)优化资源应用
1.建立同伴支持系统
为了保障听障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通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同伴支持体系来实现。具体而言,听障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或者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为听障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社交环境,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护友谊,提升自我价值感。
2.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除了传统的教学资料,为了便于听障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我们还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听障学生的辅助授课内容进行创新开发,以期丰富课堂呈现方式,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引入了触摸式电子白板、有声书、语音识别软件等辅助工具,为听障学生提供学习上的个性化支持,以促进听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通过落实以上措施,营造出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全班学生,包括这位听障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样,既对听障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又让全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显著提高。
(三)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调整
在融合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还要保证他们在学业上与其他学生保持同步。为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个性化调整,尤其对于小A这样的听障学生,要个性化地重设教学目标,使之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实现,最终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具体到小A个人的情况,鉴于他在语文学习中的理解与表达方面可能会遇到不小的困难,我们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上划分了若干个层次,从基本的字词掌握到复杂的语言运用,每个层次都配有清晰的、可达成的目标。以认字环节为例,普通目标为会认“舅、斩”等16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厌烦”等词语;小A专属个别化目标为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会认“舅、斩”等16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3个生字,在同学的支持下掌握“津津有味、厌烦”等词语。
通过完成这样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定期评估,我们可以确保听障学生在融合教育环境中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达到和正常学生近乎相同的学业目标水平。
2.同伴支持系统的推进实施
这样的一个支持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为听障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他人的学习伙伴。例如,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帮助听觉障碍的学生理解通过视觉呈现的信息,而动觉型学习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听障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这种互助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特殊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
(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准备合适的教学材料,如生字卡片、图片、视频等。
【案例】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将相和》课本剧表演。学生六人小组分工合作,充分研读课本内容,体会人物性格和文章情感,同时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擅长写作的写剧本,擅长表演的排节目。小A因为听力障碍,不善语言表达,性格内向,但是擅长制作手工,所以在组内承担道具准备工作。在活动中,他克服害羞心理,和小组其他同学默契配合,精心准备的道具也获得了小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2)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新词汇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学习。
【案例】笔者轮流安排班上学生做小A的“助学小伙伴”。遇到学习困难时,“助学小伙伴”可以给小A分享他的笔记,给他一些提示;当小A在阅读课文时,“助学小伙伴”给予眼神、手势上的支持,从而帮助他读通、读顺课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助学小伙伴”对小A及时做出提醒。
(3)共同帮助:促使学生组建团队,每个团队内部分工明确,如“解释信息者”“示范行动者”等,以支持彼此的学习。
(4)课后评估:教学结束后,教师征集学生的反馈,以了解他们的课堂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充分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关注特殊需求学生的需要,也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实现了理想的融合教育生态。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通用设计理念,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学习通用设计理念下的融合教育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呈现、行为表达、参与方式,使不同背景、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的学生,包括特殊学生,都能达成理想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