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劳动课程:涵育学生美好闲情
2024-10-08王春艳
[摘要] 构建“美好闲情”校本劳动课程,能充分发挥劳动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作为教师,要让“美好闲情”校本劳动课程走向快乐、走向综合、走向常态。通过构建快乐的、综合的、长程的“美好闲情”课程,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 劳动教育;劳动课程;美好闲情
劳动是人类确证自己类本质的一种实践形态。劳动不但包括身体劳动,而且包括心灵劳动。劳动应当是人的身体和心灵融合、融通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加强身体感受,激发思维能力、想象力、好奇心等。可以说,这样的劳动具有一种诗化特质。基于此,江苏省如皋市李渔小学尝试开发并实施“美好闲情”校本劳动课程,旨在打造劳动教育的新样态。
一、构建快乐的“美好闲情”课程
劳动不应是机械的、盲目的活动,而应是学生心灵参与的具身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地看、动情地听、深入地想。如此,学生就能在劳动课程中诗意地栖息,学生的生活就是诗一样存在的生活。构建快乐的“美好闲情”课程,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让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劳动”转为“我要劳动”;要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让劳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我们在一年级开展了“整理书包”主题劳动课程,包括书包的整理、课本的整理、作业簿的整理、检测纸的整理等;在二年级开展了“系红领巾”主题劳动课程,在劳动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三年级开展了“系鞋带”主题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不但学会系鞋带,而且学会穿各种衣服;在四年级开展了“缝制纽扣”主题劳动课程,锻炼学生的小手,让学生的小手变得更加灵巧;在五年级开展了“水果拼盘”主题劳动课程;在六年级开展了“包水饺”主题劳动课程。
纵贯小学全周期的“美好闲情”课程让劳动联结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具身参与劳动,让校本劳动课程真正成为涵育学生美好闲情的课程。学生通过具身参与劳动,在不经意间加深了对恬静、美好生活的认识,产生了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更愿意参与劳动。
二、构建综合的“美好闲情”课程
劳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切身体验。学生劳动的过程往往不是单一课程知识的展现,而是多门课程知识的整合。为此,教师要尝试构建综合的“美好闲情”课程,要在劳动课程中融合跨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甚至融入跨学科知识。作为教师,要设计并开展内容丰富、梯次有序、涵盖不同学生专长、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美好的闲情体验。
在构建综合性的美好闲情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打开多门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不仅带领学生去扫墓祭奠英烈,而且融入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涵盖语文、美术、体育、劳动等多门学科。通过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得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强健体魄。
下面,以清明节的“杨柳摊饼”劳动为例,具体谈一谈“美好闲情”综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杨柳摊饼”融合了清明节的习俗,涉及杨柳的采摘、用料的配比、杨柳摊饼的成本计算、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营销的体验实践等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实践性。在带领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精心准备杨柳、面粉、油、盐、葱花等。在做杨柳摊饼的过程中,学生各显其能,家长也会全程协助,让学生的劳动实践有条不紊。由此,做杨柳摊饼这一项目,不仅是“有意义”的劳动,更是“有意思”的劳动。学生在劳动中放慢生活节奏,熟练地运用厨具,开展烹饪劳动,共同演奏出一支厨房“协奏曲”。烹饪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成果的评比,让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我们还专门开辟了“样品区”“品尝区”“投票区”,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体验传统的美食文化,真可谓“舌尖美味齿留香”。同时,在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让学生留住记忆,传承文化。
对于“美好闲情”课程而言,我们希望学生在劳动课程中享受生活。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即学习,劳动来赋能。在劳动实践中,学生的手脑紧密结合,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同步,思维爬坡与双手劳动相随,一种由劳动衍生的喜悦之情经久不消。
三、构建长程的“美好闲情”课程
劳动教育具有长期性、多维性和融通性等特点,劳动教育的长期性是指它是一项永恒的教育。为此,我们突出“美好闲情”校本劳动课程的长程特点,让劳动教育在小学全周期发挥育人的作用。在“美好闲情”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着力打通个体劳动、群体劳动、社会化劳动的界限,让课程真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例如,我们在学校东南角开辟了“种植园”实践基地,旨在引导学生开展持之以恒的劳动。我们为学生划分了许多的种植性的区域,将种植园命名为“嬉耕园”,带领学生翻地、种植、浇水、施肥。学生在劳动中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共同体验着挥洒汗水的畅快和田园种植的乐趣。构建长程性的美好闲情课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常去照看种植园中自己种植的植物。一段时间后,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他们有的用相机将劳动成果拍摄下来,有的制作了一段劳动成果讲解的小视频,有的撰写了有关美好闲情劳动的日记……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长程性的美好闲情的劳动课程构建实践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经验总结,以及劳动中的创意创想。
综上所述,构建“美好闲情”校本劳动课程,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开发权利,要充分彰显学生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校本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高品质的校本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劳动育人的理想样态。
[参考文献]
[1]姚正燕.承继耕读文化传统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J].生活教育,2019(10):24-26.
[2]梁烜.中小学如何开展考察探究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考察探究”主题解读[J].人民教育,2018(Z1):54-58.
[3]章振乐.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20(04):63-64.
[4]卓晴君.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J].创新人才教育,2017(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