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

2024-10-08吴春园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8期

[摘要]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是多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提问的方式、效果等不一定尽如人意。主问题设计具有整体性牵引力、生本性凝聚力、高效性主导力、扩张性生成力等特点,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能有效改善低效的课堂提问现象,让课堂灵动、高效起来。本文旨在对主问题教学的原因、概念、特点等进行探索,以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主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改倡导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呼吁学生阅读权的回归。为此,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方式、理念及思路等都需要革新。主问题在语文课堂上能展现其独有的教育科学性和教育艺术魅力,合理的主问题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文本、发散思维,最终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主问题的内涵

特级教师余映潮指出:“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就是‘主问题’。”特级教师陈剑峰指出:“主问题是引导课堂教学进程的问题,它应该是提纲挈领、可以指挥‘千军万马’、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牵引力大、覆盖面广的好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界定主问题,都给出了相近的说法。其实,主问题的核心在于对“主”的理解,这里的“主”可理解为“最重要”“主干”“主线”,区别于“全部”“辅助”“次要”“子(问题)”“一般性”;主问题的关键落地点是有效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主问题是教师根据文本、生本确定教学目标后,在课堂教学中,能串起教学任务、深入探究生成的主干问题或中心问题。

二、主问题的特点及设计探索

1.整体性牵引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中整体把握课文框架,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主问题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它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从教学全局、宏观出发,多角度研读文本后对文本进行的整体性凝练。主问题旨在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换言之,主问题就像蜘蛛网,由点到线,再到面,串联起众多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习过程更清晰、更聚焦、更轻松、更愉快、更有效。

对于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文,寻苏州园林之美,这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主问题:苏州园林到底美在哪里?这个主问题的设计立足课文整体,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字斟句酌,探寻并品味苏州园林的美。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下不难发现,苏州园林之美主要美在风景,美在叶圣陶先生的文字。

2.生本性凝聚力

课堂理应属于学生。真正的课堂要让学生拥有多种体验和经历。主问题凝聚力强,覆盖面广。设计主问题并开展教学,要考虑到实际学情,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由此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审美素养的主阵地。主问题的设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充分体悟语文学习过程的成就感和创造感。教师以主问题为抓手,营造积极参与的课堂绿色生态,形成团队凝聚力,吸引学生持续探究。

对于七年级上册《诫子书》一文,在学生课前预习及当堂朗读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主问题“诸葛亮告诫了儿子什么”。于此,笔者组织学生再次潜心阅读文本,思考、探讨、提炼相关信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积极活跃,汇报展示精彩纷呈——“告诫儿子要珍惜当下大好时光”“教诲儿子要修身养性”“期望儿子要志存高远”“告诫儿子要刻苦学习”“提醒儿子要静思反省”……这个课例的主问题设计旨在给予学生思考及表达的空间,以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话敢说,说得好。

3.高效性主导力

教师要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思维的窠臼,展示主问题设计教学的魅力,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主问题有着丰富的知识暗示,体现了教学思路、教学层次,对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教学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笔者设计了“邹忌采用一种什么方法向齐王进谏的?请用一个字回答”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讽”字进行学习。牵一“讽”而动全篇,由“讽”切入,抓“讽”探意,接着品“讽”之艺,感受士人之风骨,最终悟“讽”之效,明其现实之义。整个课堂以“讽”字串联始终,提纲挈领,主导全篇,一气呵成。

4.扩张性生成力

设计有价值的主问题,既直接指向文本精神内核,也具有强大的拓展性、延伸性,能够促使学生细心阅读、积极探索、大胆思辨。主问题的设计能传授给学生程序性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此,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有效培养了语文核心素养。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文的教学,在“品读·质疑”环节,学生提问活跃,有学生提出:“‘孔乙己’是中心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如此称呼他?”此时,笔者顺势而为,灵活地将这个提问作为本课教学中的主问题,提出课堂学习任务“请同学们一起回到课文中寻找‘孔乙己’名字的由来”。经过适时引导,学生们交流发现“孔乙己”原来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似通非通文字里,给他取的绰号。于是,笔者进一步追问:“他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姓名,这可以让我们看出什么?”通过两次适当的追问,将“孔乙己”这一被人们鄙视、地位低微的读书人形象展示出来,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腐朽、黑暗、病态的封建社会中小人物悲惨的命运。面对学生课堂上对学习内容深入探究而产生的疑问,笔者紧扣文本,挖掘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思考,组织推进教学。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8(03):27-29.

[2]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中学语文,2011(07):3-5.

[3]陈剑峰.名师工程创新语文教学系列·中学语文:名师问题群教学模式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