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宪法教育课堂活动设计

2024-10-08王静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8期

[摘要] 深度学习是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宪法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课堂教与学的实践支撑。以“坚持依宪治国”为例,教师应认真研究学情,确定适切的学习目标,关注时政热点,设计复杂真实的教学情境、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辨思明理过程中帮助学生多角度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促进深度参与、深度感悟、深度理解、深度思考、深度反思,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深度学习;宪法教育;课堂活动设计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积极思考将内容内化,学生建立与完善自己的认知,最终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促进思维的生长。实际上,理解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创造新的观念,是深度学习的根本出发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宪法专册学习,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教育,培养宪法精神。宪法专册的内容专业性强、理论深,学生比较难理解,而传统课堂上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讲授为主,教师的主导性倾向很明显,极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

下面,以八年级下册“坚持依宪治国”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体现深度学习的活动,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深刻思考,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内容正确地做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核心素养落地、扎根。

一、把握学情——深度学习的起点

精准的学情分析对深度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情分析越精细,深度学习往往越有效。“坚持依宪治国”这一课是在前面课时学习的“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基础上,继续阐明宪法是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之前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过“宪法是根本法”,主要以故事的形式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功能等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进入初中阶段,通过学校宪法周宣传活动——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学生对宪法地位、宪法与“我”的关系等认识也得到了强化,但往往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八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正逐渐提升,对事物的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思考与解答“是什么”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什么宪法是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更具本质性的问题,从而深化对坚持宪法至上的体悟,树立宪法信仰,培育宪法精神。

基于学情,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定为,厘清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分析论证宪法是根本法的具体原因,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坚持依宪治国的深层次逻辑,明确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进而将宪法作为自己的行为活动准则,坚持宪法至上。

二、情境激趣——深度参与的催化剂

兴趣是激发深度学习的好老师,当学生对宪法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的课堂专注力、凝聚力会得到提升,愿意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学开展互动,主动思考和深入理解宪法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执教“坚持依宪治国”时,首先以数字竞猜的趣味游戏导入,呈现1954、1982、4、5、12.4、NO.1等数字符号,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思(见表1)。

简短的数字竞猜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复习了宪法的基本常识,又聚焦了核心问题——宪法何以为“1”(根本法、最高权威),如何为“1”,开启宪法之旅,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趟宪法之旅中,笔者积极创设法律家族聚会的学习情境,在聚会开场之时,自然地引出各法律的自我介绍(均来自该法律的第一条),邀请几位学生做朗读介绍,其他学生则倾听并猜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见表2)。

除了邀请学生猜一猜法律名称外,笔者还追问它们的自我介绍还有哪些共同点。学生踊跃分享:这些法律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这些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笔者顺势邀请学生以第一人称为幕后主角——宪法做自我介绍,主要围绕自己对“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理解和宪法目录两个方面来展开。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和互动交流,通过这一过程,他们了解到宪法规定的是根本性、全局性的内容,初步感受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三、辨思明理——深度理解的核心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质疑、推敲、反思、修正以加深对内容的深层理解。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非常喜欢以案说法,一个好的案例,有助于传达其中的法律理由、法律推理和法律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精神。

在执教“坚持依宪治国”这课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典型案例“交警这样查手机,可以吗”。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1年11月24日审议通过了《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其中,第七十六条是这样规定的:因调查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查阅或者复制有关单位记载过往车辆信息的资料,以及车辆维修单位维修记录和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通信记录,必要时可以依法提取和封存相关信息、资料,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如实、无偿提供,不得伪造、隐匿、转移、销毁。

第一步,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对该问题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通过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是可以的,一是出于对法律条例的朴素信任,二是认为出于调查交通事故的需要,目的是高效地解决问题,所以是合理的。

在学生互动分享后,第二步,笔者呈现宪法第四十条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此时,要求学生结合宪法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再次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三步,学生在质疑与修正中最终做出“该条例是违背宪法”的准确判断。因为宪法里面明确规定的是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该条例讲的是调查交通事故案件的需要,两者条件不一致;宪法中讲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或者检察机关,该条例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两者主体不一致;宪法强调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才可以,该条例只说“可以查阅或者复制”,其程序也不符合。

在以案说法的分析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法律的严谨与严肃,深刻理解了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明确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保障宪法实施。

有效追问是深度学习重要的提问技术。就此,笔者继续追问:既然宪法这么神通广大,法律家族还要其他法做什么呢?靠它一个宪法就可以了。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请说明理由。

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不难,但缺乏证据支撑,辨思明理重在理。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又是通过哪些法律把它们具体落实的?此时,在座的法律家族的成员可以继续现身说“法”,如宪法规定对儿童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就规定了“六大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防线;宪法规定受教育权利,教育法就规定了国家教育制度、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师资的建设、经费的投入等保障公民享有该权利。

通过辨析明理,学生深度理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是对宪法的具体实施与落实,它们共同组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筑牢法治保障。

四、实践活动——深度思考的主阵地

深度学习旨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反馈学校的宪法宣传日活动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国旗下讲话或者是班会课上的简单讲述宣传。由此,笔者设计了活动一:宪法宣传活动方案设计。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学习、宣传宪法你我有责。现邀请你设计一份宪法宣传活动方案,参与今年学校宪法宣传日活动方案征集(见表3)。

学生分小组初步完成活动方案设计并分享,笔者基于学生分享的方案,进行指导与细化。

活动二:我是宪法解说员——走进宪法背后的故事。

请从下面表4中选择1—2份材料,为宪法制作一份解说词。

通过设计宪法宣传活动方案、为走进宪法背后的故事准备具体的解说词这些真实的任务,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宪法是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宪法强调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凸显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保障宪法长期稳定。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理解宪法是根本法背后的具体原因,同时也构建起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逻辑链。

五、关注热点——深度感悟的升华

时事政治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材料、重要的文本,它不是简单的时政新闻阅读,而是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剖析。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科学的分析。执教本课时,正值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课堂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关注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在下一课时上交流。

学生分享了“两高”报告的重要内容,如最高人民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坚持能动司法,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国各级法院收案4 557.4万件,结案4 526.8万件;全国检察机关共办案425.3万件,批捕72.6万人,起诉168.8万人,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从“两高”的工作报告中,学生深入理解了宪法第五条的法治精神,从事实中感受到宪法的权威性,它是根本的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从而在关注社会热点中增强宪法认同,树立宪法信仰。

六、学习评价——深度反思的机制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带来反思,引领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在课堂中,笔者除了及时给予学生言语的鼓励与肯定外,也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论、追问、更正、查核、延伸、扩展等方式来评价反馈,同时制定了评价量表开展多元评价,以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见表5)。

综上所述,指向深度学习的宪法教育是教与学统一的关系,教学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或教师围绕学生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建关系,在教学集体中发展个体的活动。在宪法教育课例中,笔者通过创设深度学习活动,从准确把握学情、情境激趣、实践活动、辨思明理等方面出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由具体的教师、学生围绕具体的学科知识开展的互动活动,由于教学的具体要素及其具体组合的不同,教学有无限丰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胡定荣.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变革应辩证处理三对矛盾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22(09):58.

[3] 王锴.合宪性审查的中国实践[J].领导科学论坛,2020 (22) :3-21.

[4]任春年.从经验到规范——地方立法特色及其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