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口岸经济迸发新活力

2024-10-05单冬辉

科学导报 2024年65期

根据陕西海关统计,2024年1~7月,陕西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638.69亿元,其中出口总值1776.73亿元,进口总值861.96亿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在暑运期间(7月1日~8月31日),机场保障了6.2万架次航班,运送旅客921.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7.9%;货邮4.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3%。2023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137.12万人,货邮吞吐量为26.58万吨,反映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2023年已实现显著增长,2024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陕西出口商品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包括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太阳电池、汽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等高新技术产品。1~7月,陕西省出口机电产品1508.22亿元,同比增长18.82%;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015.89亿元,同比增长5.42%。进口商品主要以集成电路、能源矿产品为主导。1~7月,陕西省进口机电产品590.60亿元,同比增长23.13%;进口高新技术产品560.63亿元,同比增长24.5%;集成电路433.64亿元,同比增长47.15%;进口金属矿及矿砂产品56.06亿元,同比增长47.15%。

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口岸建设,通过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吞吐能力,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推动榆林陆路货运口岸、西安新筑铁路货运口岸等建设,形成了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主导的口岸新格局,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打造高效的国际贸易通道,累计开行量超过2万列。2023年上半年,“长安号”累计开行2619列,共运送货物249.3万吨,同比增长46.2%。截至2024年8月13日,中欧班列本年累计开行突破3000列,开行量、重箱量和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西安咸阳国际级机场三期扩建工作稳步推进中,计划在2024年底建成,2025年投入进行试运行。该项目预计投资10.5亿元,是陕西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加速构建海陆空“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设施。扩建工程完成后,机场将拥有4条跑道和4座航站楼,进一步提升机场运营能力。陕西“单一窗口”已涵盖22个类别共819项国家标准服务,年内已处理超过25.22万份货物报关单、14.97万份舱单和1.16万份运输工具申报,显著提升了陕西省对外贸易的便捷性。陕西省目前建设运营7个综合保税区,排名全国第六。2023年1~5月,全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960.28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比重过半,为55.61%。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省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高达2101.9亿元,占据全省外贸总额过半,比重达52%,以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超过一半的进出口值,这一数据凸显了综合保税区在推动陕西省对外贸易增长中的显著贡献和重要地位。

陕西省通过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的便利化通关服务,优先保障外向型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同时出台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快5G网络覆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健康医疗服务能力等,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全面利用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多功能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流程,提高货物流通的效率。鼓励各市围绕提升省、市重点产业链,引进外向型企业,构建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核心,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两翼的外向型产业集群,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和贸易繁荣,引导相关县(市、区)及产业园区发展外向型产业,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的口岸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陕西省积极贯彻外商投资准入政策,激发外资参与省内高端装备制造、基础电子元件、核心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同时鼓励在陕设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当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一定金额的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省级政府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最高可达1亿元。同时,对于新设外资总部、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机构,也提供奖励支持。激励省内各县级行政区及产业园区对外来投资的外向型产业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助力这些企业在研发创新、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工作上增加投资力度。优先保障外向型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提供担保增信支持,降低担保费用。在经开区、高新区等载体培育外贸新业态经营主体,引进配套服务企业,构建新业态生态圈。鼓励传统企业借助前沿信息技术提升外贸业务,通过优化贸易流程、增强创新设计能力、实施智能化制造以及拓展跨境电子商务营销,以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激励企业投身于海外仓储设施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贷款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强化全球仓储网络的布局和效率。激励企业采用多样化策略减少融资开支,推动支付结算服务的创新,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助力西安申报成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城市,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综合性交易服务平台。利用政策资金的激励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外贸领域的创新业态和模式中,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到位实施。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创新驱动和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提升口岸功能,推动陕西省外贸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增强外贸的综合竞争力,同时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外贸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陕西内陆口岸建设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陕西内陆口岸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B58)。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