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人民观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
2024-10-05乔明亮
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让人民生活幸福看作为“国之大者”,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不断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独具时代特色的习近平人民观。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人民观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时刻站稳人民立场,紧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一、习近平人民观的丰富内涵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并在推进群众工作发展的不断实践中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把党同人民群众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提到了新高度。在这个过程中,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发展要求的习近平人民观逐渐形成,并具有符合时代需要的丰富内涵。
其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主体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表明了党坚定的人民立场。首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牢牢巩固人民立场不动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正确的“公仆观”,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谋幸福;其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充分体现了依靠人民的重要性。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并明确提出要“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以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最后,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作为我们党的执政之本、国家发展的力量之源,在我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所以人民就应该共享到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了我们党真切的为民情怀。
其二,是坚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的人民利益观。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政权性质的根本问题。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自觉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坚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就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人民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得到巨大改善,彰显出我们党对实现人民幸福这一目标始终如一的坚守。
其三,是坚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人民评判观。习近平总书记将今天中国的发展比喻为一场考试,并明确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首先,“时代是出卷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两个大局”之间纵横交错、相互影响,这也给我们党带来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时代给我们出的新问卷;其次,“我们是答卷人”。早在1949年党中央进入北平的前夕,毛泽东就曾明确提出“进京赶考”这一历史命题,指出希望“考出个好成绩”。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仍把我们党看作“考生”,展现出我们共产党人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彰显出我们党对肩负回答历史问题这一责任的清醒;最后,“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群众是发展成果的直接享受者,因此也是发展成果的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百姓口碑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真真切切地为人民做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在“评卷老师”那里获得一个好成绩。
二、习近平人民观的时代价值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外化于行动,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习近平人民观,并且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其一,习近平人民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的新境界。一方面,习近平人民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思想,在应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提出要紧紧依靠人民,并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等新的论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习近平人民观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人民观既与党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又结合新时代新课题在实践中将党的群众路线予以创新。其把国家的发展细化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强调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重视个人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拓展了群众路线的实现方式。
其二,在实践中坚持习近平人民观,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调要增强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热情,并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并在实践中时刻践行习近平人民观,我们可以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可以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殷殷赤子之心,从而加深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在实践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三,在实践中坚持习近平人民观,有利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方面,习近平人民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人民观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调整为人民群众工作的思路。不论形势怎么变化,都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规定了唯一的道路:那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专注实现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美好生活不断奋斗;另一方面,习近平人民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人民群众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力量源泉,只有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团结起来,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可能。从这个层面上看,习近平人民观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从而提供了前进道路的科学指南。
总之,习近平人民观中所蕴含的鲜明的人民主体观、人民利益观及人民检验观,彼此间是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党与人民的关系的科学指引。
三、结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且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望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践行习近平人民观,始终把人民利益当作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