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地入选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2024-09-30
[本刊讯] 地质遗产地是指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2024年8月25—31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有3处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
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火山灰保存下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是一处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该成煤森林在生长时被倾泻而下的火山灰保存在现今的内蒙古乌达煤田两个煤层之间。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个成煤森林的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成煤森林。在这里植物残骸以异常完整的形态被保存下来,部分结构矿化保留了植物内部特征。科研人员已在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发现植物化石50余种,表明了该时期成煤森林的高度多样性和演化程度。
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首次发现于1998年,但直到2003年才被识别出是火山成因。国际科学界对该地质遗产地的深度研究仍在继续。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
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盆地自流井背斜的东北端。四川盆地是中国南部上扬子地台著名的红色盆地,表面出露有一套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陆相地层。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厚约180米,为中侏罗世下沙溪庙组,由湖泊和河流碎屑沉积组成,主要为紫红色泥岩,夹黄灰色或灰绿色中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恐龙化石集中在3~5米厚的灰绿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分布于下沙溪庙组的下部。到目前为止,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72年首次被发现。此后建立了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亚洲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已于2008年入选自贡世界地质公园。
桂林喀斯特——大陆型塔状岩溶(峰林)的典范
桂林喀斯特位于南岭构造带中部,以秀美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代表,发育了典型的峰林和峰丛地貌,是全球塔状喀斯特的模式地。桂林喀斯特发育于地层产状平缓、岩层巨厚而纯净、厚度达3000米的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的石灰岩中。受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发育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充沛的降雨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岩溶发育,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支撑桂林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馨 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