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再哭泣的睿睿

2024-09-30王静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8期

一、个案背景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有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老师和一定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压力。初入幼儿园时,幼儿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具体表现为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是拒绝进食,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新学期开始,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幼儿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分离焦虑的症状,这一点在睿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每天早上,睿睿来到幼儿园,总是抓着爸爸的手不愿放开。当老师把他从爸爸怀中接过时,他会不停地哭闹,拼命用脚踢来踢去,试图挣脱老师的手,冲着爸爸离开的方向不停地哭喊着:“我要爸爸!我要爸爸!”有时,他断断续续能哭一整天。不仅如此,他还常常独自坐在角落里,不愿意跟其他孩子玩,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半年。

二、原因分析

经过剖析,教师认为睿睿的分离焦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心理原因。幼儿在初入园时,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在入园之前,睿睿整天都和亲人待在一起;进入幼儿园后,睿睿不得不和亲人分离,一整天都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同伴和不熟悉的环境,这让睿睿产生了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 家庭原因。睿睿父母平时忙于生意,很难抽出时间陪伴他。有了妹妹后,妈妈对他的关注就越来越少,睿睿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变得更加依恋爸爸,也更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注。

3. 幼儿自身特点。睿睿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不爱和同伴游戏,常常独自坐着,这使得睿睿的分离焦虑更加严重。

三、解决措施

行动一:借助游戏转移注意力,减缓幼儿对家人的依恋

睿睿的哭闹现象比较严重,而玩具是孩子最喜欢的物品,于是我们决定用玩具和游戏来转移睿睿的注意力,分散他对爸爸的关注,减轻他对爸爸的依恋。

从早上入园开始,睿睿就一直在哭。我指着一辆小汽车对他说:“这个小汽车会翻跟头哦,可好玩呢!”说着我打开了汽车的开关。看着翻动的汽车,睿睿慢慢停止了哭泣。可是没一会儿,他又哭喊着:“我要爸爸,我要爸爸。”

睿睿拉着我的手,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你带我找爸爸。”我顺势说:“那我们就到外面走走,好吗?”他点点头。走到运动器械区,我指着滑滑梯说:“睿睿,那里有滑滑梯,想玩吗?”他又点点头。我陪着他在滑滑梯上玩了一会儿,过了不久他又指着大门口哭着说:“你带我找爸爸!”

睿睿爸爸见到儿子哭闹有些心疼,经常舍不得放开孩子的手,离开时常常一步三回头,这也让睿睿一直沉浸在跟亲人分别的悲伤和对幼儿园的抵触中。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虽然刚开始有用,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对每样事物的关注程度也很有限。而且睿睿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同样的办法使用几次之后,他似乎知道了这是在分散他的注意力,因此有时就不会理睬老师或者不跟老师走。而睿睿爸爸对儿子恋恋不舍的态度也加剧了睿睿的依恋与分离焦虑。于是,我决定进行家访,与睿睿的父母交流他最近的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帮助睿睿走出分离焦虑。

行动二:家园定期沟通反馈,形成高质量协同育人模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访中,睿睿的父母表示平时忙于工作和妹妹,没什么时间陪睿睿,一般都是让他自己玩玩具。我与睿睿的父母交谈时,睿睿总是在我们周围跑来跑去,一会儿抱抱妈妈的腿,一会儿摸摸妈妈的头发,可是妈妈却不耐烦地说:“自己去旁边玩。”

一开始,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向家长表明了家访的目的,反映了睿睿近期的情况和表现,将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给家长听,并说明了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时,家长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太少、关心不够。他们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态度和行为,也向老师咨询了改进方法,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行动三:主动接近消除陌生,关注情感积极需求

睿睿渴望得到关注,有这方面的情感需要,而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与幼儿增加肢体接触,如拉拉他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会使幼儿感到很愉快,从而逐渐消除对教师的陌生感。

又到午睡时间了,往常睿睿在这个时候都会轻声哭泣。我一进教室就来到睿睿床边,坐在他的旁边轻轻地拍着他说:“王老师陪你睡觉,好吗?”“好。”我一只手轻轻地拍着他,另一只手握着他的小手。睿睿逐渐停止了抽泣,缓缓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自由活动时,睿睿在玩一辆小汽车,我走过去问道:“我们一起玩好吗?”他看看我,点了点头。我们一起玩了一会儿,我问他:“这样玩开心吗?王老师很喜欢和你一起玩游戏。”他腼腆地边笑边点点头。我又问:“那可以让我亲亲你吗?”他看着我,慢慢把脸凑过来。我亲了他一下,问道:“我亲你了,你能亲我一下吗?”他不动,我就把脸凑过去,指着脸颊说:“就这吧。”他想了半天,慢慢把嘴巴凑过来,在我的脸上“啵”了一下,低着头偷偷笑了。

最近几天,睿睿父母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家时,他们会抽出时间与睿睿交流,陪他一同游戏。上学、放学时也会经常一同来接送儿子,对于教师给予睿睿的关注会报以感谢的笑容,也能用一些动作和语言来帮助教师安抚睿睿的情绪。

在与睿睿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睿睿喜欢别人多关注他,尤其会期待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心。面对一些亲昵的动作(亲亲、摸摸头等),他能体会到其中的爱意,反过来也会给予“回报”(笑容、亲亲等)。正所谓:“亲师则信道也。”良好的师幼关系拉近了我与睿睿的距离,在亲密接触中他对我产生了依恋感,从而获得了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同时,父母态度上的转变也让睿睿感觉受到了重视。最近,睿睿早上来园时情绪较稳定,可以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

行动四:同伴助力产生影响,发挥游戏隐性作用

《纲要》中提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幼儿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处于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这有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在互教和互相影响中获得发展。因此,同伴可以作为一种榜样去影响和带动睿睿的行为发展。

早晨,被爸爸送进幼儿园的睿睿站在大型运动器械旁,脸上很不开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龙龙走过去拉着他的手说:“睿睿我们一起玩吧!”睿睿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开始偷偷看向正在做游戏的小朋友们。婧婧注意到了,跑过来说:“睿睿,我们一起去玩吧!”睿睿点点头,跟着婧婧加入了孩子们的游戏。

第二天,睿睿照常和爸爸说了再见,走进教室,独自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低头玩着自己的小手指。我对他建议道:“睿睿,去选一个游戏玩吧!”他抬头看看我,又重新低下头。恬恬走过来邀请道:“你做我们家爸爸吧?”他低着头,没有理睬恬恬。卉卉也跑过来发出邀请:“你当我家爸爸吧!”他点点头,两个人手拉着手去玩游戏了。

同伴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睿睿来说也是如此。他只愿意与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小伙伴一同游戏,这说明睿睿的交际范围很小、交际能力也较弱,但他与同伴在一起游戏时比较开心,这对他帮助很大。不仅如此,与同伴的交往也给了睿睿一定的安全感。因此,教师应多给他提供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机会,并扩大他的交际范围。

而睿睿父母也给出了极大的支持,他们会在每天傍晚和休息日带睿睿出去和其他小伙伴游戏,配合老师的教育。

行动五:合理淡化个别要求,逐渐缓解不佳情绪

最近,睿睿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地满足他的要求会对他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面答应他但不兑现会让他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但不满足又会使他产生负面情绪,于是我们就选择了淡化的方法。这是一种折中的方法,即不满足又不直接拒绝,巧妙地将孩子的要求“一带而过”。

出去做操前,我向孩子们嘱咐做操的要求,睿睿叫了起来:“我不想出去做操。”我看着他点点头,继续说着要求。做操时间到了,我走到睿睿的面前,拉起他的手,他跟着我来到操场上,加入了大家边唱边跳的队伍,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点心时间到了,睿睿看着桌上的牛奶,摇摇头说:“我不想喝牛奶。”我对他说:“睿睿喝完牛奶,和王老师一起给自然角的小鱼换水,好吗?”“嗯。”只见睿睿几大口就把牛奶喝完了,急急忙忙地跑到我的面前,要和我一起去给小鱼换水。

睿睿现在已经不怎么哭闹了,只是会经常唠叨一些要求,比如“不想出去”等,但这些要求通常只停留在口头,似乎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他提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时,我都会选择将其淡化,并转换成另一种方式(比如帮老师做事),而不是直接强求他要怎样。而睿睿似乎特别乐意帮老师做事。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交给他一些任务,并在其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鼓励,激发他的热情。

睿睿父母知道睿睿哭闹的情况有所好转后非常高兴,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回报,因此更加信任老师,并表示会继续积极配合。

行动六:承担力所能及任务,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不同幼儿的发展本就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管幼儿处于哪个阶段,教师都要创造条件,给予他一定的成就感和勇敢向前的勇气。对于内向的睿睿来说,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都会给予睿睿一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稳定睿睿的情绪和改善他的分离焦虑有不小的作用。

美术活动前,我请睿睿与我一同为大家发放绘画纸和油画棒。睿睿很开心,专注地投入这项任务中,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我告诉孩子们,睿睿帮忙为大家分发工具很辛苦,小伙伴们纷纷对睿睿表示了感谢。睿睿低下头,开心地笑了。

活动结束后,我请睿睿和其他几个孩子将玩具收拾整齐,他们一边收一边高兴地谈论着,睿睿也和他们说说笑笑。收拾好玩具后,睿睿和淇淇两人合作把玩具放回了玩具柜,手拉手一起回到了座位。

睿睿完成任务后得到的肯定与感谢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也让他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这不仅促进了他与同伴的交流,也为他提供了与不同小伙伴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有利于其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睿睿父母也向教师反映,睿睿在家也会抢着帮父母做事,在得到父母的夸奖后会异常高兴。因此,父母也慢慢放手让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一点也促进了亲子感情。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也存在着差异。只要我们能考虑到不同幼儿的特点,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善于利用幼儿同伴群体这一宝贵的资源,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多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