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历程探析

2024-09-25岳喜旻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3期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改造与再利用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无锡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本文主要以无锡已改造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结合无锡市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将无锡的工业遗产改造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总结每一阶段的特征和问题,探究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进程,进而对无锡工业遗产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引言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工业遗产再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区域被视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其再利用不仅可以保存工业文化遗产,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区活化。如今,我国正走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节点上,工业遗产改造如何找到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成为亟需探讨的问题。

无锡,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工业历史。自20世纪初以来,无锡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逐渐发展成为纺织和轻工业的重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工业设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无锡在工业遗产改造方面面临诸多机遇,城市的快速发展需求为这些空间提供了新的利用可能,文化传承的呼声为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提供了社会支持,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则要求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寻找创新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对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历程进行详细分析,以探究无锡工业遗产再利用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无锡工业遗产概述

无锡,自古以丝绸和纺织业闻名,其工业发展历程可谓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一个缩影。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无锡开始了其工业化征程,尤其是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为城市带来了初步的工业基础。这一时期,无锡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工业企业,如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等。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推进,无锡迎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浪潮。国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了钢铁、机械、电子、化纤等多个行业,如无锡钢铁厂、无锡机床厂、无锡化纤厂等,无锡的工业结构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无锡的工业结构开始进行深刻的调整,一些老旧的国有企业面临改制、合并或关闭,新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始兴起,无锡的工业开始向高新技术和服务业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无锡的工业面貌,也使得许多旧厂房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烂尾楼”。例如,无锡钢铁厂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辉煌后,因市场和环保等多重因素,最终在2004年停产。

近年来无锡开始注重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2007年6月8日,无锡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8月19日,无锡市再度公布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除建构筑物类工业遗产外,无锡对于档案类工业遗产同样非常重视。无锡市档案局收集了近六十家工业企业档案以及民族工商业企业家资料,包括荣氏、唐氏、严氏等多部家谱、族谱,编纂了《近代无锡商会史料选编》《百年无锡名人谱》《无锡望族和名人传记》《无锡唐氏家族创业史料》《近代无锡同业公会史料选编》等书籍。

二、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历程

(一)初识探索阶段(2000—2006年)

在这一阶段,无锡开始探索如何对这些遗产进行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然而,社会对这些工业遗产的认识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处理这些停产工厂带来的经济和环境问题,而对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在初识阶段,无锡的工业遗产改造主要集中在保护和修复方面(表1)。2000年,无锡编制了《无锡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把民族工商业遗存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和梳理,确定文物分级分类保护标准。但这一时期无锡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政策体系。政策制定的重点更多倾向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新产业的发展,对于废弃的工业设施如何处理和再利用,没有明确的指导和规划。这一阶段的工业遗产改造大多为静态式保护,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规划,对工业遗产的改造策略和实践都相对简单和粗糙。例如无锡县商会被改造成餐饮商业会所,完整地保存和修复了其原始风格样貌,位于无锡火车站附近,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但是在规划中忽视了与周边的联系,后续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周边的现代建筑掩盖,绿化也相对孤立,很难被人发现,被改造利用为餐厅后也因经营不善后倒闭,现在孤立荒废,长期不开放(图1)。

(二)多元尝试阶段(2007—2010年)

这一阶段,无锡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相关政策和措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2006年6月,《无锡建议》正式公布,次年4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首次将工业遗产纳入文物普查范围,工业遗产保护得到空前重视,无锡的工业遗产保护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契机。

在这一阶段,无锡市政府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体考虑中。在再利用模式方面,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博物馆依然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措施,但也开始注重工业遗产的多样化利用(表2),涉及商业、旅游等多个方面,如申新三厂被改造为包括餐厅、商场、影院、展览馆、咖啡馆、精品酒店以及阁楼式办公的西水东商业街。

这一时期的工业遗产改造虽然提高了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但社会参与度较低,缺乏对项目实施后的使用反馈改善。如由茂新面粉厂改造而来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虽然其外形保存完好,建筑边界清晰独立,但改造后的建筑缺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并且在空间设计方面,内部流线过于单调,缺少观众参与多种活动的可能性,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得知博物馆平均每日到访者人数不到十人,在宣传和体验上十分欠缺,吸引大众参观能力不高(图2)。

(三)系统规划阶段(2011—2019年)

在无锡工业遗产改造的多元尝试阶段之后,进入了系统规划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进一步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通过有组织、有目标的规划,提升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无锡工业遗产改造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表3)。

这一时期,无锡积极推动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统筹规划,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划文件,确立了工业遗产改造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无锡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等文件都确保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总体协调。在利用模式上,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发展,积极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工业遗产建筑,推动工业遗产与旅游、教育、艺术等领域的融合,提升工业遗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将工业区域纳入城市更新的范畴,整合了城市空间资源,实现了土地和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又称无锡华莱坞。充分利用场地附近水浒城、三国城原有的影视产业资源,并借鉴了国际典范,将原雪浪初轧厂旧址改造成集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园区(图3)。

(四)文化再生阶段(2016年至今)

自2016年至今,无锡的工业遗产改造开始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认同感(表4)。

这一阶段,无锡的工业遗产改造开始从城市更新走向文化自信,改造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商业价值,更注重对工业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技术和社会价值的挖掘和展示。将传统的工业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通过创意与创新的方式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无锡工业遗产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无锡的工业遗产改造强调社区和公众的参与,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节庆,吸引游客和文化创意从业者参与,使工业遗产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增强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阶段的改造还注重城市品牌和形象的塑造,将工业遗产区域打造成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吸引国内外游客,提升工业遗产改造项目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同时这一时期无锡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媒体积极进行品牌传播与宣传,如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公众号上开通了“无锡工业遗产系列科普”专栏,对无锡第一批、第二批工业遗产名录中的工业遗产前世今生进行科普,无锡市委宣传部与央视网联合制作的《锡游记》系列短视频一经推出就火爆网络。

无锡运河汇是这一时期的经典案例,运河汇位于无锡古运河风光带内,前身是原无锡钢铁厂(图4)。在改IMXfJx44G5k4oT7zuMQGrQ==造过程中,重构了工业遗产与运河文化的商业街区肌理,让人流在历史与现代的感受中不断切换;其次通过新商业空间的戏剧性表达和人性化设计,创造漫游式的体验感让消费场景更有趣味性;最后创新引入文化性与艺术性的优质内容,让运河汇成为时尚打卡和潮流消费的新聚集地。通过这些方法,运河汇成为了集文化、商业、零售、餐饮及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三、未来展望

无锡的工业遗产改造展现出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从保护利用向综合再生发展的趋势。未来,无锡工业遗产的改造将不仅限于保护历史建筑,更将致力于实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多重价值。利用其现有的工业基础和科技资源,将工业遗产改造成科技创新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保留历史建筑原貌和文化记忆的基础上,赋予其多元化的现代功能,将工业遗产改造成集文化、商业、办公和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鼓励公众参与和社区共建,通过公众咨询、社区活动和志愿者项目,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和多渠道市场推广,将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名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

四、结语

无锡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如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多元化的资金筹措、创新的再利用模式以及公众参与社会共建等。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是具有时代责任感的,关键在于新,在于跟上时代的节奏,不论是工业转型还是商业更新,其意义不仅仅是空间的翻新,而是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历史风貌与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卫泽.工业百年与无锡工业遗产保护[J].中国名城,2008(3):4-10.

[2] 青木信夫,张家浩,徐苏斌.中国已知工业遗产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建筑师,2018(4):76-81.

[3] 王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初探[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4] 寇怀云,余蕙.无锡工业遗产调查[J].中国文化遗产,2011(1):34-39.

[5] 肖诚,姚力.无锡运河汇[J].城市环境设计,2021(6):16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