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需求视角下佛山铜凿剪纸发展研究

2024-09-25彭雅渲刘珂艳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3期

通过研究佛山铜凿剪纸在不同时期和市场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分析市场变迁如何推动铜凿剪纸的发展,以及其如何在数百年的发展中不断应对社会需求而适应变化。最后探讨铜凿剪纸在当下社会,如何利用自身的适应性将其拓展至新的领域中,使其不断创新转化,再造辉煌。

一、引言

佛山铜凿剪纸作为佛山民间工艺美术瑰宝,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民间剪纸,铜凿剪纸在发展之初便与市场有着紧密联系。数百年来铜凿剪纸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发展路径,力求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如今,铜凿剪纸需要在新时代市场中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以适应多样的社会需求并得到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铜凿剪纸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其形式、审美及题材的演变轨迹,以及探究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策略,为其他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

二、佛山铜凿剪纸的发展历程及用途

2.1佛山铜凿剪纸的发展历程

佛山剪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目前已有的著作将佛山剪纸分为以下四大类:写料剪纸、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和铜凿剪纸[1]。

铜凿剪纸是佛山所独有的剪纸品种。在制作技艺上,铜凿剪纸用铜箔代替纸张,使用木槌和凿刀(也称珠刀)进行敲凿(图1)。通过双面的凿制,使铜箔呈现出金光闪闪的珠点,最后用这些珠点汇聚成细腻而富有层次感的图案(图2、图3)。在完成图案轮廓的精细凿制后,根据需要给其写色,剪纸艺人通常采用毛笔在珠线内填色(图4)。

佛山铜凿剪纸于元代初具雏形,兴盛于明清两代[2]。在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经济日渐萧条,铜凿剪纸的市场逐渐萎缩。到20世纪80年代,生产铜箔的厂家因经营困难而相继倒闭,这无疑加剧了铜凿剪纸原材料的匮乏。直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铜凿剪纸才得以重回大众视野。

由于铜凿剪纸在市面上消失数十年之久,其社会关注度普遍较低,只有少数佛山本地人了解这一剪纸品种。同时,铜凿剪纸技艺易学难精,加上剪纸行业经济效益不景气,许多从业者面临生存压力,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目前,相关机构正不断寻求多种途径和办法来提高铜凿剪纸的社会关注度。

2.2佛山铜凿剪纸的用途

与我国其他地区“自娱性”剪纸不同,佛山剪纸最初就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并随着市场需求不断优化。铜凿剪纸具有实用性,主要作为民俗用品装饰、商标招贴和包装等。

铜凿剪纸常用于祭祀、祈福等民俗活动。“粤俗尚巫鬼,赛会尤盛。”然“越人尚鬼,而佛山为甚。”[3]明清时期,佛山经商氛围浓厚,商品经济发展至鼎盛阶段。商人们把事业的好坏与“神佑”相联系,因此他们常常祭拜行业神以求事业兴旺。人们认为祭祀品使用贵重的材料可以凸显对神的虔诚与尊崇,而铜凿剪纸具有金属的光泽显得富丽堂皇,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与此同时,家族祭祀和传统习俗活动盛行,剪纸作为重要的祭祀品需求十分旺盛。为了提高剪纸的生产效率,佛山剪纸艺人发展出“刻(剪)、凿、写、衬”等多种制作手法。相较于传统的剪纸,一次最多仅能剪制几张作品,而铜凿剪纸一次可凿制多达30张,实现批量化生产。

铜凿剪纸还作为烟花爆竹的商标招贴和包装远销国外多个地区。佛山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清代由佛山出口的烟花爆竹招贴,如《元春省亲》《西厢记》(如图5)。这些铜凿剪纸作品的形状根据商品包装需求进行相应的变化,有方形、椭圆形、海棠形等,以满足不同的市场审美和实用需求[4]。

三、佛山铜凿剪纸的艺术变迁

在明清时期,佛山剪纸行业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在发展策划、设计和成品上,其上下游产品皆成行成市[5]。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六实业志的记载,与佛山铜凿剪纸密切相关的有金花行、打铜行、铜箔行等,通过这些行业的协作与配合,推动其繁荣发展。

为了探寻铜凿剪纸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出路,有必要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如何适应并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尤其是探究明清时期其繁荣发展的内外因素。以下将从形式、审美和题材三方面进行分析。

3.1形式变迁

俗谚有云:“顺德祠堂南海庙”,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祠堂和庙宇之兴盛。自古以来,佛山民俗丰富,佛山剪纸正是与这些民俗信仰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节日庆典、迎神赛会、寿辰祭祀,佛山剪纸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时,佛山剪纸用作祭祀祈福用品的需求量很大,包括门笺、金花、溪钱等。其中,金花是铜凿剪纸的前身,因铜箔色泽金碧辉煌,在民间广受欢迎,销量可观。

随着市场需求和民俗活动的多样化,金花在审美性和完整性上逐渐得到提升,进而发展成为更加富丽精细的铜凿剪纸。因此,铜凿剪纸常常作为祭祀用品的高档装饰。凭借其实用性和民俗性,在清代发展到了巅峰。

3.2审美变迁

铜凿剪纸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佛山本土文化、社会需求等多因素的交织影响,早已形成了系统的用色模式。佛山铜凿剪纸的色彩运用多以红、蓝、绿、白为主,通过手艺人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形成了“要想熠,蓝衬白”的配色口诀。铜凿剪纸手艺人在红绿相间的色彩中大胆运用冷色——“佛青”(佛山特有的颜料)加以点缀,使画面中的色彩更加协调,冷色块在金色的铜凿线条映衬下熠熠生辉。

海上丝绸之路开拓后,外来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佛山乡土文化,尤其是作为商品的铜凿剪纸。在洛可可艺术风格于西方风靡之际,恰是铜凿剪纸远销海外的重要时期。洛可可艺术风格以其华丽繁复、精巧雅致为特点,色彩运用上偏好柔和的粉色调,展现出明亮且优雅的审美倾向。为了迎合西方市场的主流审美趣味,佛山铜凿剪纸在色彩风格上进行调整,形成中西融合的特点。通过考察现存清后期作为烟花爆竹商标的铜凿剪纸,这些外销品大量采用粉红、粉绿等粉色调(如图6)。虽然这些配色可能并不完全契合佛山本地的传统审美,但铜凿剪纸作为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更广泛的受众需求。

3.3题材变迁

铜凿剪纸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与市场需求,其题材亦经历了相应的变化,以保持其在市场中的活力和吸引力。

明清至民国时期铜凿剪纸多以历史传说、神话、戏剧题材为主,其中以粤剧题材尤为突出。佛山是粤剧的主要发源地,而清代末期正是粤剧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铜凿剪纸的风格和色彩均受到粤剧极大的影响,如《西厢记》《天姬送子》等。此类题材铜凿剪纸的画面,通常是选取粤剧中最经典的场景或情节,将粤剧舞台艺术中“衣装流丽,饰物明灿”[6]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当时缺少粤剧照片和录像的情况下,铜凿剪纸用静态的方式再现经典粤剧场景,以供人们反复欣赏和长期收藏。

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铜凿剪纸的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歌颂劳动人民、展现新生活方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这个时期,铜凿剪纸在题材上不断改革和创新,积极与现代社会接轨,如《云鹤》《花蝶》《熊猫》等,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现代题材作品(图7)。特别在60年代至70年代,铜凿剪纸受到中外市场的青睐,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盛况,为政府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2006年以后,铜凿剪纸的题材紧跟时代步伐,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其中,表现时代精神和现代生活场景成为铜凿剪纸常用的创作题材。剪纸艺人通过挖掘和提炼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元素,创作出诸如《万象更新》《麒麟》《佛山新八景》等精品佳作(图8)。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铜凿剪纸的创新与发展,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新时代生活的美好愿景。

四、佛山铜凿剪纸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佛山铜凿剪纸作为佛山剪纸中最具地域特色的品种,是佛山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容忽视。由于原材料匮乏、人工成本提高以及市场推广受限等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铜凿剪纸仍是鲜为人知的剪纸品种。

对于现阶段铜凿剪纸的发展,佛山剪纸传承人在采访中提出以下观点。第一,近年来铜凿剪纸的市场需求有限,主要以定制为主。他们希望铜凿剪纸可以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拓宽其受众基础。第二,在保留铜凿剪纸技艺的前提下,有关机构应积极探寻铜凿剪纸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新路径。第三,他们期望政府可以对铜凿剪纸非遗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在传承人扶持和宣传推广方面。总之,当下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有效推动佛山铜凿剪纸的传承与创新。

4.1跨界融合:拓宽边界

如今,跨界融合已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佛山铜凿剪纸而言,跨界融合是其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跨界也可称为“联名”,融合的目的就是在不同领域之间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7]。

ck4H5GuoOzpW8vJCFYBmqn2xy/isgj9+aaJdaHl8SAg=为了进一步推广佛山铜凿剪纸,探索其与现代品牌的融合,铜凿剪纸与诞生于佛山的国潮服饰品牌HEA进行联名合作。在佛山岭南天地龙狮文创馆推出“铜凿剪纸系列主题展”中,铜凿剪纸与HEA品牌标志性的岭南醒狮形象结合,作品涵盖了生肖、节气、城市、形象四大系列。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铜凿剪纸的独特魅力,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使传统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图9、图10)。通过与国潮品牌的合作,铜凿剪纸得以与现代审美和消费趋势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其市场和受众群体。

4.2市场推广:多场景构建

佛山铜凿剪纸当前面临着社会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参与人群单一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铜凿剪纸应尝试根据不同群体和应用场景的特点进行精准定位和宣传。这种策略有助于提高宣传推广的灵活性,使之更好地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

1.旅游场景

在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印发的《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要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激活非遗发展活力,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来推动佛山文旅事业的发展。铜凿剪纸作为佛山地域文化符号,可与各景点元素相结合,以此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开设铜凿剪纸文创体验区等。在充斥着流水线工艺品的市场环境下,铜凿剪纸这类蕴含工匠精神的手工艺品显得格外珍贵,其应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重提升。

2.节庆活动场景

在日益多元化的消费市场中,传统剪纸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似乎不足。有关机构应积极探索创新方式,针对不同活动场景策划设计方案,以触发消费者的情绪点。以春节为例,春节有发红包的习俗,可以通过结合铜凿剪纸和当地方言文化,打造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红包。这些红包不仅在外观上能够展现铜凿剪纸的独特美感,还融入了方言的韵味,使消费者从中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和人情味。

结语

佛山铜凿剪纸最初依托传统民俗活动而兴盛起来,伴随着市场变迁历经了繁荣、衰落、绝境、重生四个阶段。如今,铜凿剪纸再次面临着发展瓶颈期,亟需寻找新的生长点。想要在当下延续生命,就需要尝试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最佳结合点。这意味着,铜凿剪纸想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就要对其自身进行解构,以契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趋势为前提,在不同场景中重新构建新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新时代的新需要。然而,在市场中前行并不意味着要无原则地取悦市场,而应在保持铜凿剪纸特质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赋予其更为厚重的思想文化内涵,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彭雅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通讯作者:刘珂艳

参考文献:

[1]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M].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2] 关宏. 佛山铜凿剪纸[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

[3] 林明体. 佛山秋色[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3.

[4] 颜明霞. 佛山剪纸艺术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

[5] 关宏. 佛山铜凿剪纸[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

[6] 关宏. 佛山铜凿剪纸[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

[7] 羊国荣.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之路[J].上海工艺美术,2024(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