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创新教学大有可为
2024-09-23金陵
读杨志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微课程教学法组合助力提升核心素养》一文,感觉高中古诗词创新教学大有可为。
原因之一:微课程教学法古诗词创新教学能够有效支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落地。我们从学生作品中可窥一斑:
游沧浪
古杉盘卧起新芽,绿水回环濯素纱。
不识沧浪诗话语,玉壶山水与风斜。
虽为学生习作,然文辞典雅,性情高洁,美学修养跃然纸上。后生可畏,贵在点化,践行出新,传承有望。故高中古诗词创新教学大有可为矣。
原因之二:与杨志迪入职高中前的小学古诗词创新教学成果相比较,高中发展的空间更大。
首先,高中诗词当堂完成率尚低于小学。杨志迪曾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首试古诗词创新教学时执教五年级《春晚》。当时全班61名学生中78%当堂完成全诗,11%完成两句以上,21人押韵完全正确。六年级进入常态化。学生学习《宿建德江》创作五言诗,当堂完成率90%;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西江月》,完成率92%;学习《七律·长征》,以包饺子大赛为情境创作七言诗,当堂完成率90%;学习《浪淘沙·其一》以家乡母亲河为情境填词,当堂完成率84%;学习《六月二十九日望湖楼醉书》,以“今冬邯郸第一场雪”为情境创作七言诗,当堂完成率92%。这些当堂完成率,远超高中首试23.8%、二试53.6%的数据。但高中生文学功底不在小学生之下,辅以人工智能助力,在理解诗意、从事习作方面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基于从现象看本质的分析发现,高中生习作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均远胜于小学生,那为何当堂完成率低?其重要原因在于:刷题会形成“服从标准答案”的心理倾向,束缚高中生从情境中激发情感志向的创新思维发展。践行微课程教学法古诗词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在理解、观察、分析、想象、创造等方面将融会贯通的语言实践潜能迸发出来,成就中华诗词文化的现代版璀璨星辰。
古诗词用语讲究“精炼”。倘若化成习惯,便能在其他文体的写作实践中彰显其用词精当、叙述生动、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优势。此乃语文教学工作者梦寐以求之愿望。
“得语文者得天下”,故而扩展至审题、表述、创意等,使诸学科皆能得到非凡训练,从而赋予“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新的意义,岂非善莫大焉?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遇大变局”,急需能够从容应对综合性、真实性、实践性、创造性挑战之后备力量。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以“新课标”为导向的考试变革的启动,以及即将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而展开的新一轮高中“新课标”研制,一定会“潮平两岸阔”,给古诗词创新教学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