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创新育人方式
2024-09-23本刊编辑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思政课如此,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开展同样如此。如何在新时代以贴近学生、更有魅力的方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需要的是教师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手段,而信息技术无疑是推动这一创新的重要引擎。
信息技术可以让育人活动更具“沉浸感”。新的时代,说教式的、“平铺直叙”的育人活动已经难以打动学生,“一图胜千言”,借助多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可以把各式各样丰富的内容直观、立体、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道理”寓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认同。
信息技术可以让育人活动更具“互动感”。交流、讨论、对话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常见方式,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交流中的“互动感”,不论是面对面还是在线上,都可以应用各种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体验当下大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让互动更具时代感,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信息技术可以让育人活动更具“参与感”。对于那些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育人活动,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好的“陪伴”,不论是活动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片、数据、资料,还是用可视化的影像方式记录下来的心路历程,都能让一次活动更深地留存在记忆中,同时也在一种仪式感中让思想得以升华。
无疑,信息技术还能为育人活动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此为主题开展的各项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国家伟大成就、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绝佳契机。如何让技术赋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活动,以技术驱动新时代育人活动的开展?本期专题,我们抛砖引玉,为大家呈现两项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这两项分别在小学和中学开展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以各学科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融入了多种信息技术工具,打造了不同的技术应用场景,力求用技术见证祖国成长,让技术赋能各项活动,从而为新时代育人活动的开展做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前,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面貌,也重塑着教育的形态。相对于早已成熟的教学领域,技术在学校育人活动中的应用尚不普遍,其中的规律也有待进一步发掘。本期专题呈现的两则案例或许还不完美,但我们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未来,信息技术一定可以成为赋予育人活动创新与活力的关键因素,在技术赋能下,育人活动也一定能呈现出新时代应有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