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数、身体智行、从容不迫

2024-09-23魏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8期

总看到很多人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预测,在任何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到来之际,变化和革命是一定的。那么,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会发生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如何心中有数、学生如何身体智行、课程才能从容不迫?

1.教师要心中有数

人工智能其实和信息论、控制论、博弈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处于完全重合的同一时代,之所以到最近20年才得以发展、最近1年才石破天惊,是因为在数据量和算力上得到支撑、算法上得到验证,最近1年石破天惊得到大家重视的是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对教育最大的考验是教师,提示教师要知道时代与技术发生了什么、替代了什么、教师的价值是什么。这是因为,千百年来,教师主要工作工具是语言、思考工具是文字。按照可汗的观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将会朝着以下三个方向转变:从a812eb394ffe9ec3e72a6e646d5eb796传授到审核、从指导到陪伴、从监督到激励。这三个转变全部和语言能力关系不大,发挥的更多的是教师的逻辑能力、情绪价值、灵感能力。

心中有数,教师就业有所准备。教师要有研究能力、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创造能力、要有高门槛的学历筛选、要有如医生一样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年检,这些会成为常态,躺平再也不会是教师的常态了。

2.学生要身体智行

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又可以分为知识、技能、体验的综合培养,然而在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主导的工具时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会随着工具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使得语言、文字不再占据主要的权重,甚至数学公式和机器工具也只占变量的很少一部分。人工智能将充分利用眼耳口鼻五官四肢的丰富感知,将身体信号的训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举个例子,语言中和文字中的色彩只有不超过千余种,而人能感知的色彩是能描述的千万倍,作为人的各种能力会不仅仅依赖语言和文字的教育工具得到发展,对着数字“说话”意味着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脑应变的敏捷性、指尖的敏捷性、眼睛的敏捷性、鼻子的气味变量、身体方位在动感空间的训练,比起任何一个错过20年先进设备感知训练的教师,会得到更好的发现和培养。

3.课程要从容不迫

学生的身体发育是有周期的、人类的知识是有逻辑的、课程的前后是有流程的、教师与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课程要从容不迫、要相对稳定、要符合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课程原来的作用是教学、是基于语言和文字的考核,今后会不断聚焦到社会未来创新的稳定体系中来。这个稳定的体系表现为知识抽象为面向未来10年不变的体系的图谱和联系、技能聚焦学生20年可迁移性的肌肉记忆力、体验提供学生一生的细腻丰富情感价值。那么,课程从容不迫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以下三个和谐统一:

学习的自主是课程从容不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目标;

教师的自由是对教师从容不迫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管理的自在是对教育管理在人工智能时代缓解内卷和压力的支撑数字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