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2024-09-23张茜王鹏
摘要:本文以初中信息科技“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精准锚定教学目标,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学习方式,注重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以及构建有效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同时,本文还探索了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设计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大单元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科技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互联网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8-0021-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是新课标的六条逻辑主线之一,笔者基于新课标内容模块七“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中的第二部分“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紧密围绕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第3条“了解常用互联网应用中数据的构成,能够使用恰当的数字化工具对网页进行编辑和发布”、第4条“初步了解互联网协议,知道网络中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及第7条“了解云存储、云计算的原理,能够使用网盘进行数据备份,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1],以“探索网络购物背后的互联网奥秘”为主题,设计了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对初中信息科技课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做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定
1.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分析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从内容要求上看,本单元内容较复杂,综合性强,对网络的认识从日常应用,逐步上升为对运行原理和技术本质的初步了解。
信息意识主要体现在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活动,能根据学习或生活需求表达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互联网功能解决问题,在使用相关功能的过程中正确评估信息来源、可靠性和真实性,逐渐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计算思维主要体现在通过实践,分析典型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利用计算思维解决互联网数据的跨时空传输、网络协议等复杂问题的方法。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实验、操作等活动,选择恰当的网络数字化资源或设备设施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启示。
信息社会责任主DI+2Aa8fCu/p5IAnC0J1Pg==要体现在逐步加深对互联网本质和技术原理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常识,有效、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功能,更深刻地感受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分析学生需求与现状
在第一至第三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对身边的网络应用大环境有了初步体验和经历,积累了一定的互联网应用经验。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强,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互联网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原理的内容比较枯燥,学习难度较大。
经过上述两方面的分析,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不同互联网应用中的数据类型,理解互联网中数据的来源和存储形式,感受信息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问题的抽象能力。
②通过网页制作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互联网中数据的构成,能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表达信息,感受运用数字化网络工具和资源解决问题的高效性。
③通过游戏和探究活动,初步理解常用网络协议的功能和作用,知道互联网数据编码与传输的过程,能将分层思想、分组交换思想迁移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类似复杂问题的过程中。
④通过云计算、云存储典型案例分析,收集资料和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形成数据备份与安全意识,体会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对学习、生活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单元教学革新:强化学生主体,探索学习新路径
本案例采用大单元的形式组织教学,将新课标模块七的第3、4、7条内容要求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合为四个学习课时。同时,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网络购物为情境案例,解密其背后的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四个课时的学习活动:“了解网络购物的数据构成”“探究网络购物中的数据的传输方式”“认识网络购物的网络协议”和“探究云计算、云存储给网络购物带来的新变化”。这四个课时的知识点以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建立起“数据类型-数据传输-网络协议”的互联网基本原理知识脉络。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设计简单的校园电子二手交易平台模型或功能模块”,加深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
场景分析—原理认知—应用迁移:科学原理照亮实践之路
新课标提出了“场景分析—原理认知—应用迁移”的教学模式,倡导信息科技教学“从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分析、探究现象的机理,学习、理解相应科学原理,尝试用所掌握的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或解决相关问题”。笔者根据这一思路设计了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流程,如下页图所示。每节课都从网络购物场景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其对原理学习的消极抗拒心理,帮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然后,创造探秘的学习氛围,由表及里地分析与梳理实例背后的知识原理,系统讲授互联网的基本原理,从而建立扎实的科学基础。最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关问题的解决当中,完成本节课的项目子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与意义。
以第三课时为例,首先,从学生上网时输入的网址的真实场景出发,分析网址中“HTTP”的含义与作用,揭示“网络协议概念”的原理认知;其次,以快递包裹运送的真实场景为例,分析快递包裹传递的过程,揭示“TCP/IP协议分层思想”的原理认知;最后,通过项目子任务“搜集‘校园二手电子交易平台’需要的协议”应用迁移所学知识,在项目活动中补充对网络协议的认识。
师生共筑:自觉适应信息科技的快速更迭
教师方面:了解信息科技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资源。笔者通过阅读专业期刊、观看新闻、参加学术会议、参观科技展等方式,关注互联网领域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新应用,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案例,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一方面选择与单元主题网络购物相关的前沿案例;另一方面选择多种数字化工具、平台和资源,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方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是有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又是快速的,但是学生只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应对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挑战。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针对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快速适应事物、知识点、技术的变化。本单元的实践项目“设计简单的校园电子二手交易平台模型或功能模块”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项目,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索和设计多种方案。
从课堂到单元: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在设计单元教学评价时,笔者注重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同时以多元化方式完善终结性评价。
1.课堂评价:评价任务的设计
笔者依据“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在课时教学设计时确保每个教学活动、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对每个评价任务制订评价量规,将评价任务嵌入学习过程,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评价是及时的、准确的、有效的。例如,第一课时的第一条教学目标为“通过观察不同网站的数据类型,归纳互联网数据表现的类型,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表现形式”。对应这一目标笔者制订了“组内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如果让你设计商品的介绍页面,你会选择哪些表现类型?分别表现哪些数据?”的评价任务。
2.单元评价:多元化评价的设计
单元评价要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开展。例如,通过单元知识检测考查学生对互联网原理概念的掌握情况,题目可以参考学业水平考试的真题;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对单元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更是教学理念的革新。信息科技教师需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并通过将知识碎片串联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沿着“场景分析—原理认知一应用迁移”的教学路径,力求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黄荣怀,熊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