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江西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4-09-23黄威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只有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够越走越宽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为最典型的革命老区,江西既是重要的战略支撑地,也是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的践行地。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共同富裕。在对江西调研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六个维度探析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江西革命老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先行先试提供有益参照。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江西革命老区;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7-0005-0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1]“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新时代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首次将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共同富裕。作为最典型的革命老区,江西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之一。本文聚焦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与区域协调发展等维度对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提出更为系统全面的认识,进而提出江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同类地区提供参照。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六个面向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全面富裕。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延展,学界对于如何在新时代有效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目前,学界认为新时代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格局。[3]二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4]三是创新传承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5]此外,已有研究也关注到提升老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水平、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赋能促进老区共同富裕、建设生态优先与全域美丽的老区等,也是新时代革命老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总之,既有研究大多侧重于从某一方面(尤其是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产业发展等),把握和探析新时代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缺乏从全方面、全方位共同富裕的理论视域展开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系统性探讨。同时,如何基于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理论基础总结提炼出富有现实价值的路径选择仍有待深入研究。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力量,革命老区自身发展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工业化城镇化起步相对较晚,往往将共同富裕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忽略了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其他关乎老区人民福祉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革命老区的共同富裕不仅是单一的物质富裕或精神富裕,而是物质与精神的双富,是涵盖“全方面共富”与“全方位共富”的全面富裕。所谓“全方面共富”,并不仅仅指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它还强调精神财富的同步增值,是物质与精神富裕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共富”则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紧密相关,它追求的不仅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进步,在此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最终确保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新时期革命老区的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老区人民共同参与社会财富创造,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不仅要满足老区人民的“物质富裕”需要,也要满足各种“精神富足”需要,这其中既包括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要,也包括享有公共服务、接受教育、充分就业的社会需要和享有美好宜居环境的生态需要,等等。因此,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是政治引领、经济共富、社会共富、文化共富、生态共富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
坚定不移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政治共识、筑牢政治基础是确保革命老区能够稳定而有效地迈向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6]政治引领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具有一体两面的鲜明特点,它既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对于革命老区来说,强化政治引领推动老区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制度引领等,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明确老区发展方向,凝聚广泛政治共识以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加强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以稳定发展基石。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质性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是分配问题,更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实现。革命老区多位于省份交界地带,经济普遍欠发达,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从持续发展角度看,一些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偏低,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增长率也相对较低,同时,一些革命老区区域之间也存在协调不足的问题。为此,只有通过推动经济共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距,才能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切实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
稳步提升老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实现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关键在于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老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了老区人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可以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这些地区的振兴发展。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富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而公平正义则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既是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革命老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凝塑革命老区人文精神标识、以红色文化为底色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支撑和发展动力。老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神韵”。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文化的丰富和提升。赓续红色传承文化基因,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是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在实现精神生活富裕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革命文化,以文旅融合发展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效益,不仅可以维护和发展老区群众的文化权益,还能够增强老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老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共同富裕提供品质支撑和精神动力。
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厚植生态文明,是革命老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发展不再是对自然资源的单方面掠夺,而是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革命老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因此,没有生态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真正的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生态共富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可以为革命老区提供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
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共富,是缩小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关键。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缩小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是实现全国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革命老区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通过构建革命老区与其他发达地区利益共同体,可以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流动,提高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
据此,本文基于对新时代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六个层面,充分结合对江西考察调研的经验成果,探索实现江西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未来路向,从而为革命老区在共同富裕征程上先行先试提供有益参照。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江西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老区人民、心系江西,在关键时期、重要节点亲自为江西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江西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7]踏上现代化新征程,江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推动江西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先试,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共同富裕理念的理解,还能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全方位、渐进式共富,不断开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新境界。
(一)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江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指南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江西革命老区要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贯穿江西革命老区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实践全过程和各领域。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明确江西革命老区发展行动指南。例如,在民生保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8]在红色传承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9],强调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10]在乡村振兴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11],强调革命老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二)经济共富:坚持创新驱动赋能,以特色产业带动江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实现革命老区的共同富裕,关键在于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的兴旺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核心,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则是实现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其一,推动江西革命老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聚合力。根据江西革命老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如红色旅游、绿色农业、传统文化产业等。创新特色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附加值;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等手段,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二,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有效融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江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以红色资源为驱动力,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值。结合“互联网+红色文化”,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推广;提升江西革命老区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市场价值,并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整合江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观光资源,发展休闲养生、旅游观光和产品输出,打造既具有宣传效果又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文化发展模式。
其三,构建“县—乡—村庄”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江西革命老区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拓展江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当前,江西革命老区的特色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出一定的分散性和无序性,各县、乡、村庄的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不尽相同,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配合。为此,首先要在县域层面上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规划乡村特色产业的分布,确保发展方向与县域整体战略相符合;同时,要注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重点支持那些基础良好、融合发展程度高、带动农民能力强、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高的示范村镇,以此推动“产业—村庄”“产业—乡镇”的深度融合;最后,通过建立县、乡、村庄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
(三)社会共富:保障江西革命老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增进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福祉
推动江西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惠及全体老区人民。这意味着要激发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发展权利。
其一,完善江西革命老区顶层设计与高位组织协调机制。明确江西革命老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江西革命老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加大对江西革命老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二,确保江西革命老区区域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教育和公共文化领域,构建具有江西革命老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区域教育、医疗、文化领域合作交流等手段,进一步增进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福祉。
其三,提升江西革命老区就业创业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提升的策略包括: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江西革命老区经济多元化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健全江西革命老区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求职援助等服务,促进江西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构建区域发展人才联盟,为江西革命老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对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简化流动人口登记手续,提高登记效率;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确保流动人口享有与本地居民同等的权益;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增进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交流与融合。
(四)文化共富:凝塑江西革命老区人文精神标识,文旅融合传承红色基因
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是实现江西革命老区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双丰收”的重要方面。文旅融合业态既具有夯实社会物质基础的功能,又具有塑造新时代江西革命老区人文精神的作用。
其一,持续优化顶层设计,提炼江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精神标识。制定具体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建设规划和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确保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有明确的指导和标准可依;建立全省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并定期发布红色文化资源动态名录,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在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传播方面,要系统梳理江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历史和故事,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结合江西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设计推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与周边地区及其他革命老区开展合作,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推动区域红色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其二,聚焦地域资源优势,找准江西革命老区文旅产业发展契合点。充分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和农业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旅游小镇;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内涵,如举办各类民俗活动、传统节日庆典等;推出红色文化与休闲娱乐融合的产品,如打造红色主题的度假村、民宿等,提供红色电影放映、红色歌曲演唱等娱乐活动;强化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和研究机构建设,如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区域协作,把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深度整合进区域发展战略中,构建江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包括红色文化资源联盟、场馆联盟、人才联盟等。
其三,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夯实江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基础点。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的机遇,优先规划、建设和管理江西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和环境治理。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布局,以便于连接江西革命老区的县市区和重要的红色遗址。二是加强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情感联系,通过调研、走访和帮扶,增强他们对江西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吸引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人才回到老区创业和就业。三是要提升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红色文化素养,增强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红色主题的认同感。四是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江西革命老区。增加对江西革命老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江西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的支持,并完善江西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估方法。
(五)生态共富:“红绿融合”促进江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从人文底蕴上看,江西革命老区富有深厚的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历史渊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从生态基础上看,江西革命老区具备相当大的生态潜能。江西革命老区大多位于风景秀丽、山美水净的乡村地区,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产出地。现今我国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生态产品的供应却仍然不充分、不平衡,江西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正是亟需开发的“金山银山”。
其一,充分挖掘江西革命老区绿色资源的巨大利用潜力。以生态农业、集约工业和特色第三产业为代表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是老区人民不断增收的发展动能,能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与效能,创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生态品牌建设,不断增加产业附加值和延长上下产业链,不断从供给侧进行提质升级。
其二,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江西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积极开发生态综合服务和研究供给生态产品,促进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积极探索茶叶、药酒、蔬菜、瓜果、药材、优质食材等生态产品的区域品牌化,积极探索民宿、旅游、康养、产业深加工等优质生态服务的供给机制。
其三,健全江西革命老区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江西革命老区生态补偿标准探索。要更进一步扩大生态补偿的范围,让江西革命老区各地能享受到生态保护的红利。做好生态产权市场的顶层设计和样板区打造,同时对生态补偿的标准进行细致规划,尤其是做好水生态补偿的价值核算。
(六)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江西革命老区与重大区域利益共同体,实现区域共荣发展
江西革命老区是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强化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其一,推进江西革命老区与重大区域间制度协同建设。一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老区—重大区域”合作机制,明确合作领域、目标和责任,确保合作政策的落实。例如,设立江西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跨域性组织机构。二是促进产业协作与创新,鼓励江西革命老区与重大区域间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享科研资源。四是通过制定法律来明确区域间政府进行协同治理的原则和机制,规范和指导双方的合作行为,清理双方城市间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矛盾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及跨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等方面。
其二,探索江西革命老区与重大区域间权责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政府、私人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权力范围、管理边界以及角色定位,以确保各主体能够各司其职,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其次,在江西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不断探索、实践和调整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以期建立起一个公正、合理、高效的权责体系。最后,需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各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防止权力滥用和职责缺失。
其三,健全江西革命老区与重大区域间多元主体协同运作的治理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参与的区域规划衔接机制,对两区的发展进行整体性考虑、整体性规划;建立资源与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不断完善江西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制度、人才保障机制,保障动态性和开放性的治理过程。
其四,深化江西革命老区与重大区域利益共同体营建,达到公共性的治理目的。治理的公共性要求不同区域在协同发展中,不仅要关注各自的发展利益,更要强调区域间发展成果的共享。建立合理的“江西革命老区—粤港澳大湾区”利益共同体,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环。例如,在环境治理方面,江西革命老区与其他地区需要共同应对污染问题,通过共享监测数据、联合执法等方式,保护区域间的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健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徐锦庚,庄俊亭,肖家鑫.弘扬沂蒙精神,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N].人民日报,2021-05-26(01).
[3]刘奥,张双龙.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的共同富裕效应——基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23,(3).
[4]王轶,刘蕾.从“效率”到“公平”: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J].中国农村观察,2023,(2).
[5]张瑾,王婷,吴晶,等.共同富裕目标下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农户生计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23,(2).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01).
[7]尹弘.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J].求是,2024,(1).
[8]陆娅楠,李心萍,常钦,等.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N].人民日报,2022-04-16(01).
[9]刘大可.发挥好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N].学习时报,2022-02-18(A1).
[10]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21-03-31(01).
[11]龚剑飞,庞振宇.以红色旅游为抓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N].光明日报,2021-02-19(08).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Promot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Jiangxi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uang Wei
Abstract: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a modern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the people.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re the root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s army, and are one of the difficult areas and main battlefields for us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Only by focusing on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the people, building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better, allowing the people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o share the fruit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an the road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be further and further expand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s the most typical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Jiangxi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upport, but also a place to practice common prosperity. The common prosperity as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should include five aspects: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 Jiangxi,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grasps the practical approach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from six dimensions of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ecology,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Jiangxi to take the lead on the road of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Jiangxi; Common prosperity
责任编辑:李佳佳
基金项目: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院战略合作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黄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