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课程的探索实践
2024-09-23苏舒袁竞峰虞华
[摘 要]生产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和实践环节,是学生接触工程实践、了解行业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生产实习鲜明的社会属性、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和典型的劳动教育元素,深入阐述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的必要性,从课程体系优化、管理强化和评价改进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将劳动教育融入生产实习课程的实践路径,并构建了包含劳育增智、劳育强体、劳育树德、以劳育美等主要内容的生产实习课程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了劳动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实现了技术、知识、实践、劳动四位一体联动,并通过对参与企业与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在生产实习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生产实习课程的劳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实践实习类课程的劳动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生产实习;劳动教育;工程管理;实践实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6-0088-0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东南大学在建筑行业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实习类课程——生产实习作为试点,深入挖掘劳动育人元素,通过深度融入渗透,将生产实习内容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演绎或彰显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劳动价值,传授劳动知识、训练劳动能力、培育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正确就业择业[3]。
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融入生产实习课程的实践路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探索并逐步形成有效的反馈与改进机制,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劳动素养及综合质量,为开展劳动教育与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一、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以工程与管理有机融合为特色,涉及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管理等多领域知识范畴,培养学生具备深厚广博的工程技术知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工程管理领域的工程师、项目专家及学术人才等。工程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复杂性、实践性等特点,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4]。
生产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最为重要的实践课程,往往开设在大三年级的暑假,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行业产业状况、认识国情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生产实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程(如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等)的学习;在生产实习中,学生走进真实的建设工地和工程单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进一步掌握实操技能,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学习所在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经营管理办法,拓展了解工程建设中的新兴技术、材料和工艺等,锻炼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5]。生产实习可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提供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可能影响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倾向[6],在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7]。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生产实习课程的必要性
(一)生产实习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生产实习通常采取学生常驻工地、实习单位导师(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或工程经济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生产实习的方式开展。为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提供生产实习机会的单位以工程施工单位为主。以2022年生产实习为例,有81%的学生前往工程施工企业,其余学生前往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工程监理单位。过去2年,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约有2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其中有60%至80%前往工程建设公司。生产实习作为学生毕业前面向社会的一次重要实践,能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管理流程,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课程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有助于学生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衔接”[8-9]。
(二)生产实习具备明显的实践性特征
有别于传统课堂的理论课程,生产实习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生产实习一般在施工管理和技术较先进、实习指导力量较强的企业开展。学生要全面掌握包括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建设目标以及项目组织设置在内的工程实际情况,参与编制实际工程的施工计划、投标报价、施工预算等。可见,生产实习在开展地点、方式、内容及要求等方面都具备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可以有效实现教育、劳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生产实习包含典型的劳动教育元素
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在生产实习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81%的学生从未有过工程实践或工作经历,他们对工程建造过程的学习主要来自书本理论。生产实习要求学生走进施工现场,近距离感受一线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发现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劳动精神之美,进而自觉摒弃享乐主义思想、不尊重体力劳动者等的错误思想,感受并学习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能力与价值,培养正确的奋斗观和择业观[10]。生产实习过程中蕴含着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劳动光荣、社会责任等典型思政育人元素,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价值塑造的重要阵地[11-12]。
综上,生产实习作为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是开展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在生产实习中融入劳动教育既有必要又有意义,可使劳动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将劳动教育融入生产实习课程的实践路径
为了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生产实习中,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管理和改进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将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其实践路径如图1所示。
(一)优化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形成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教学目标方面,技术、知识、实践、劳动四位一体联动,旨在培养劳动技能和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渗透式、沉浸式方法,要求学生深入工地开展实习。具体到教学内容方面,强化一线实操教学,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实习单位的某项具体工作,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编制工程管理相关文件,并与实习单位员工同吃同劳,体验真实的工作内容和状态。
此外,学校加强与建筑行业部门、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及劳动教育平台。东南大学已与南京栖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包括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在内的1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2022年生产实习中,中建一局二公司、中建二局二公司等多家合作单位为多名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
(二)强化管理
构建覆盖学生、校外导师、校内教师、实习基地的全方位管理机制,保障生产实习和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编制详细的生产实习指导手册,召开实习动员会,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细化劳动教育开展形式与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尽量选择资质优良的实习单位。加强校外实习导师队伍建设,聘请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专业企业或行业部门人员担任校外导师,给予学生细致全面的实习指导,并完善校外导师的评价及反馈机制。规范校内教师的指导与管理,在实习开展前完成实习动员与要求宣讲,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巡视走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认真听取学生报告,完成成绩评定与课程反馈评估。加强实习基地管理,围绕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等目标建立健全基地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及考勤制度等。
(三)改进评价
为确保劳动教育能够有效融入生产实习课程并取得预期成效,从课程的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明确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双评价主体的责任:校内教师重点评价学生是否按要求开展实习并取得预期教学成效;校外导师侧重评价学生实习态度,关注学生在施工现场的表现与成效、收获等。其次,在评价内容方面,既重视学生的实习报告、工作日志、操作记录、实习现场图片及视频等可视化的实体成果,也关注学生是否获得工匠精神、工程责任、劳动光荣等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塑造,将总结感悟等价值成果纳入评价范围。最后,课程评价包括实习中的过程评价与实习后的结果评价两个方面,强调保证实习过程质量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受到充足的工程劳动教育。实习过程中,校内教师根据中期进度汇报、实习日志等了解学生实习进度,并通过巡视走访等掌握学生的实习表现;校外导师直接观察学生的实习表现,并通过学生评价表、实习单位座谈会等渠道进行反馈。实习结束后,校内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图片视频、答辩汇报等评定成绩;校外导师通过匿名问卷调研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反馈对实习课程建设的建议等。
四、将劳动教育融入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体系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及生产实习课程特点,东南大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改革探索,构建并完善了以劳育增智、劳育强体、劳育树德、以劳育美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实习劳动教育教学体系(见图2),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生产实习课程。
(一)知行合一的劳育增智环节
生产实习是专业课堂教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延伸,在生产实习中,学生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有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破解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难题,提升劳动能力。在生产实习中,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工程的实际情况,完成编制施工计划、编制工程投标报价、编制工程施工预算中的任意一项。将课程所学运用到实际工程的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与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专业成就感和就业竞争力。
(二)一线实操的劳育强体环节
摒弃走马观花般的参观式实习方式,要求学生切实参与工程建设,选择某个具体的施工环节(如测量、绑钢筋等)与工人师傅完成“教”“学”互动,总结操作步骤和要求,整理技术要点,自己独立动手完成,并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记录和展示。以2022年生产实习为例,较多学生选择开展钢筋绑扎、测量放样、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见图3)。
通过一线实操劳动,学生在真实施工情境中掌握了施工技能和方法。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体会到工程建造的高标准、严要求和精益求精精神,培养了工匠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艰辛和成果来之不易,培养其勤俭奋斗、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淬炼其敬业精业的劳动品质。
(三)渗透式、沉浸式体验的劳育树德环节
增加渗透式、沉浸式深度体验环节,要求学生选定某位建筑工人进行“影子”式跟随,同吃同劳,观察、参与并记录其全天的工作内容和情绪状态。通过身临其境,学生亲身体验建筑行业劳动者真实的工作内容,感悟劳动价值,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此外,沉浸式工作体验也能让学生成为一线建筑工人的徒弟或朋友,使其摒弃轻视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格。在2022年生产实习中,学生主要选择钢筋工、技术员、水暖工、施工员等作为跟随对象(见图4),实习报告中的主要感悟包括体会到施工作业的辛苦、对工程知识有了实践和深入学习以及向建筑工人学习做人做事等。
(四)体悟升华的以劳育美环节
在为期4周的生产实习中,学生通过劳育增智、劳育强体、劳育树德等环节体验劳动创造知识之美,接触劳动技艺之美,感悟劳动者的行为与品德之美,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和劳动者多个视角充分感受劳动的魅力,实现以劳育美。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及时撰写生产实习的劳动教育心得体会,将感悟到的劳动之美进行总结、升华和内化,从而领会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财富是深层次的美感体验。
以劳育美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劳动之美,体悟奋斗的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促使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内化为学生劳动的态度、习惯与品质,摒弃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五、实施效果与评价
东南大学在2022年生产实习中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改革,覆盖到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41名学生。实习结束后,对实习单位和学生开展问卷调研,验证生产实习课程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效,以进一步完善生产实习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针对实习单位的调研共获取有效问卷37份,其中有75%以上的企业经营已经超过10年,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其调研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被调研企业认为高校非常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会对学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对于生产实习中各教学环节及设计,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企业高度认可(均分均高于3.80分)。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综合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绝大部分学生获评“优秀”,各评分项的均分高于4.7分(满分5分),其中“尊重一线建筑工人”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评分最高(均分为4.95分),但“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劳动工具”的评分偏低(4.76分),表明学生还需进一步提升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回收学生的有效调研问卷38份,学生用劳动素养评价要点表[13]从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开展自我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均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素养,四项一级指标的平均分在4.30左右。针对生产实习中各个教学环节,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绝大部分学生(95%)在相关教学设计的目标已经达成,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充分接受到了劳动素养教育。学生在实习总结中写道: “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执着、坚定的信念指引事业发展之路”“这次实习让书本里的知识呈现在一个个真实的工程中”“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对劳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六、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复杂性、实践性等特点,生产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最为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行业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并包含着典型的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元素,是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积极把握新时代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从课程体系优化、管理强化和评价改进三个方面探索在生产实习课程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渗透式、沉浸式教学方式,构建以劳育增智、劳育强体、劳育树德、以劳育美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实习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有效实现技术、知识、实践、劳动四位一体联动,提升育人成效。通过本课程的劳动教育改革,明确课程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有效方法,经调研已达到预期目标,可为实习实训类课程的劳动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有效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中劳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协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3] 吴德银.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及推进策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3,35(1):97-102.
[4] 蒋杰,韩凌风.工程管理专业实习知识结构平衡性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4):42-44.
[5] 刘超,许博强.生产实习教学精细化管理和评价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2):158-163.
[6] 蒋杰,吴伟东.基于OBE的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改革实践与研究[J].四川建材,2020,46(3):232-233.
[7] 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8] 李鹏,苏栋,许文茂.“新工科”视域下生产实习课程建设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1):1-9.
[9] 沈良峰,何惊宇,胡伟勋,等.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进思路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22):29-30.
[10] 靖庆磊.劳动教育的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之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52-54.
[11] 喻长志,王发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机制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4):91-92.
[12] 潘鹏程,赵大海,王鼎.土木工程类大学生生产实习过程思想问题及应对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2):94-97.
[13] 黄加敏.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构建探析[J].科技风,2021(15):162-163.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