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能力“五步走”层次化训练体系构建

2024-09-23李铁萌

大学教育 2024年16期

[摘 要]学术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素养,也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点之一。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的组织形式相对简单,主要以导师指导为主、学术写作课程为辅,所形成的学术能力范围不能覆盖到学术研究的全过程,效果有待提升。文章通过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某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构建“五步走”的学术能力层次化训练体系,为研究生学术能力建设提供应对策略与实现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能力;论文写作;层次化训练体系;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6-0006-06

研究生(本文专指硕士)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学术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尽管我国在研究生学位设置上分为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但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学术思维的培养始终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学术能力决定了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是其严谨性、理解力、判断力、执行力、联想力和表达力的综合体现[1]。因此,学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和专业程度。如何有效、高效地完成学术能力训练,是决定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

传统观点认为,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训练效果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的质量上,而随着“破五维”的不断深化,我们看到了其他成果形式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学术论文的重要性,依然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抓好学术论文的质量。因此,以论文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建立与新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体系至关重要。

一、对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的认识与理解

有很多学者讨论了研究生学术能力所涵盖的能力。例如,任兰兰等将研究生学术能力分为问题发现与提出能力、文献收集和整理能力、展开论证能力、探求答案能力和学术规范的遵守执行力五个维度[2]。汪德根等从基础要素、技术要素、目标要素、拓展要素四个方面,将研究生学术能力分为选题研究与文献分析能力、田野调研实践能力、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能力、理论与方法应用能力、写作分析能力、开题报告撰写能力以及投稿和修稿能力七个维度[3]。

本文基于对现有相关文献的理解以及笔者相关指导经验认为,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研究生的学术能力都可以主要表述为学生围绕一个学术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实践、论述的全过程的能力。这个过程涉及两方面的素养:一是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这与专业培养过程和教学环节密切相关;二是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各方面素养,它们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能力。研究生对学术问题的驾驭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它的最终体现是学术论文质量。围绕学术论文开展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训练,也是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主要手段,这个过程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4]。然而,目前的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依赖导师指导,亟须系统化学术训练

我国高校往往将研究生学术训练的主要责任和过程交给导师,通过导师加强学术指导的途径来提升研究生学术训练的效果[5]。国内很多导师组内的学术指导主要聚焦于学术成果发表,涵盖论文撰写、投稿与修改意见回复、口头报告三个方面[6];而在导师组外,有组织、有系统、有规模地进行学术训练则较为缺乏。

相比之下,其他部分国家的高校更为重视研究生学术训练,形式也更加丰富。例如,荷兰部分高校专门开展针对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训练[7],日本部分大学通过设立“习明纳”研讨制度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8],美国部分高校专门针对研究生设置独立科研课题且非常重视学术报告质量[9]。

(二)学术论文课程以写作为主,全过程学术能力训练不足

在研究生学术训练方面,我国各高校一般都安排有相关教学环节。然而,这些教学环节主要围绕学术写作,涉及学术能力训练的覆盖面较窄,效果有限。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训练的措施主要包括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和举办论文撰写指导相关讲座[10]。论文写作课程主要讲授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等,通常会以一些经典的学术论文段落作为案例。高校图书馆经常会举办论文撰写指导相关讲座,也会邀请文献检索机构介绍文献检索方法,提升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然而,单纯开设公共论文写作课程或举办论文撰写指导相关讲座,只能解决论文写作相关的知识普及问题,并不能切实有效地起到论文写作实践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很多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学术问题关联不够密切,与学术研究过程结合不够全面,学生学到了写作技法,却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的学科关联程度一般,相关训练需要强化与深化

不同学科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有不小的差异,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写作对研究生研究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有所不同。

基于此,国内很多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学科联系更紧密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教学模式。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探讨了面向化工学科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探讨了学术交流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模式的构建思路与措施[12]。

尽管如此,我国部分研究生的学术论文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术规范性不够、学术价值不高、学术行为不端正等[10]。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研究生通识类和专业类论文写作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建立课程与学术团队的配合机制,强调写作课程在写作形式规范和观点论述上的贡献,强调发挥学术团队在论文写作内容和学术能力培养上的作用。

二、关于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情况的调查

在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综合能力分型差异化建设方法探索与实践研究”支持的基础上,我们对某校设计学科2023年春季学期在读的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型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型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了解当前研究生学术训练的基本现状。学术文献阅读涉及学术能力的多个方面,采用不同阅读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该调查聚焦于研究生阅读学术文献的多方面情况。

(一)调查简况

我们共回收调查问卷61份,这个数量约占该学科在读研究生总数的25%。其中有17份来自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有37份来自专业学位型全日制研究生、有7份来自专业学位型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些收回的问卷中,一年级研究生有36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研究生分别有12人和11人,保研生有2人。

(二)关于学术文献重要性的认识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能够意识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必要”(17人)或“非常有必要”(39人),也认为“读研期间有必要阅读大量学术文献”(57人)。对于“是否十分明确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整个研究领域中的贡献与作用”的情况呈现出较明显的正态分布。然而,他们对自己所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了解情况往往不乐观:只有1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17人认为自己“了解大部分,但不全面”,其余43人表示“了解一点概念”或“完全不了解”。

(三)关于长期阅读学术文献的个人习惯和团队学术训练

在长期阅读学术文献习惯方面,该学科研究生的学术训练缺乏常态化组织。针对“你是否有每周阅读论文的长期习惯(持续4个月以上每周定期阅读不少于3篇学术论文)”这个问题,无论是哪类接受问卷调查的研究生,都只有30%左右的人有长期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处于撰写学位论文阶段的三年级研究生,相比之下,一、二年级的研究生基本没有长期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

在导师组的团队学术训练方面,针对“你所在导师组是否有每周阅读论文的长期团队活动(持续4个月以上)”这个问题,只有40%左右的人认为其所在导师组长期组织论文阅读活动。可以断定,学术论文写作训练活动在该学科开展得并不充分。

进一步分析一年级研究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调研数据,发现约有四成的研究生表示导师组长期组织学术文献阅读活动,但只有不到三成的研究生保持了这个习惯。这两个数据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该学科的部分导师组组织的学术文献阅读活动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有组织的,甚至可能只是建议性的。尽管这不能说明导师组内的学术训练活动对研究生学术文献阅读量和学术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但至少可以说明,单纯依靠导师组并不能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术阅读积极性,不能让研究生对相关问题有充分了解和把握。

(四)关于导师组学术训练对研究生学术文献阅读量的影响方面

我们仍需要考察导师组的学术训练与研究生学术文献阅读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进一步对比了“导师组是否组织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活动”对研究生学术文献阅读量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学术文献精读还是泛读,导师组内没有学术训练活动的研究生学术文献阅读量均远少于导师组内组织学术训练活动的研究生。通过对“导师组是否长期组织团队阅读训练”与“研究生是否有每周阅读论文的长期习惯”的分析来看,没有团队阅读训练的研究生几乎没有长期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33/34),有团队阅读训练的研究生中超过半数形成了长期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15/27)。以上两方面可以说明,导师组内的学术训练活动与研究生学术文献阅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对研究生学术文献阅读习惯是能够产生影响的。

(五)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的现状与挑战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观点:(1)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应设置专门的训练环节。单纯依靠研究生的自学和自律难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有目标地组织学术训练十分必要。(2)尽管导师组内的学术训练能够对研究生的学术文献阅读量产生影响,但是单纯依靠导师组并不能充分、全面地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至少不能让研究生充分掌握相关研究现状。因此,应该探索有组织、有系统、有规模的学术能力培养方法和训练体系,全面综合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

三、应对策略与方法:构建与实施层次化“五步走”学术训练体系

在学术能力训练过程中,研究生需要掌握从知识获取到知识产出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术能力。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具体问题:(1)如何获取学术资料;(2)如何消化学术资料;(3)如何进行学术讨论;(4)如何摸清学术研究动态;(5)如何输出学术成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构建了“五步走”层次化学术训练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主要针对一、二年级研究生,通过学术论文的检索、阅读、报告、综述、写作,有效解决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基本训练问题。

(一)如何获取学术资料——论文检索训练

学术资料包括专著、论文、专利、报告等多种类型,其中,论文在研究生所接触的学术资料中占比最大。我们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发现,未受过学术训练的学生很难掌握论文检索方法和途径。这会导致研究生对相关研究基础的了解不足,对学术研究现状把握不准,进而导致其提出研究问题困难或所提出的研究方案缺少依据。因此,针对低年级研究生,应该先进行论文检索的训练。

其训练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及检索目标。这个方向和目标不能因过于宽泛而涵盖面过大,也不能因过于狭窄而没有思考余地,应该尽量是一个小范围的研究方向,如“沉浸式可视分析的多人协作”。其次,量化检索任务。最好以周为单位,以论文报告为牵引,明确论文检索任务,明确时间和具体检索目标。最后,明确检索路径。需要对论文类型、文献来源数据库、检索方法、检索工具、管理工具等方面进行基本的培训和指导。

(二)如何消化学术资料——论文阅读训练

阅读是消化学术资料的必要过程。我们在与研究生的沟通中发现,他们阅读论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阅读过程没有目标、不分主次,通常是逐字逐句地通读,把学术论文当成教材来学习消化。这种阅读会让其产生“我什么都不懂”“好难入门”的感觉,从而消磨了其科研热情和自信,进而对科研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针对低年级研究生,我们总结和制定了一套论文阅读方法。

其具体方法如下:根据论文阅读的目的不同,可以将论文阅读分成研究问题与结果、研究动机与方法、相关工作挖掘、研究细节与讨论四个角度。根据论文阅读的过程不同,可以将论文阅读分为摘要速读、头尾略读、结构泛读、方法详读、实验详读、论证详读等几个类型。

(1)摘要速读是针对论文题目和摘要进行快速阅读,用较短时间掌握论文梗概,确认该论文是否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阅读方法。(2)头尾略读是针对研究引言、讨论和结论等部分进行快速阅读,以了解论文的研究动机以及所得到的结果的阅读方法。(3)结构泛读是针对论文的章节标题和架构进行阅读,以了解论文的整体结构、论证思路的阅读方法。(4)方法详读是针对解决方案部分进行详细阅读,以学习具体的研究方法并为我所用的阅读方法。(5)实验详读是针对实验部分进行阅读,以掌握如何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的阅读方法。(6)论证详读是针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进行详读,以学习掌握论述过程和论证思路的阅读方法。

(三)如何进行学术讨论——文献报告训练

沟通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学术能力之一。在学术交流中,研究生应该有问题、有话题;在学术讨论中,研究生应该能够参与讨论;在学术报告中,研究生应该敢提问、会提问。很多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羞于张口、不知道如何开启学术话题或者不知道如何深度参与讨论。在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会议中,作论文报告是交流学术成果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建议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设置论文报告的训练形式,提升学生作报告的能力、锻练学生参与学术交流的胆量和思路、优化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习惯和技巧。

其具体方法如下:将文献报告与论文阅读相结合,分为泛读报告、详读报告两大类。(1)泛读报告主要是快速报告论文的基本信息、研究动机、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结果。其目的是让研究生快速掌握学术论证思路和学术研究动态,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2)详读报告是根据阅读目标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详细报告,目的是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逻辑,使其明白论点是如何确立的、论据是如何收集的、论证是如何展开的。(3)论文报告的组织周期建议以周为单位,既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论文检索和报告准备,又让学生掌握报告训练的节奏。每名学生的论文报告时长可以为10~20分钟,泛读报告每次可以报告5篇左右,详读报告每次一两篇即可。(4)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安排1名研究生担任主持人,在每篇论文报告后组织在场学生开展5~10分钟的讨论。这种组织形式可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四)如何摸清学术研究动态——论文综述训练

把握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是研究生完成论文开题和学位论文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在指导研究生和在参加开题及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在研究动态方面的阐述十分刻板,通常只是简单罗列一些研究文献,并没有对这些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综述,也没有对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有合理的总结,甚至看不到未来的挑战有哪些。因此,有必要开展论文综述训练的环节,以培养学生绘制学术领域地图、总结研究脉络、培养研究问题的能力。

其具体方法如下:(1)要求研究生对自己所阅读的论文文献进行摘记。摘记内容包括论文的基本信息、研究动机、所使用的方法和思路、结论等。(2)综述周期以月为小单位、以学期为大单位。每月进行一次综述整理,按照相关研究角度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研究现状综述,总结当前主要研究问题,形成研究脉络,给出未来挑战。(3)针对特定的研究问题或研究热点建立综述小组,组织相关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和论文投稿。

(五)如何输出学术成果——学术写作训练

论文写作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必备能力之一。很多研究生在写作论文时不知如何下笔,存在短期突击、拖延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掌握结构化写作的方法,不会列提纲,想到哪写到哪;二是没有在平时积累有用的素材,平时所做的工作做完就结束了,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录和整理的习惯;三是没有时间规划,没有把论文写作分配到时间节点上。此外,在行文方面存在立论不明确、结构逻辑不清晰、长文不分段、格式错误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缺少写作训练的原因,往往是写得少、改得少。

其具体方法如下:(1)对平时的研究工作、学术活动等进行事事列和以整化零。凡事提前讨论规划,导师与研究生一起将事项、步骤、材料等方面一一列出来,根据最终时间节点倒推形成阶段性时间节点,将研究工作和学术成果发表工作化整为零。(2)对阶段性讨论过程、进展过程和研究成果实施步步写管理。专门建立记录每次讨论内容、每项工作成果的文档,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工作做完,还要对工作进行总结并写下来,为论文撰写积累素材,并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3)结合研究生的中期报告、阶段报告,开展结构化主题句的写作训练。首先要求研究生列出写作大纲,将大纲结构细化到具体的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然后再填充论文内容。对于所有的写作任务,都形成迭代化的节奏,贯彻“好论文是改出来的”理念,让学生在一次次改写中锻炼写作能力,树立开展研究的信心。

四、结语

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依靠课程教学就能够解决的,也不能完全依靠导师说教指导,必须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有组织的系统联合训练。我们提出的“五步走”层次化学术训练体系,可以层次化、结构化地解决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既可以在研究组内开展实施,也可以泛化为通用的教学环节。

结合我国目前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现状,我们提出四点建议:(1)将论文写作课程进一步与学科领域相结合,或将开课时间段与学位论文写作环节相结合。(2)针对低年级研究生有组织地开展相对密集的学术交流活动、建设研究生学术组织等,比如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建设研究生会学术部等。(3)有针对性地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设置开展相关学术报告的要求,比如前沿论文报告、前沿领域综述等环节。(4)可以适当加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学术规范培训,尤其应在毕业论文开题阶段开展一定的学术规范训练。

[ 参 考 文 献 ]

[1] 施春宏.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3):8-15.

[2] 任兰兰,张晓迪,张聪.“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及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80-82.

[3] 汪德根,王悦,赵美风.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结构模型与提升路径分析[J].高教论坛,2023(8):84-89.

[4] 蔡基刚.期刊论文发表与研究生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7):40-45.

[5] 肖天然.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0.

[6] 黄合来,李春阳.工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的六个要素[J].高教学刊,2016(9):7-10.

[7] 骆四铭.发现、培养、支持:荷兰博士研究生创新支撑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134-138.

[8] 伍艳.日本精英科学家的教育经历与学术成长研究: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21.

[9] 贺迎春.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10] 姚佳良,郝秀清.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48-49.

[11] 甘阳,王晶.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19):35-39.

[12] 刘佰龙,张朝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模式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18(5):79-81.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