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2024-09-20李富宁张洁玉韦璐
摘要 康养田园综合体是康养产业与田园综合体融合的新型业态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生态资源和传统养生文化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选取广西恭城平安康养小镇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康养田园综合体发展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项目发展影响因素依次为项目质量、内部动能、外部动能3个维度。对平安康养小镇未来建设提出发展建议:一是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优化内部动能,形成发展支撑力;三是引入外部力量,形成产业源动力。
关键词 扎根理论;康养田园综合体;发展;影响因素;恭城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7-025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60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type Field Complex—Taking Guangxi Gongcheng Pingan Recreation Town as an Example
LI Fu-ning, ZHANG Jie-yu, WEI Lu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7)
Abstract Recreation-type field and garden complex is a new business model integrating recreation industry and field and garden complex. This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with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 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select the Pingan recreation town in Gongcheng,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 the root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type field and garden complex.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realistic,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are in order: project quality, internal dynamics, and external dynamics in three dimensions.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Ping’an recreation town are: firstly, to give play to the brand effect and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secondly, to optimize the internal dynamics and form the development support force;thirdly, to introduce the external force and form the industrial source power.
Key words Rooting theory;Recreation-type field complex;Development;Influencing factors;Gongcheng
基金项目 2023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3KY1214);2023年度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Z2023087)。
作者简介 李富宁(1984—),男,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25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亮点措施[1],首次出现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其是充分整合乡村区域各资源,实施三产多维融合的新产业与新业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地各区深度挖掘自身优势与特色产业,有机融入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中,打造区域现代特色农业为引领的三产融合产业集群。随着大健康时代来临,消费者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使健康领域产品消费呈现高频率、高意愿,使得“康养”理念逐步渗透至其他产业领域中。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传统养生文化资源的“老少边穷”地区,尝试将“康养+”模式融入区域特色产业中,形成了康养田园综合体的创新模式,全面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笔者围绕康养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现状和困点实施调研,全面分析其发展影响关键因素及探讨对策,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为完善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1 文献综述
国外学界对于“田园综合体”未有明确的定义及研究,主要在“乡村旅游”“综合农场”等相近领域研究。国内学界从2017年伊始对“田园综合体”开展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主要围绕其概念及内涵、模式及功能、发展建设路径等3个方向进行。
1.1 田园综合体概念与内涵的相关研究
在定义研究上,部分学者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态,是具备旅游休闲、生态观光与农业产业效益复合功能的农村发展新载体[2],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减贫联动的有效载体[3]。其特点是以景观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以观光休闲功能为核心,以综合开发为主要手段,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关键点[4]。“综合”是田园综合体根本特征,体现乡村振兴的全面性要求与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与保证[5];在西南地区乡村区域产业构建及发展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均提出可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及自身优势,实施构建多维产业融合“田园综合体”,并塑造项目的差异化及产业综合化。
1.2 田园综合体模式与功能的相关研究
在田园综合体模式选择研究上,主要围绕其“综合”的具体模式及内容开展研究。通过融入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元素及特色,挖掘田园综合体创造出的都市人乡村消费潜力,打造“田园+”多维度融合模式[6]。在近年来实施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其主要围绕农业生产、产业加工、文旅休闲、生活居住和综合服务5个基本方向开展建设[7]。大部分学术研究视角均基于各地方田园综合体案例来进行分析与探讨。将区域中医药产业与田园综合体结合的模式,在研究及实际运用中较为常见,以“农业生产加工为支柱,服务业为辅助,衍生产业为亮色[8]”的模式实施构建。
1.3 田园综合体发展建设路径的相关研究
现阶段围绕田园综合体发展建设路径的研究,呈现发散状态,且与政府政策、企业运营和游客需求相契合[9]。结合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摸索及经验,各地颁布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倾斜政策及发展规划,以及制定建设标准及评估规范等,如:广西在2019年制定了《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在田园综合体建设构成要素分析中,学者将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作为其运营必备的要素[10],要素间关系的主要研究点在于各主体在职能与利益、运营及保障体系的构建、农民主体地位的保护等。对田园综合体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上,学者主要集中在围绕政策支持、规划建设、发展导向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11]。
综上所述,通过5年多时间不断探索与实践,围绕学界“田园综合体”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经验总结,但田园综合体模式呈现出不断创新的趋势,现有的经验不足以支撑快速发展需求。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案例的选取
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桂北,是广西6个瑶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依托瑶乡文化、生态环境、地理区位等自身优势,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康养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式发展。该区域丰富的民俗文化可成为重要名片及发展支撑,具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盘王节、瑶族油茶习俗、瑶医瑶药等文化资源,同时,恭城油茶、月柿等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研究案例恭城县康养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广西恭城平安康养小镇。该项目探索“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瑶医药产业+康养产业”等新模式,以形成“农业为基础、多元化康养业态结合”的三产融合产业集群。项目2018年开始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项目发展与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项目发展动力弱、市场吸引力不高、带贫成效不足等现阶段中国田园综合体的通病问题;要破解以上问题,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深入对其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全面探究。
2.2 研究方法的选取
扎根理论是由美国学者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最早提出,是一种实证主义范式下的质性研究方法[12],在社会科学中广泛采用的定性研究方法。选择该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以下3点:一是现阶段融合型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研究理论体系未形成;二是产业影响因素查找的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相对于定量研究方法相对简便;三是融合型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是一个多重因素交互影响的复杂过程。故笔者选择程序化扎根理论来开展研究,运用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3级编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关键影响因子。
2.3 研究数据的采集
该研究数据采用深度访谈形式进行收集。针对外地游客、项目参与人员、本地村民3类受访人群建立不同维度及视角的访谈提纲,实施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原始资料。数据采集选用了随机性抽样与目的性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来选取受访对象,共收集72份访谈信息,外地游客、项目参与者、本地村民比例为27∶17∶28,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也进行了充分考虑(表1);使原始资料数据完整、维度多元,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最终收集到5万余字的调研访谈原始文稿,拟随机抽取60份进行三级编码,保留12份进行饱和度检验。
3 数据分析
3.1 三级编码
使用软件NVivo 11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影响因子。第一步:开放编码。选取60份访谈稿中149条相关词句进行概念化,合并类似并保留无重复的相关词句,共得到“瑶乡文化品牌不显著”等48个现象概念,提炼出“品牌作用”等18个范畴。第二步:主轴式编码。由于开放式编码得到的18个范畴过于独立且分散,所以对原始资料进一步逻辑重组,归纳确立了“项目特色”等7个主范畴(表2)。第三步:选择性编码。提炼出更为精准的核心范畴,凝练3个核心范畴——“项目质量”“内部动能”“外部动能”,构建广西恭城平安康养小镇的3个影响因素维度框架模型(图1)。第四步:理论饱和度检验。当核心范畴和主范畴已达到饱和状态,说明理论模型达到了饱和度标准[13]。对预留的12份访谈稿编码分析,未发现新概念与范畴,证明达到理论饱和。
3.2 模型分析
根据广西恭城平安康养小镇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维度模型3个维度贡献值分析中,通过研究数据统计发现,项目质量、内部动能、外部动能这3个因素贡献值占比是6∶2∶2。由此可知,“项目质量”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与运行中影响度比较大,其次是“内部动能”与“外部动能”。
3.2.1 项目质量。
项目质量是康养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此次调研中,游客、农民对“项目质量”相关内容提到的条目数及篇幅较多。项目质量维度包含项目特色、产业布局、配套建设3个分项综合因素。项目质量决定了综合体的未来发展前景及生命周期,也间接影响社会资源、当地农民参与项目发展与建设的热情度。“项目特色”有效原始数据在该维度中占42%,高于其他因素;说明在项目建设及规划中,项目自身特色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康养旅游、康养服务项目数量快速增长阶段,各地区的项目呈现趋同化、类似化;同时当今消费者求新、求异心理普遍存在,要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度,仍是项目是否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其次是项目“配套建设”,其有效原始数据数在本维度中占32%。配套设施建设不仅影响消费者对项目的体验感,更影响项目的整体形象,是游客考虑是否选择到访的重要因素。
3.2.2 内部动能。
内部动能是康养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此次调研中,项目参与者、农民对“内部动能”相关的内容提及及建议较多,主要围绕推广模式、运营模式2个分维度提出。“品牌建设”有效原始数据在该维度中占34%,占比最高;“品牌化”发展是康养田园综合体占据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在品牌建设同时也需要对整个区域产业的内涵进行全面挖掘。在运营模式中,“队伍水平”有效原始数据占比排在次席,占比为21%;管理及运行队伍的水平对综合体发展有较高的影响。同时是否有具体管理制度、运行标准、带贫机制也是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3.2.3 外部动能。
外部动能是康养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前置性因素。在此次调研中,项目参与者对“外部动能”相关的内容提及及建议较多,主要围绕政府扶持、社会资源2个分维度提出。在建设初期阶段,该综合体的牵头建设主体仍主要为地方政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支持力度起着重要作用,“资金支持”有效原始数据在该维度中占36%。受访者普遍认为:在综合体未来发展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加入也至关重要,特别现阶段是对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入的需求度较高。所以综合体现阶段建设及未来发展,要注重多方力量的支持,形成发展合力。
4 对策与建议
4.1 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广西恭城平安康养小镇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突出“农耕文化”“非遗文化”“长寿文化”等IP构建自身品牌,结合“农文旅”融合思路推进整体项目的后续建设与发展。重点将发展瑶医药生产、瑶族油茶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链作为田园综合体核心产业支撑点,增强项目收益稳定性及形成有效区域性带贫机制。在康养型项目中,基于瑶族非遗资源——恭城油茶、瑶医药、瑶族节日等全面融合开发体验式项目,形成特色的康养类产业亮点及服务型产品,进一步增强项目在市场的吸引力,形成与其他田园综合体或康养旅游项目的差异性。并围绕旅游养生养老基地等核心区,逐步完善食住行游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康养项目的体验感。
4.2 优化内部动能,优化发展支撑力
全面整合县域各方资源与经营主体,可构建“政府+企业+基地+农户”联合体运营模式,形成区域性富民产业发展合力。进一步优化内部动能,明确各主体在项目建设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权益;有效地盘活县域内各行政村的“三资”资源,带动新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在项目内部管理维度上,围绕整个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服务等规范导入,加强项目管理者、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等关键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带头意识,从而提升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动能,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4.3 引入外部力量,形成产业源动力
全面加强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吸引社会投资方、龙头企业、专业化运营团队加入项目未来发展中,解决现阶段项目建设的资金不足、规上企业少、运行困难等实际问题。同时,地方政府可牵头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发展规划、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人才输送等维度的合作力度,形成项目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互通。同时争取各类政策性支持项目、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示范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等,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创新动力及牵引力。
5 启示
现阶段我国各地将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县域产业发展的新突破点,通过恭城平安康养小镇发展因素研究中可看出,田园综合体项目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发展动力弱、市场吸引力不足等通病,关键点在于项目建设前期规划与研判上,需确立自身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统筹考虑配套设施等核心关键点,才能为项目后期运行期的推广及运营打下坚实基础,使项目成为发展持续力强、带富成效好的乡村区域的优势特色富民产业。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17-02-06(001).
[2] 瞿朝祯.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刍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1):179,198.
[3] 杨爱君,杨异.田园综合体:新型城镇化与扶贫减贫联动发展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0(2):143-150.
[4] 刘梦,包兆媛.田园综合体乡村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J].黑龙江粮食,2021(8):125-126.
[5] 林亦平,陶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田园综合体的“综合”功能研究:基于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09-116.
[6] 陈李萍.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219-220.
[7] 胡向东,王晨,王鑫,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8,39(2):86-93.
[8] 朱婷,刘嘉,郑宋晓,等.田园综合体与中医药产业融合路径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37(2):12-19.
[9] 田原,雷滔,李文莉,等.基于CiteSpace的田园综合体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西部旅游,2022(11):72-76.
[10] 高金越,彭维纬,陈嘉琪,等.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8):16-18.
[11] 杨超,潘淑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策略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36):4-6.
[12] 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1976:32.
[13] 朱丽叶·M.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