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黄精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2024-09-20钱迎新白宏芬余艳周庆宏普绍芹陈晓祥由瑄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7期

摘要 [目的]研究滇黄精种子育苗的最佳育苗基质、GA3浸种浓度、浸种时间。[方法]按裂区试验设计3个基质、5个GA3处理浓度、3个处理时间,研究育苗基质、GA3浸种浓度、浸种时间对出苗率及1年生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育苗基质采用河沙、河沙+红壤土(1∶1),GA3浓度在100 mg/L以下,浸种时间72 h,播种330 d,出苗率最高达95.44%。 基质、浸种时间、基质×浸种时间对出苗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GA3浓度、基质×GA3浓度对出苗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基质×GA3浓度×浸种时间、GA3浓度×浸种时间交互作用对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出苗1 a后,育苗基质对滇黄精小苗各部分生物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GA3浓度对各部分生物量影响均不显著,不同浸种时间对小苗的平均须根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其余生物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结论]在滇黄精育苗中,宜采用2层基质复合育苗,即河沙或河沙+红壤土(1∶1)作顶层萌芽出苗育苗基质,专用漂浮育苗基质作底层培育壮苗。

关键词 滇黄精;种子;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7-010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23

Research on Seed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QIAN Ying-xin, BAI Hong-fen, YU Yan et al

(Chuxiong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huxiong, Yunnan 67500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optimal seedling substrate for Polygonatum kingianum seed cultivation, GA3 soaking concentration and soaking time.[Method]Three matrices, five GA3 treatm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ree treatment tim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plit zone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atrix GA3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and one-year seedling growth.[Result]The seedling substrate used was river sand, river sand+red soil (1∶1).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GA3 was below 100 mg/L, the soaking time was 72 h, and the sowing time was 330 d, 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was up to 95.44%.The effects of substrate, soaking time, and substrate × soaking time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reached a highly significant level. The effects of GA3 concentration and substrate × GA3 concentration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with substrate × GA3 concentration × soaking tim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A3 concentration and soaking tim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on seedling emergence rate.After one year of emergence, the effect of seedling substrate on the biomass of various parts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seedlings reached a highly significant level. Different GA3 concentration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iomass of each part, and different soaking times 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fibrous roots of seedlings, an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maining biomass.[Conclusion]In the cultivation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seedlings, it is advisable to use a two-layer substrate composite cultivation, that is, river sand or river sand+red soil (1∶1) as the top layer germination seedling cultivation substrate, and a dedicated float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substrate as the bottom layer for 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

Key words Polygonatum kingianum;Seed;Breeding techniques

基金项目 2023年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楚财教〔2023〕99号);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云〔2023〕TG06号)。

作者简介 钱迎新(1970—),女,云南武定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木良种繁育及推广应用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28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属百合科黄精属植物,与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一同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版第一部,其药材名统称为黄精[1-2]。其根茎作药用,药味平和、味甘易服,为滋补上品,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能[3]。随着人们对黄精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深入认识,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对黄精的需求。黄精的大规模人工种植可满足市场需求。黄精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繁殖)[4],传统采用的繁殖方式是根茎繁殖,但繁殖系数低,成本高,种植后苗木的整齐度差,因此采用黄精有性繁殖培育小苗势在必行,但黄精种子育苗休眠时间长,自然萌发率低。多位学者研究表明,黄精种子具有较强的深沉休眠特性,黄精种子的休眠是综合因素导致的休眠[4-6]。诸多学者[7-10]对多花黄精、黄精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分别通过机械处理种皮和胚乳、温水浸种、层积处理、化学试剂处理、激素处理法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及促进种子萌发,但黄精种子萌发后存在二次休眠当年不出苗的现象。滇黄精分布在云南及川、黔、桂等省区的西部,然而有关滇黄精的育苗研究报道不多[9,11-13],多集中于萌芽的影响因子研究方面。

笔者以滇黄精种子为繁殖材料,在无控温条件的温室内,采用3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从育苗基质、GA3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3因素条件下,探索影响滇黄精种子繁殖出苗率及出苗后生长的影响因子及水平,总结育苗的最佳技术方法。试验采用的3种育苗基质均不含杂草种子,无需增加育苗除草的工时,可有效提高滇黄精种植的生产效率,降低育苗成本,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种子来源及调制:种子采自楚雄和康中草药有限公司,位于楚雄市紫溪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当植株茎杆枯黄,果实深绿色时采种,果实采收后在室内通风处凉放30 d。当果皮及果肉变软,颜色由绿变淡黄,与种子易分裂时,搓揉并在清水中洗净,在室内20 ℃左右凉放7 d,放入冰箱(0~4 ℃)保存,供试验备用。

试验基质:河沙、河沙+红壤土(1∶1)、烟草漂浮育苗基质(以下简称“基质”)(楚雄瑞华烟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产)。

地点:楚雄州林草科学研究所示范基地温室,育苗均在无控温条件的温室内进行,顶部有遮阴条件。

其他:激素(纯度为99%的GA3),称量天秤(精度为0.01 g),种子消毒剂(高锰酸钾)。

1.2 试验方法

种子处理: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再用纯度99% GA3溶液浸种,浓度为50、100、200、300 mg/L,用清水作对照(CK),分别浸种24、48、72 h。

育苗材料:育苗基质分为3种,分别为C1(河沙+红壤土,1∶1混合)、C2(河沙)、C3(烤烟专用漂浮育苗基质);育苗盘规格为4×8穴,大小为6 cm×6 cm×10 cm的穴状联体盘,每穴均匀点4粒种子。

试验布局设计:按裂区试验设计,为3个基质,5个处理浓度,3个处理时间。每个区组重复3次,每个小区包含4个播种穴,每穴分别播4粒处理的种子。

观测:育苗第11个月时观测出苗数量(计算出苗率),现1叶片即为出苗;出苗第12个月时在每个处理的小区内随机取2穴,将取出的穴内小苗冲洗干净,晾干水分,观测穴中植株各生长指标(出苗数、每穴植株的质量、种球质量、种球根系质量、≥5 cm根的数量),计算滇黄精苗各部分的平均生物量。

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计算各处理各观测指标百分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分析各试验因子对观测指标的影响。在分析各试验因子对出苗率的影响时,出苗率指标通过平方根转换后再进行分析,其他各项目指标的分析用原始的观测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基质、GA3浓度与浸种时间对出苗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育苗基质之间、不同浸种时间之间、育苗基质与浸种时间的交互作用之间出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GA3浓度处理之间、基质与GA3浓度的交互作用之间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

进一步对各因子处理的出苗率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由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可知,对于3种育苗基质而言,用红土+河沙及河沙育苗,出苗率极显著高于漂浮基质,可达到90%左右,而漂浮育苗基质仅74.75%。对于GA3浓度而言,0、50、100 mg/L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00、300 mg/L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0、50、100 mg/L与200、300 mg/L处理间差异显著,总体来看,100 mg/L浓度处理出苗率最高,达88.77%,而浓度200、300 mg/L浓度处理出苗率为81.01%、82.14%。对于3个浸种时间而言,72 h的浸种时间出苗率极显著高于24 h及48 h浸种时间,达95%左右。

2.2 育苗基质、GA3浓度与浸种时间对生物量的影响

出苗1 a后,在每个处理小区随机抽取2个穴的小苗进行单株观测(苗质量、块茎质量、须根质量、>5 cm须根数、苗数量),计算各单株指标的平均观测值,并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2.1 不同育苗基质对生物量的影响。

对不同育苗基质苗的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表3)可知,3种不同育苗基质间滇黄精小苗平均总质量、块茎平均质量、须根平均质量及平均须根数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2.2.2 不同GA3浓度对生物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GA3浓度培育苗的各项指标方差分析(表4)可知,5种不同GA3浓度处理间滇黄精小苗的平均总质量、块茎平均质量、须根平均质量及平均须根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3 不同浸种时间对生物量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浸种时间育苗各项指标的方差分析(表5)可知,3种不同浸种时间滇黄精小苗的平均质量、块茎平均质量、须根平均质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须根数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在各处理因子条件下,对滇黄精苗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漂浮育苗基质的滇黄精苗各生物量及须根数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2种基质,而红土+河沙、河沙的苗各项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单株各生物量以漂浮基质最佳,为河沙、河沙+红壤土的3.5倍以上,平均须根数达1.7倍以上。

GA3处理5个浓度水平培育苗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即GA3不同浓度对滇黄精种子处理后,对其出苗后的生长无影响。

浸种时间对滇黄精苗的平均单株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平均须根数的影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浸种24 h处理的平均须根数量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水平处理(P<0.01),而48 h和72 h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6)。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该研究中滇黄精在温室内播种第11个月可出苗。育苗基质以河沙、河沙+红壤土效果较好,GA3浸种浓度以100 mg/L及以下效果较好,浸种时间72 h最佳。在该试

验中采用的种子为室内放置7 d阴干,然后放在冰箱内储藏

备用,在今后育苗中可采用刚搓揉得到的种子,经过浸种处理,然后采用河沙、河沙+红壤土进行育苗,探索能否在保证出苗率的前提下,缩短出苗时间,提高育苗效率。滇黄精种子出苗后,育苗基质对黄精小苗的生物量积累影响较大,出苗后应及时移植入有营养的育苗基质(如漂浮育苗基质)中培育。

该试验结果表明,滇黄精采用种子繁殖时可采用2层基质复合育苗:即河沙或河沙+红壤土(1∶1)作顶层萌芽出苗育苗基质,专用漂浮育苗基质作底层培育壮苗。第1阶段(从播种到出苗),采用100 mg/L GA3溶液浸种72 h,播种于用河沙或河沙+红壤土铺垫的播种基质中,在温室内培育,无需控温,顶部有遮阴条件,播种后浇透水并盖上塑料膜保持湿度,直至出苗;第2阶段小苗出齐后,随着根系的不断生长,伸入至底层有营养的基质上,可使小苗生物量快速增长。采用2层基质复合育苗,既可以提高出苗率,又可以节约育苗时间及提高育苗质量;同时育苗基质为河沙、河沙+红壤土、漂浮育苗基质,基质中不含杂草种子,无需增加除草的开支,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讨论

关于浸种时间与GA3浓度方面,张跃进等[4]研究表明,浸种时间长有利于抑制物质的渗出,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浸种72 h的出苗率高于其他浸种时间处理,与该试验结果一致。朱伍凤等[7]等研究结果表明,GA3浸种处理黄精种子,浓度150 mg/L浸种24 h效果最好。关于浸种时间的长短,可能与采用的种子干燥程度有关,在生产上黄精种子阴干低温保存比湿种子沙藏保存更加方便简单。刘保财等[8]研究表明,多花黄精种子在避光条件下赤霉素浓度50 mg/L浸种3 h效果最好。程秋香等[14]等研究表明,GA3浸种处理黄精种子100 mg/L,浸种时间12 h,萌发率最高,在4个因素中,浸种温度是影响黄精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浸种时间和GA3质量浓度次之。总之,黄精种子的休眠是内外因

素及其内源物质造成的,打破其休眠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采用各种方法组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出苗率、出苗的整齐度及育苗率。该研究是在无控温条件的温室内完成,室内温度平均温度均比室外高,滇黄精种子在100 mg/L GA3中浸种72 h,育苗基质为河沙或河沙+红壤土中出苗率高,温度及与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是否存在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19.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陈松树,赵致,王华磊,等.不同采果期多花黄精的果实成熟度及种子调制研究[J].种子,2017,36(9):30-34.

[4] 张跃进,张玉翠,王占红,等.黄精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7):50-55.

[5] 王剑龙,常晖,周仔莉,等.超声波对黄精种子萌发及萌发生理影响[J].种子,2014,33(1):30-33.

[6] 邵财,刘继永,刘宁,等.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质及其去除方法研究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3):16-19.

[7] 朱伍凤,王剑龙,常辉,等.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研究[J].种子,2013,32(4):13-16.

[8] 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等.不同处理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5,30(5):469-472.

[9] 安瑞朋,王冬梅,祁建军,等.温度层积对黄精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0,35(S1):220-226.

[10] 张峰,史玉宝,曾燕,等.中药材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7):1-3,7.

[11] 王苑,李锦鹏,吴冬艳,等.滇黄精种子的繁育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118-121.

[12] 傅飞龙,丁自勉,马存德,等.黄精种子萌发及出苗特点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8):1151-1156.

[13] 刘嘉灏.不同产地滇黄精品质与生态因子和根际微生物相关性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23:10-11.

[14] 程秋香,曹丹,李吟平,等.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的优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2):1870-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