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
2024-09-19范从娟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下课程改革的宗旨。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育人任务,实现育人目标。教师可结合实践案例,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形成正确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关键词: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文化自信;文化育人
文化属性是课程知识的基本属性,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充分表达知识的文化属性,是实现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方式的前提条件。文化意识的总目标是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融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理解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项目化学习对促进英语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具有独特价值。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习主题,能够为学生的文化理解、文化认同与文化实践提供真实场域,创设丰富情境,使学生深度参与文化体验,形成文化认同。笔者尝试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从提升自我认知、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国际理解四个方面展开项目案例设计与实施研究,探索适合小学阶段的英语育人实施策略,进而实现小学英语育人目标。
一、在项目中聚焦主题意义,提升自我认知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需要在主题意义探究中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和认识世界。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选取的语篇具有积极、正向的主题意义,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和Unit 2 I’m Liu Tao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体现良好行为养成的重要性;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告诉学生“有志者事竟成”。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内容,运用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析、整合和融合,以项目为载体,充分挖掘各单元主题意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再建构,实现深度学习,从而推进学科育人的发生。
【项目主题】“我的十岁生日聚会”
【项目对象】三年级学生
【真实情境】十岁,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八礼四仪”中,十岁需要举行成长仪式。
【教学内容】整合三年级上册中谈论家人、朋友的Unit 3 My Friends和Unit 4 My Family、展示自己的Unit 5 “Look at me!”、表达色彩的Unit 6 Colours、分享食物的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以及三年级下册中询问年龄的Unit 5 “How old are you?”、歌曲Happy birthday!和Family song。
【课外材料链接】1.绘本Happy Birthday, Winnie讲述了女巫温妮要过生日,她决定举办一个生日派对,给大家发了邀请函,为了让派对更精彩,温妮打算给大家一个惊喜;2.绘本Happy Birthday, Moon讲述了月亮要过生日了,小熊用意料之外的方式送给她一个生日礼物;3.英语小视频How old are you?描述了一名海盗、团结一心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核心素养目标】1.能用简单的句子互相问候,介绍家人和朋友,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颜色等;2.设计方案时,能各抒己见,又能为了成功举办聚会学会合作协调,策划属于自己的十岁生日聚会活动;3.懂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日仪式中人们的举止行为、饮食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应当规避的谈话内容;4.能认真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十岁概念,领悟十岁的意义。
【项目任务】1.共同布置环境,查阅所需材料的材质、颜色、形状等的英语单词,并制成卡片粘贴到材料上;2.分工准备,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完成一个微项目,如准备美食、活动主持、视频播放等,确保聚会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新意、有意义;3.小组聚会展示,小组讨论确定穿什么、唱什么、说什么、演什么,做好用英语展示的准备。
【项目实施步骤】1.开展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聚会的环境布置、活动流程等;2.各组交流活动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初步设想,师生共同讨论,根据整体效果进行协调,确定聚会设计方案和每组负责的具体任务;3.各组根据自己成员的风格和特长,交流本组的任务分工及完成办法;4.整理三年级两册教材中相关话题的语言知识,阅读有关聚会的绘本,搜索学习歌曲和童谣朗诵;5.给场景布置材料配上英文纸贴、制作成长手册、写好主持词等,准备项目作品。
【项目成果】1.举办十岁生日聚会;2.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心得、报告材料,PPT、过程记录单等;3.十岁生日聚会的活动视频。
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项目融合了三年级两册教材和课外延伸绘本中语言知识,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各小组积极主动学习相关单词和句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体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策划和实践,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举办不一样的十岁生日聚会,深化了主题意义。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看到自我,感受到他人,懂得友好地与人相处。
二、在项目中挖掘语言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情趣是指通过英语教育使学生能够欣赏和鉴别美好事物,理解、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对英语的赏析可以从体验语言文字的节奏韵律之美开始。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在单元中设计了Song Time、Rhyme Time和Sound Time板块,提供了朗朗上口的童谣、绕口令、儿歌等。其中,Song Time板块不仅有歌词和曲谱,还配有插图,为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语音之美、韵律之美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结合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项目主题】“英语节汇演”
【项目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
【真实情境】一年一度的英语节到了,我们班的节目为童谣表演。
【教学内容】三、四年级各单元Song Time和Rhyme Time板块的内容。
【课外材料链接】自选课外童谣。
【素养目标】1.学会跟读、模仿童谣,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等朗读技巧;2.学会欣赏、感知童谣,体会童谣所表现的趣味;3.在吟诵、歌唱童谣中领略语言之美、韵律之美、情趣之美。
【项目任务】1.研究一首童谣,理解大意,掌握诵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重音、断句、停顿;2.小组讨论童谣的展示方式,如配乐诵读、分角色诵读、运用游戏表现等;3.班级展示。
【项目实施步骤】1.小组成员组内交流各自研究的童谣;2.小组交流诵读技巧,从美术、音乐、表演形式等方面确定童谣内容和项目成果展示形式,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3.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对童谣进行创编和修改,并准备、打磨节目;4.班级展演,共同评价,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参加学校英语节汇演。
【项目成果】各小组项目成果公开展示。
童谣节奏感强、简洁有趣,读起来抑扬顿挫,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四年级学生。比如,有的小组将“The Mouse On the Clock”和“What’s the time?”两首歌谣结合起来,重新创编。在“滴答”的节奏中,小组成员一起轻轻地说“Hickory dickory dock, The mouse ran up the clock.”其中,两个学生化身“猫和老鼠”,一个学生问“What’s the time?”其余小组成员根据课件上的时间回答。当听到“It’s one o’clock.”时,扮演“老鼠”的学生说“The mouse ran down.”同时做出快速抱头假装掉落的动作。学生根据童谣的故事背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表演,不仅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领略语言美,还步入诗歌的意境,学习了童谣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感受到音乐美和画面美,促进精神的陶冶,从而激发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三、在项目中传播中国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教师要让学生能用世界语言书写中国故事,形成文化传播意识,主动、自觉地把中国文化真实地推向世界,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项目化学习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多学科、多视角的资料信息阅读、梳理、整合、建构和表达中,形成理性认识,建立正确态度。学生在探求项目成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树立对自身英语表达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发出中国之声,让世界了解中国。
【项目主题】“我是文化使者”
【项目对象】五年级学生
【真实情境】笔者所在学校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查理·洛克菲德学院通过云端合作签约,两校结成教育联盟,共创教育新生态。
【教学内容】整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谈论节日的内容(如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五年级下册Unit 8 Chinese Festival)以及谈论食物的内容(如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等)。
【课外链接材料】1.绘本Pete’s A Pizza讲述了因雨天不能外出,爸爸为了给孩子解闷,做起了比萨的故事;2.绘本Kitchen Fun介绍了如何制作美食,有详细的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3.绘本Tasty Poems包含关于多种美食的韵律诗,画风和文字都很有趣。
【核心素养目标】1.能围绕相关主题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基本达到交际的目的;2.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项目任务】1.“我来讲一讲”,每小组选择并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2.“我来写一写、画一画”,每小组完成作品,包括题词、装裱;3.“我来秀一秀”,小组完成一篇介绍中国美食的书面表达,配上图片。
【项目实施步骤】1.阅读相关英文资料,查阅有关食物、节日、书画等的英文表述,学习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2.各项目组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分工,如美术功底好的同学进行绘画或书写,劳动技能强的同学烹饪美食,计算机水平高的同学负责搜索资料、制作PPT和视频;3.和查理·洛克菲德学院的结对外国友人进行线上交流,确定项目方案和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PPT、书画推介、视频作品等;4.小组合作探究,不断优化完善作品,所有成员一起组织语言,尽可能让表达正确流畅,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教结对友人或身边的人;5.作品评估,各小组对所选节日和美食进行展示,师生点评、交流;6.通过邮件或线上与英国小伙伴对话交流。
【项目成果】1. PPT、书面或视频介绍、书画作品;2.通过邮件将文字介绍或视频提交给英国友人,通过邮寄送达书画作品。
教师依托真实情境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使学生融会贯通已有知识经验,在项目任务中实现深度学习,发展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在查阅、整理中国传统节日、书画、美食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祖国的积极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实现语言的巩固和运用,真正做到用英语做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四、在项目中感知文化差异,增进国际理解
英语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认识、尊重文化多样性,比较、分析、判断文化差异,初步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意识等。笔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主要节日及庆祝方式等,感受、体验、理解异域文化,学会尊重和关心文化差异,使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相融合,以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项目主题】“环游记”
【项目对象】六年级学生
【真实情境】学校举办首届国际文化节。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和六年级下册Project 2 A Travel Book。
【课外材料链接】绘本Friends Around the World。
【核心素养目标】1.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故事、介绍、对话等获取外国文化的简单信息;2.能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语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3.能积极参加展示活动,注意倾听,大胆尝试用英语进行交流,遇到问题积极请教,不畏困难。
【项目任务】1.制作名片,各小组共同制作一个国家的名片;2.角色扮演,着各国特色服装,品尝各国美食,学习各国礼貌用语;3.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本组研究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
【项目实施步骤】1.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项目导学单,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2.学生确定感兴趣的国家,教师现场协调,避免重复;3.小组查阅本组研究国家的资料,讨论从哪些方面开展研究,并阐述名片设计的创新点;4.小组讨论确定角色,体验一个小项目(如这个国家的衣着特征、礼仪习惯等),并准备展示形式(如视频介绍、对照PPT解说、小组演绎等);5.结合课内外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作品,师生点评统整,形成班级《世界环游记》手册。
【项目成果】推介或扮演过程中制作的PPT、由各小组名片装订成册的《世界环游记》。
项目化教学为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教师在深度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回顾话题内容,同时借助绘本,延伸知识和文化,延展主题范畴。学生在制作名片、角色扮演和国家推介中感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理解不同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
总之,项目化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文明互鉴中体验不同文化的深层意蕴,领悟道德品质的精髓,懂得审美,进而将其内化为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让英语学科育人教育真正走向深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刘艳.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J].课程·教材·教法,2020(4).
[2] 文伟.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J].英语学习,2023(8).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