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普通高中体教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2024-09-18王小波
一、研究背景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把条件和资源相对缺乏的县域普通高中——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陕州一高)的排球传统特色体教融合作为固定研究对象,横向跟踪比较其他县域普通高中排球传统特色项目,以探索体教融合发展路径。笔者从学校排球运动的普及、提高入手,以打造高水平运动队为突破点,探索排球传统特色学校体教融合发展之路,探索青少年排球项目市队校办、省队校办,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拓宽选材路径,促进体教融合发展。
二、陕州一高排球传统特色项目现状
基本情况。陕州一高排球队目前有业余训练队员80人,其中高中男队43人,女队17人;初中男队13人,女队7人。部分队员兼项沙滩排球。
目前的水平和成绩。自2019年10月组队后,学校排球队成绩斐然。2023年8月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生组排球比赛暨河南省第十九届学生排球比赛中,分别获得男子、女子组第三名;在2023年9月第一届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河南赛区的比赛中,男队获得第二名;在2022年河南省排球锦标赛中获男子第四名;男子沙排队在2023年全国第一届学青会沙滩排球比赛中获得全国第九名;2023年全国U19沙排锦标赛中获得全国第八名,这是近年来河南省沙排项目取得的最好成绩。
运动员等级及输送。截至目前,累计有67名队员获得运动员等级证书,其中20人获得一级运动员证书;2022、2023届排球特长生有13名队员被广州体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
学校荣誉。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排球特色学校、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校园排球一校一品省级示范校等荣誉。
三、陕州一高排球传统特色项目发展历程
(一)建设队伍并不断完善设施设备
2019年8月,学校与校外体育发展专业团队成功牵手,确定以排球为校园传统特色项目,2019年10月正式组队。排球队先在校内选拔男女学生各10名,开始了专业的排球训练,运动员升学暂时以体育单招院校为目标。
学校搭台完善设施设备,校外团队派驻4名高水平教练带队训练。学校将原学生活动中心改建为排球训练馆,投入了60多万改造完善设施设备。近年来,学校相继建成了澡堂,修建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新操场,按照国际标准配备沙滩排球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河南省第一个沙排基地。
(二)发展生源并不断提升运动员素质
从2020届高一学生开始,学校在陕州区专设了排球特长生招生,成立了排球特色班。高三共设一个班,高一、高二一个班合班上课,开设体育单招课程,教师固定教学,队员文化课学习也得到保证。外出集训和比赛时,原则上文化课教师做领队兼文化课辅导员,保证队员学训有机结合。
陕州一高的排球队建队时间短,新生队伍建队训练不到3年学生就面临毕业。然而,传统的强校至少建队训练6年甚至更长,队员要用3年走完别人6年走过的路,能在省锦标赛打进四强已经成为其发展天花板。
2022年夏天,学校成立初中部,从七年级开始建立梯队,既为高中部培养子弟兵,又为排球体教融合特色发展打下基础。目前,初中部七、八年级共招收20余名排球特长生。同时,学校先后在三门峡市三中、陕州区外语学校、陕州小学、阳光小学建立排球社团,积极辐射带动市主城区中小学青少年爱上排球运动,营造排球运动氛围。学校还主动扛起三门峡排球教练员培训、少儿培训大旗,从2022年寒暑假开始连续举办“奔跑吧·少年”排球“希望之星”冬夏令营,让更多孩子爱上排球。
四、陕州一高排球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目前,排球队竞赛成绩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但很难有进一步突破。
成因分析。一是排球队建队时间短、底蕴浅,梯队建设还不完备;排球队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难以掩盖后继力量不足的窘境。二是在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多数排球队成员文化课成绩较差,出现学训矛盾。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校目前只能培养专业队队员参加单招升学,不能培养出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升入大学的队员。三是排球项目三门峡市整体薄弱,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缺乏排球师资,排球文化氛围不浓。更多青少年喜欢篮球而不愿学排球,排球推广和普及率不高。四是选拔机制存在缺陷。受招生政策限制,学校只能在陕州区内招生,选择余地太小。五是体教融合发展资金困难,各种基金支持缺乏。
五、高中排球体教融合的实践需要
为使排球特色再绽新蕾,再创佳绩,学校领导对排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教练敬业,训练到位;借助外力,专业到位;舍得投入,经费到位;成人成才,服务到位。在这一系列思想指导下,学校科学实施规划,确保工作落实。
实施排球队综合培养工程。以高中排球为龙头,带动初中、小学排球发展,形成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高中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初中阶段夯实学生基本功,高中阶段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初中部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良好的排球技术,组织各种自垫球、对垫球、排球比赛,让排球运动成为学生的广泛爱好。
建立健全赛事体系。在各级传统校落实排球赛事,做到月月有校内比赛(表演赛),期期有校级联赛。繁多的排球比赛及表演赛,不仅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排球运动,懂得排球比赛规则,学会欣赏排球比赛,爱上排球,而且营造了浓厚的排球氛围,推动排球项目深入人心,让排球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让排球之花在三门峡市开得更加鲜艳。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类排球比赛,以赛代练,积累比赛经验,提高竞赛水平。
打通上升渠道,拓宽运动员出口。排球高中队培养目标如下:一是为省队、国家队培养专业队员;二是为双一流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三是通过单招以运动训练项目升入高校。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学习成绩差的队员以升入高校为目标,重点提高运动成绩,以运动成绩的提高点燃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学习成绩好的队员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目标,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运动训练为辅;学习成绩中等的队员搞好学训结合。
搞好梯队建设。为扩大初中梯队人数,学校面向全市招收排球实验班,保证高中选材范围,选拔运动员既看重运动天赋,也对文化课成绩有要求;在陕州区至少建2~3所小学排球特色校,三门峡其他县(市、区)至少建1所。沙排从小学三年级入手选材,让小学成为排球梦想开始的地方,做到小学启蒙兴趣,初中学训兼顾,高中冲刺未来,经过层层努力,实现强势“破圈”。
六、高中排球体教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配足配齐排球基础设施。完善学校排球场地与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学生运动、检测、训练的正常开展。二是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三是正式命名市队校办,改善运动员选拔机制,在三门峡市全域范围内招收排球生,选拔排球苗子。四是完善赛事体系。推动三门峡市各县(市、区)开展排球比赛,举办三门峡市排球赛,培养与发现排球人才;在黄河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跨区域或全国性的排球(沙排)比赛(邀请赛);承办省级、跨区域或全国性排球(沙排)比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保障排球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市队校办命名等方式固定资金支持。
体教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长期努力,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