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设计

2024-09-18沈翠翠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9期

新形势下,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用身边鲜活、真实的案例来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过程。本文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阐述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设计如何做。

依据新课标,确定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基于学科本质提炼的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我们只有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这样一节课才有正确的方向。

例如,本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课程标准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结合课程标准,区位因素这部分知识我是通过乡土案例“宁陵万亩梨塘”的相关材料引出和分析的,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我则是结合家乡农业的变化来分析的。因此,依据课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结合“宁陵万亩梨塘”的发展,说出农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家乡农业的变化,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家乡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合理的农业选择,建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依据教学目标,制订实施策略

选择素材,开展情境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往往身边鲜活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本节课时,正值商丘宁陵梨花节举行,因此我用“宁陵万亩梨塘”发展的资料,引出农业的区位因素(如图1)。

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我用的素材是家乡农业的变化。当我向学生展示图片,介绍我亲戚家的棉花地变成了黄瓜地和西瓜地时,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我适时抛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学生纷纷各抒己见,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参与课堂。

把握学情,因材施教。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做到把握学情,因材施教。例如,本节课中讲到“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其主要分布区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但是学生对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这一节课之前,我先给学生留了问题:季风气候有几种?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点?这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学好新课做准备。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好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提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本节课中,我结合农业的区位因素中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设计了4个问题,各个小组可以自由讨论,最后随机回答。这个设计,既能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果。

依据教学目标,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应该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而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制订评价目标,积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本节评价目标如图2所示。

在评价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时,教师不要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简单记忆上,而应该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例如,本节课中评价学生能否说出农业的区位因素时,不能只是说出区位因素,而是要能结合材料或者实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另外,还要有过程性评价和能力评价。

新时代对教师地理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上课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仍需继续学习。教师传授给学生再多的知识都无法满足不断进步的社会需求,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设计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