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4-09-18陈国旗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9期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全国教育系统都在根据国家政策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措施来实现“双减”目标。一线任课教师是“双减”政策最直接的执行者,应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目前为数不少的学校仍存在学生学习时间较长、课外作业量大且作业简单重复的现象。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呢?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并且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教师应该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的积极性与专业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创新意识,积极拥抱“双减”背景下的课堂变化,采用先进的、适合当前教育环境的教育教学策略,并要持续地改进与完善,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校要加强教学研究,注重提升教研水平

开展备课、说课、磨课比赛,加大教师自主研修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他们既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要擅长业务,并且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持续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经常参与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为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包括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等,并且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推动教学从传统的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变。

在深入学习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并以“高效课堂”“减负提质”为基础,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校要致力于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效率。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师需要把握好课程的核心,并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课前要对课程内容深入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旨在帮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运用已学的知识。为此,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摒弃陈旧的做法,以实践为导向,深入探索,从实践中汲取精华,以期找到一种更加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育模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先学后教”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导”并非仅仅指导学习,更多地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及提升学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以此来提升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并引导他们遵守“眼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的规则。

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赞赏。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通过多种工具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通过引导、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点。

例如,当讨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时,(+10)-(+3)=+7,(+10)+(-3)=+7。这样就能够清楚地表明:(+10)-(+3)=(+10)+(-3)。在“发现”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仔细比较等式中的各个条件,并且弄清楚其中的一条和另一条的差异。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条件和差异转换为有理数减法法则,同时把这些概念和公式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最终由教师进行讲评和纠错,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提高课堂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师要积极探索分层次作业设计

教师不布置过多的课后作业,特别是要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并牢固掌握,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工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随意布置作业的情况较多,甚至就某一个知识点布置重复作业,这无疑给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也违背了国家“双减”政策的初衷。为了减负提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提高布置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分层次作业设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与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业布置方式。一是学生能操作,但是需要提升技能的,就要适量布置,让学生选择完成。如代数部分中“有理数”单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与混合运算,方程单元中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或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二是内容较抽象,一半左右学生理解或解答有困难的,宜采用分层布置。如函数各部分,特别是二次函数、几何证明过程等。

在作业提交上,上交作业顺序可定为学优生—中间生—后进生。教师可以允许那些做作业确实有困难的学困生延缓上交,但前提是其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同时,为有效堵住部分学困生与那些懒于思考总是借口“参考”的中等生较易从身边找到可“借鉴”或抄袭的源头,我与学优生约定:尽可能在每日放学前把数学作业完成(若上午上数学课的,午自修后或第六节课后完成)上交;允许部分学生提前上交当日的作业,谁先交的谁优先面批,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后的有效记忆时间内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并尽快获得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获得教师或同学的指导、帮助,把每日的数学问题在当天解决,少留“夹夜饭”。

同时,教师要改善评价方式和标准,不要单纯地以分数来衡量孩子。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并不意味着降低评价标准和课程标准,而是要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如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分批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改变他们陈旧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引导他们打造高效课堂。社会各界也应该对学校和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而不局限于学校的升学率或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减负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的根源不仅和教育,更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资源分配及文化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减负的目标,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双减”是国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体教师和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特别需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双减”政策刚开始执行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很少,有时候感觉在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点,就没有留作业。但部分家长专门打电话给我,担心不留作业怕孩子没学好成绩下降。我耐心地给家长解释了国家“双减”政策的好处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慢慢地,家长认识到了“双减”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有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