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4-09-18马丽辉王欢欢王新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9期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可以在多种媒介的交互作用下进行更快捷、广泛的阅读,阅读视野和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媒介。而语文学习也需要师生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根据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媒介,进行更全面、深刻的学习。在进行跨媒介阅读时,学生受其自身思维能力和分辨能力的限制,易出现阅读内容杂乱无序、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教师跨媒介阅读教学设计能力有限,教学实践较少,跨媒介阅读教学实施能力有待提升。

基于以上现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和调研,发现制约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缺乏跨媒介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并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进行阅读教学实践,致力于探索并逐步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发展师生多方位、多角度的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师生能够了解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基于学习内容跨越多种媒介获取和整合多元信息,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方式,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下面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分享我们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本单元以“走近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4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和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以及习作——写读后感,还安排了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题的“快乐读书吧”。如此编排的目的在于教师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使其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通过单元统整的方式,以课本等纸媒介为基础,融合多种媒介,让学生在“读懂古典,演好故事”的单元情境驱动下,学习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阅读古典名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并能利用不同的媒介形式分享阅读收获。具体实施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

一、课前,利用多种媒介进行课文的前置性、广NbpfIzn7RuEfI10zlrgr6A==泛性阅读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课文的编排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顺序。4篇文章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对小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且文言色彩逐渐浓厚,如果没有提前了解故事内容就直接进行课堂阅读和理解,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难以达到。因此,我们在寒假通过家长会、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家长和学生推介中国四大名著,希望学生能在寒假期间阅读青少版名著;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学生关注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频、视频、图片、戏曲、评书等多种媒介资料;外出旅游时还可以选择与名著有关的景点,并关注其中的人文知识,如南阳诸葛草庐、山东水泊梁山、电视剧《西游记》的取景地嵖岈山等,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观看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

前置性阅读不要求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有详细的了解和深度的品读,主要以激发学生对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为主。在多种媒介的相互作用下,学生能做到有目的、有侧重地广泛性阅读,初步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的特点,为开学后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学习阅读古典名著提供方法指引。

二、课中,利用多种媒介促进阅读顺利、高效进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既要充分考虑课文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介,是学生阅读最主要的形式和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要充分考虑其他媒介对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融合纸媒介和数字媒介,并结合口语交际表演课本剧的需要,设计了单元任务情境——“读懂古典,演好故事”,并通过3个任务完成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一)借助媒介资源品读故事

本单元4篇课文的文言色彩浓厚,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遇到难懂的语句也可以跳读。然而,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古典名著的魅力,对故事和人物有更深的了解,体验更多的阅读乐趣,还要在用好纸质媒介的基础上进行如电影、电视剧、短视频、图片、声频等多媒介的辅助阅读。如学生在思考“周瑜听到诸葛亮要立下军令状时为什么很高兴”这个问题时,可以借助影视资料,观看故事前情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演变,以及周瑜为什么会嫉妒诸葛亮,从而加深对周瑜和诸葛亮人物特点的理解。在读到课文草船借箭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原著文段,比较现代文和文言文表达的不同,这样既能够加深其对故事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其对原著的阅读兴趣。又如,在进行“武松打虎”文段学习时,课文中大段的文字描述很难让学生对武松打虎的过程有十分清晰的记忆。这时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介资源,文字就有了画面感,武松这个勇猛机智、力大无穷的人物形象就立体、丰满起来。再如,在《红楼春趣》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导入众多人物放风筝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个角色的不同特点,并从众多人物中看到宝玉和黛玉的与众不同。

(二)利用媒介特点讲述故事

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在单元任务设置上,我们安排了课堂上复述故事的环节。学生通过寒假的自主阅读和课中较为详细的阅读探析,均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并乐于和大家分享。对五年级学生而言,简单的口头复述故事并不难,再配上道具、音乐、背景视频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对于讲述者和倾听者而言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果采用评书的形式,模仿说书人边复述边评讲,加入自己的见解,或利用评书独有的口技效果进行某个故事情节的讲述,如有声有色地讲述石猴出世的片段,枯燥冗繁的文字会变成有声有色、立体丰富的画面,学生学习记忆会更加深刻,也能激发在课后阅读古典名著中其他章节的兴趣。

(三)活用媒介手段展演故事

为了巩固阅读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兴趣,结合单元口语交际,我们鼓励学生从选课文、分角色到怎么演,均可自由发挥。同时,我们结合学校和家长的力量,提供演出空间、衣服租赁、摄像剪辑等,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重现课文中精彩的情节,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丰富对人物和情节的认识。有的小组进行剧本创作,有的小组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有的小组创作名著故事连环画,有的小组进行故事片段的展演与拍摄,有的小组进行名著人物妆造展示……我们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年级甚至全校展演,并借助家长的微信朋友圈或视频号进行分享和宣传,扩大古典名著的学习影响力,引领全校、家庭甚至社区的阅读风潮,使古典名著的学习不止步于课本和课堂。

三、课后,利用多种媒介推进阅读成果的有形转化

一篇文章赏析完、一本书读完,并不代表古典名著阅读活动的结束。为了检测和展现阅读教学的效果,我们引导学生制作古典人物介绍卡、名著阅读卡、单元思维导图等,深化对故事和人物的认知。我们结合本单元习作内容让学生写一写古典名著的读后感,录制“好书推荐”视频,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家长微信朋友圈进行推广宣传,使学生在增强学习获得感、成就感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

跨媒介阅读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多种媒介的介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其阅读视野,提高了其阅读能力和媒介素养,使文本中的人物从书中走到生活中,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在多媒介搭建的真实语言环境中,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提高思维品质、媒介素养及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也不断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如何规范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媒介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融合多种媒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研究的方向。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JCJYB2302010015)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