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减负赋能的时间管理困境与对策
2024-09-18张锋
“双减”工作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新课改与教育数字化的全面实施,对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挑战与更高要求,这需要进一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并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那么,中学教师如何减负增效与赋能成长呢?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现实路径。
一、时间管理对中学教师减负赋能的重要意义
(一)中学教师减负赋能的必要性
中学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不断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成长。因此,中学教师面临相对较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李新翠(2016)在调查中发现,中学教师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52小时,其中教学时间与非教学时间的比例约为1∶4,79.3%的教师认为工作量总体是重的,而且教学反思与自主学习时间相对匮乏,这对中学教师的工作效能、满意度及健康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说明,有必要进一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当前,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大力推进,中学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学平台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就需要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不过,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受学生欢迎,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致使教师的教学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如何为中学教师减负赋能,进而促进教学效能提升与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时间管理的内涵与作用机制
时间是中学教师可以用于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时间管理是指个体对时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利用的过程。国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将时间管理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如目的感、结构化行为、当前定向、有效组织和坚持性(Bond & Feather,1988),目标设置与优先级、机制计划与安排、自觉控制和混乱倾向(Macanetal,1990),以及时间态度、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Britton & Tesser,1991)。国内学者黄希庭等(2001)认为时间管理是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人格倾向。
时间管理对教师的工作绩效与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时间管理对教师工作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其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邝小聪,张璐斐,2020)。而且,时间管理与教师职业成长、工作投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职业成长在时间管理和工作投入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郭加佳,陈敏,陈娟,2018)。此外,时间管理还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陈幼平等,2014;李永梅,2013),与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呈负相关,并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压力在时间管理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丁琳,晋婧婧,王晓明,2012)。因此,时间管理不仅对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还会通过一些中介机制产生间接的作用。
二、中学教师减负赋能的时间管理困境
中学教师面临着新课改、“双减”及教育数字化等多种挑战,亟须进一步减负赋能,但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及方法,致使其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专业能力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对中学教师的调研与访谈,发现中学教师目前存在三方面的时间管理困境。
(一)时间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意识不够
尽管大部分中学教师都认识到时间在工作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有些教师不够重视时间管理,不能自觉而主动地利用时间,惜时观念还有待加强。一些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时间浪费现象,主要原因涉及课堂组织教学混乱而无序,备课不充分与言语组织能力弱导致拖堂、重复讲解或随意提问等。
(二)时间管理的自我监控能力薄弱
时间管理的自我监控包括目标设置、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与反馈性(黄希庭,张志杰,2001)。自我监控是时间管理的重要机制,涉及整体监控与具体监控两个层级系统。本课题组调查发现,不少中学教师缺乏一定的时间规划与任务目标,也没有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并按优先级行事,时间计划执行力与灵活性不够,事后也缺乏进一步的反思与改进。因此,中学教师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能力有待提升。
(三)时间管理的效能与获得感不足
时间管理的效能包括时间管理效能与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前者是指对自己管理时间的信心,后者是指对自己管理时间能力的判断(黄希庭,张志杰,2001)。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中学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策略并在实践中获取成效,才能提升时间效能感与获得感。本课题调研结果显示,有些中学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时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不能采用一些时间管理的原则与方法进行有效应对,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手忙脚乱,很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想方设法让中学教师学会时间管理并加以训练,有助于他们走出时间管理的困境。
三、中学教师减负赋能的时间管理对策
(一)培养基于未来的积极定向的时间观
时间观是指教师对时间的认知、体验与行动或行动倾向,也称为时间洞察力或时间透视(吕厚超,黄希庭,2005)。基于未来的积极定向的时间观能够提升教师的自我连续性,激发教师在时间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做到惜时、守时、用时,从而奋发有为、自律自强,把宝贵的时间用于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上。本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优秀的中学教师往往能够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未来,可以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时间来完成设定的目标任务,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而时间管理较差的中学教师缺乏一定的时间观念,做事不太考虑未来的结果,甚至对未来持悲观消极态度,导致时间管理比较随意,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影响了自身专业成长。
(二)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
高效的时间管理是以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学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学习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简便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包括四象限法则、二八法则、瑞士奶酪法、番茄工作法等。其中,四象限法则是指把所要做的工作基于重要性与紧急性分为四个象限,即重要且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从而按照轻重缓急的优先等级来进行时间分配。二八法则是强调要事第一,做事要分清主次,把大部分时间(80%)用于做主要事情(20%)。瑞士奶酪法是指不消极等待整块时间,而是利用零碎时间来见缝插针,从而顺利完成某项较大的工作任务。番茄工作法是指把工作时间分割为若干个时间段,不同时间段之间设有休息时间以做到劳逸结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除了学会一些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中学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时间管理工具或软件进行时间规划与工作安排,及时监控、提示与调整工作进展,更便捷、更有效地实施时间管理。
(三)强化实践训练以提升时间管理技能
中学教师的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升的。石国兴等(2010)通过干预实验证实了团体训练在改善中学教师时间管理技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该研究选取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8次训练后的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在时间管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提升,说明时间管理训练成效明显,4周后的追踪测量结果也证实了时间管理训练的长期效果。时间管理的训练方案较多,有学者开发出了8次训练的时间管理课程,包括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了解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策略、时间规划策略、任务安排策略、时间统筹与反馈策略等。因此,中学教师应积极参加有关时间管理训练的课程培训,并在实践中进行强化训练,不断提升时间管理技能。
(本文系河南省2023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学教师时间管理减负赋能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23-JSJYYB-006)
(本栏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