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共创、共享共生,志同道同、行同趋同
2024-09-18魏名玲
魏名玲
新乡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长,中原名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主持魏名玲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原名师工作室,提出并践行“灵动”思政课堂。
2021年5月,魏名玲中学文综名师工作室转型为魏名玲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原名师工作室,有一级成员8人、二级成员5人。工作室全体成员思想上力求一致,同频共振,同向聚力,同步发力,共同成长。
一、同舟共济扬帆
(一)定目标,绘蓝图,共建同心圆
自转型以来,工作室迅速找准定位,以“共研 共创、共享共生”为核心理念,锚定初中思政课领域,按照建设“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名师工作室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目标,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步骤、考核评价等方面细致考量,力争把工作室建成初中思政课领域“教师培养的基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教育改革的论坛”,用心绘制中学思政教研的同心圆。
(二)设路径,重质量,转动同心圆
校本研修是工作室发展的主阵地,是成员专业成长的主渠道。工作室成员群策群力,提出形式上“课—研—读—考”、范围上“校内校外联动”的校本研修路径。其中,对于“课”,在讲课、听课、评课之外,增加了源于新乡、兴于新乡的说课;对于“考”,成员参加毕业年级的模拟考,加深对考题的理解和研究,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头雁迎风奋力
(一)深耕思政教学,形成新风潮
我提出“灵动”思政课堂的教学主张,以思政课教学评比活动为契机,开展深层次的教学实践和研讨活动,进行思政一体化的探索与尝试。
思政一体化建设主题研讨。我带领各学科教师深入挖掘各种思政育人因素,打造一批精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辅导两名历史教师和一名语文教师参加省、市级优质课比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为进一步落实大思政理念,我和工作室成员创新思路,研讨俄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举行以大思政为引领的俄语特色教学展示活动;我在全市教育系统进行典型发言,成为新乡市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
《读本》教学主题研讨。为探索《读本》的使用方法,梳理《读本》与部编版初中、高中思政教材的结合点,我带领学校思政课教师和工作室成员多次进行磨课研课、交流讨论,并整理出供初中、高中教学使用的有梯度的《读本》教学议题。
新乡思政大课主题研讨。2021年8月,工作室应邀参与新乡市教育局策划的“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新乡市中小学思政大课”的设计与录制。我精心选择防汛救灾中的鲜活素材,生动阐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德育融合主题研讨。依托我主持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重点课题“新乡地方文化与学校德育的融合研究”,我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在挖掘地方思政元素和创新作业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革命文化主题研讨。我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西南大学陈亮教授主持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革命文化内容比较及其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梳理七、八年级教材和《读本》中的革命文化内容,设计优秀典型课例。
基础性作业主题研讨。2022年10月,工作室承担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起的“中小学基础性作业”的研发编写工作,负责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编写。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到此项工作中,经过多轮研讨打磨终于拿出高质量的初稿,通过初审,并出版发行。
单元整体教学主题研讨。2022年,工作室成员牛小曼获得代表新乡市参加河南省优质课大赛的资格。以此为契机,工作室开展了多次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成员在研课磨课中厘清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思考教学,树立大教学观。
(二)指导课题研究,催发新成果
我重视教科研工作,多次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研究。2020年,我主持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重点课题“新乡地方文化与学校德育的融合研究”顺利结题,课题成果《新乡地方文化(选编)》和《新乡地方文化与学校德育的融合》两本校本教材在2020年、2021年的新乡市中小学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中分别获二等奖、优秀成果奖。随着课题成果的推广,新乡地方文化受关注程度明显提高,地方文化相关的实践研究显著增加。2022年,我带领工作室骨干教师开展的省级课题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初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并顺利开题,同时带动了6项子课题通过市级立项。
(三)加强专业引领,涉足新领域
我注重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工作室成员做“四有”好老师、“大先生”;要求工作室成员制订具体的个人读书计划,坚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养成读书习惯;鼓励工作室成员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和教师技能竞赛,打磨精品课;长期参与市教科所的课题立项和结项评审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除了常态化的教研,我还探寻助力教师成长的新途径,带领成员涉足新领域。例如:辅导牛小曼老师主讲市教科所组织的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指导讲座,并参与魏巍名师工作室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招考试专题复习讲座的网络录制;工作室协助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进行“国培计划”项目申报,并成功获批一项;工作室受邀参加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培”“省培”的课例展示和研讨;等等。
三、群雁协力振翅
(一)合作意识不断增强,齐心协力共同成长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工作室成员互相了解,彼此尊重;乐于分享,敢于担当;善于学习,共同成长。工作室的研修任务要求严、标准高,但成员能够克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确保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高质高效。在中考备考讲座、“国培”“省培”课例展示研讨、基础性作业设计等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勇挑重担,齐心协力,促进了自身素养的提高,彰显了工作室的良好风貌。
(二)规划总结扎实具体,专业发展行稳致远
为了使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更清晰、步子更稳健、成长不间断,工作室成员结合自身情况制订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每年制定个人读书目录,形成读书成果;每月提交读书反思,提高阅读质量;年末梳理总结,反思自身不足。
(三)课堂教学重质重效,思政素养不断提升
坚持听评课制度,提升理论水平。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学展示、思政课教师技能竞赛、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等,通过研课、磨课进一步领会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教材和课堂的整体把控力。
(四)教学研究理念更新,科研能力逐步增强
工作室成员的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科研理念不断更新,教科研目的不再局限于职称评定,教科研过程更加扎实科学,教科研能力也不断增强。
(五)目标达成基本实现,鞭策自我不断向前
通过工作室研修学习,工作室成员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牛小曼老师所做“阅享悟情感 书香浸人生——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和市思政课教师“大比武”一等奖;三名老师参加市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两名老师被授予“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会牢记工作室的目标定位,吸纳更多志同道合的“奔跑者”,共研共创,同频共振,激发思政新活力。
寄语青年教师:
勤学善思,与学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