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主题提炼与实施要义
2024-09-11郑六珠
摘 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人与自然”关系承载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责任意识的任务。鉴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性、公共性和融通性,文章在提炼跨学科学习主题“绿色与环保”的基础上,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实施要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于跨学科主题,确定单元目标;找准学科整合点,梳理内容脉络;设计综合性活动,组织进阶实践,以期拓展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广度与认知深度,进而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 跨学科主题学习 核心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16个课程标准,都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1]。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基于现实世界问题的复杂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单靠一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往往无法胜任或难以达到期望的培养效果,这就意味着整合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2022年版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特别强调“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3]。这就传递了一个极为明确的新时代教育的变革走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科教学再也无法沉迷于自给自足的知识体系,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必然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向。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其优点在于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更加深入地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对分科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分科教学的延伸、拓展、补充和强化,以便整合来自多学科的信息、数据、技术、工具、视角、概念和理论,解决某一学科的研究领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见,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这种各有优势、彼此之间相得益彰且不可替代的素养结构,构成了支撑学生自我发展的整体框架[4]。基于这一认知,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对如何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主题提炼
主题是跨学科学习的“统帅”,也是跨学科得以实现的枢纽。一个好的主题就像─座坚固的桥梁,可以把散落在各个学科以及实践难题中的碎片联结起来[5],载着学生从容地到达素养的彼岸。合理确定跨学科学习的主题,要求基于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等维度进行考量,使其选取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畴内[6]。这是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首要前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主题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其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学生生态文明道德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迈入适应自然的“韧性时代”[7];需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理念,绝不能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傲慢地认为人类可以超脱于自然之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其学习内容在学科间保持独有的交叉性与融合性。基于此,要揭示“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拓展对它的认知边界与认知路径,需要寻求多学科合作,加强跨学科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发现和选取跨学科主题。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是明确的,梳理起来就是“我和你”的道德关系。它承载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任务,而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跨学科”的内涵丰富,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更有必要强调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体与主导学科,对其相关单元进行纵向整合,对小学语文、英语、科学进行横向融合,并对其目标指向和联通知识进行结构化排列与系统性梳理,进一步明确“人与自然”是生物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表1是上述四门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养指向及目标体现的具体表述。从中可以归纳、提炼出反映跨学科目标要求的大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8]。综合四门学科的素养指向和目标体现,以及小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已有认知水平,通过整合“‘人与自然’关系+学科目标+道德教育”,重建“人与自然”的关联与连接,并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对跨学科大概念进行话语转换,由此设定“绿色与环保”这一跨学科学习的主题。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实施要义
在跨学科学习的主题设定及学科载体明确后,教师可以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任务和项目,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跨界整合,促进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间的互动和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以“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为例,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现象和问题来组织教材单元,将单元间、学科间的知识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学习内容,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一)基于跨学科主题,确定单元目标
围绕“绿色与环保”这一跨学科主题,教师可以对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科学四门学科的内容进行纵横对比与关联梳理,把握这些学科的素养表现、逻辑结构、内容承载、学习路径和学业质量。在跨学科知识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既要立足这些学科各自具体领域的独特性与相对独立性,又要看到彼此之间的互相影响与互相赋能,以及这些学科与生活的互相联系与互相依存。跨学科主题学习一方面要瞄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即不仅要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另一方面要坚持学科立场,即要紧紧抓住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站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立场“跨”向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设定既要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这一主体学科,围绕“绿色与环保”这一学习主题,又要跨越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运用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跨学科大概念以及各学科核心概念。
基于这样的认识,“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方面要考虑本单元《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妙招》《低碳生活每一天》三篇课文学习进阶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统筹与语文、英语、科学三门学科横向目标的整合。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大概念和“绿色与环保”这一主题,梳理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科学四门学科中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新词”,以及社会上议论环境问题时关注的“热词”,这些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本单元学习进阶的目标:“保护环境,绿色生活”。在此基础上,又将其细化分解为三个子目标:树立环保意识、学会节约资源、践行绿色生活。
(二)找准学科整合点,梳理内容脉络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根本,拆掉分科教学的“篱笆”。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科学四门学科的特点及基本属性,重组、合并以“绿色与环保”为主题的跨学科知识结构。整合利用这些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探究方法、价值理念进行思考和行动,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的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主题、大任务、真实情境的主题学习活动,实现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发展的多重功能,扩大学生适应面。因此,在选取跨学科学习主题“绿色与环保”的内容资源及教学素材时,需要在四门学科之间的相近学段找出内容、情感、呈现方式的连接点与共通点,嵌套在“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教学中,以前后呼应的方式进行优化与衔接,使之有机融合起来,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实现知行合一。
例如,围绕四门学科中共同提及的“自然情感—环境态度—资源利用—生活方式—环保意识—绿色生活”建立认知逻辑。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尚低,其思维方式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而他们对身边环境污染的了解仅处于感知层面,大概知道生活的周边环境出现了很多污染的现象,但对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造成危害的程度却没有具体的认知。所以,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环境污染仅仅是一个概念。他们认为环境污染离自己的生活还很遥远,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行动仅仅停留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口号上。基于此,对本单元内容的梳理需要详尽细致,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白色污染”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各种表现及其对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危害,认识垃圾暴增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和学会垃圾分类、加强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进而树立低碳意识,过绿色低碳生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践行由知到行的过程,实现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的目的。
(三)设计综合性活动,组织进阶实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倡导综合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习主题和问题的探究及解决过程的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引导学生通过统整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不同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以跨学科视角和思维探讨问题解决的多元路径,重塑和形成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所以,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应从道德与法治这一主体学科出发,系统整合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概念、思维、眼光等,促进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建构与实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并不是搞大杂烩,而是指向主体学科核心知识与概念的深度理解和问题的圆满解决。表2是基于单元子目标设计的系统性教学活动。其中,对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充分融合与加工。
例如,“变废为宝有妙招”是“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的第二课。它与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解决垃圾问题”这篇课文的内容精准对接,并为其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非常适宜将这两篇课文整合起来,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时,应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动手制作家庭、校园垃圾问题调查表,校园垃圾分类调查问卷等。让学生通过调查家庭和学校一天产生多少垃圾,调查校园垃圾分类情况,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交流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如何解决垃圾问题。理解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体会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以及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意义,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进而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运用语文学科中创意表达的相关知识,适切设计、科学制作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宣传标语和海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结语
总之,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指引一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不仅要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还要注重生活视界的整合[9]。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与校正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要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研究,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行动路向,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创造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形成对主题多向度理解过程中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10],实现价值观塑造。
[参 考 文 献]
[1]翟晓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意涵、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校长,2023(4):47-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11.
[4]宋歌,王祖浩.国际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素养:背景、定位与研究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28-43.
[5]张鸿儒,王小莲.跨学科主题学习之主题选择的“五项原则”[J].中小学管理,2023(5):17-19.
[6]郭子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意蕴及其方式[J].教育科学研究,2023(3):5-10.
[7]人民网.未来学家里米·里夫金:重塑人与自然关系需要东方哲学的智慧[EB/OL].(2023-11-30)[2024-03-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978856419320553&wfr=spider&for=pc.
[8]党双忍.人与自然关系再定义[EB/OL].(2022-11-20)[2024-03-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985494
463732337&wfr=spider&for=pc.
[9]袁丹.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意蕴辨读与行动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2(10):70-77.
[10]俞莉丹.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7):53-57.
(责任编辑:冯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