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组建技术教学探索

2024-09-04袁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0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网络组建;课程设计

0 引言

在我国众多应用型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重要的切入点,针对理工类或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体系,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1]。网络组建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环节设计模拟工程项目的具体需求环境,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技能、从技能到岗位能力的跃迁。从这个角度而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全契合网络组建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形式则能够满足课程的课堂需求。

1 工学结合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路径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参照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理论与技能为教学目标,模拟能够让学生了解整个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就网络组建技术课程而言,基于工作结合工作过程为导向这一核心要求,课程的教学目标聚焦在教授学生网络通信原理、网络搭建技能这一具体点上,以培养具备能够分析网络环境、分析项目需求、结合实际环境构建工程能力的网络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3]。

其次,需要构建完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工作过程教学的着力点,亦是推动工作过程教学形式的具体措施。就网络组建技术这门课程而言,需要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热点等网络设备的配置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设备应用场景,结合企业岗位需要、项目开发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项目。具体而言,可以将实践环节分为两类进行操作:单设备实践与多设备实践,设计针对具体设备的工作项目,期末时以大作业的形式设计多设备的综合性工作项目。

第三,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网络组建技术课程中,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 %,终结性考核占40 %。过程性考核的成绩由单设备项目实践测验、单设备项目报告、随堂测试、考勤等几方面组成;终结性考核以课程大作业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多设备复杂项目的完成能力,模拟项目实施过程,提交项目需求分析书、项目解决方案、进行项目方案讲解、对小组内部合作者进行打分等。

2 工学结合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组建技术课程设计

2.1 思路与理念

网络组建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将来从事的网络工程师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选择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4]。以实现模拟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

2.2 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网络组建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以工作项目的形式进行,项目的设置从最简单的网络应用开始,将其抽象为简单的网络模型,然后依次进行知识点的叠加,具体的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

2.3 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分发项目任务书;其次根据任务内容,教师拆解其中的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并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任务的需求分析、制定任务的解决方案、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在该环节中教师对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审核,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并修正小组计划中存在缺陷的部分;第四,由小组负责人进行任务分工,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示范操作细节、解决技术难题、辅助学生完成小组任务;最后,每个小组完成项目实施后进行归档性文档的撰写与系统的测试验收,验收可以分3个步骤进行,组内自检、组间互检以及教师验收,教师验收的过程中教师对整个项目进行讲评与总结,对其中应用到的相关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小结。

3 工学结合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组建技术案例设计

3.1 教学目标设计

“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项目是该课程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训项目。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实际项目在实施过程所经历的各个工作过程环节,包括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计划制订、项目实施、测试验收以及后期维护等[5]。本项目的教学目标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组建原理、网络拓扑结构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进行中小型网络构建的相关能力、掌握多种网络设备协同运作时的配置方法,通过体验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适应具体工作岗位奠定前期基础。

3.2 教学过程设计

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项目以某公司内部网络构建为内容,将教学环节划分为任务情境引入、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划制订、项目实施、测试验证6个部分,其中情境引入、需求分析与计划制订由教师引导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与测试验证三部分则细化成若干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项目的具体划分如表2所示。

需求分析由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掌握需求分析的思路。按照各部门的楼层分布以及公司的数据存储、转发与联网接入外网功能的需求,该公司的网络可以划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接入层需要提供大量的接入端口与丰富的接入端口类型;汇聚层需要提供丰富的功能,如地址分配、地址段划分等;核心层主要实现数据的高速转发、提供高性能与高稳定性。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与测试验证3个环节划分为若干任务,由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最终各组提交相应报告书并进行汇报、相互评分等,各任务的具体内容如表3 所示。

3.3 教学评价设计

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划分了7个任务由学生分组实践,因此教学评价的操作需要融入七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具体评价操作分为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两部分,每项任务在实践阶段完成后由各小组制作演示文档进行汇报本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汇报情况与任务的具体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完成评价操作,以任务四设备安装与连接为例,其评价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互评部分由学生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根据汇报演示的文档以及具体的硬件的连接情况进行评分,其结果作为小组得分;教师评价的部分中,操作的规范以及团队的合作可以在任务施工的过程中进行过程性动态评价,评分结果可以给到具体的学生个人,技术的实现和职业素养两块内容则需要在任务完成后进行评估打分,根据组内成员承担的各部分内容,可以将得分具体到个人,也可以根据总体完成情况给予小组得分。互评与教师评价结束后得到小组与个人两部分得分,在计算每个学生的具体得分时可以将小组得分按照一定的权值附加给小组成员,权值则视具体的任务难度、小组完成情况等进行制定。

4 结束语

在网络组建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网络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企业的工作过程中,是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调整,例如,如何进行组内分工以保证每个学生能够进行动手实践、评价得分各个组成部分的占比如何确定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网络组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